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2010,(12):17-19
互联网时代,新词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N连跳、犀利哥、杜拉拉、橡皮人、XX族、团购……每个新词都有出处,每个新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词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近期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就使用了网络新词"给力"。我们在这里对频率较高的职场新词作一汇总,视为热词。  相似文献   

2.
社会在快速的发展,词汇也在飞快的更新,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摒弃旧词,衍生新词,词汇也因而具有了流行的效果。近几年,社会各个领域中又出现了很多新词汇:随着住房问题的日益严峻,“蜗居”这个词汇成为热议用语;Ladygaga的迅速走红,让人们对“雷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3.
赵爱萍  唐家彬 《职业时空》2009,5(1):148-148
以时髦网络“客”族词为例探讨其构词方式及心理认知机制,从而说明X客族词不但有较强的搭配性,也可以通过派生、拼缀、复合方式或与其他根词和词缀一起构成新词,表现出很强的能产性。X客族词有一定的理据,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4.
段兴臻 《现代交际》2012,(11):90-91
“客”族新词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黑客、博客、播客、职客等词已具有一定的使用度和成熟度,可以收录入新词新语词典中.同时“客”作为类词缀,较为稳定地表示“从事某种特殊活动的一类人”的语素义,也可以收录入新词新语词典中.在编排体例上, “客”的新语素义“从事某种特殊活动的一类人”应该在“客”这一词条下标出,黑客、博客、播客、职客等词应该单独列出词条.同时黑客应与红客、蓝客、灰客等词相互参照,博客应与播客、维客、职客等词相互参照.  相似文献   

5.
清末到五四:新调引进,白话文兴起近代史上新词第一次大规模出现,是从清末开始的。国门打开,新事物新思想流入,新词步入普通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写作中。当时,新词遭到了清政府很多人反对,就连以开明著称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反对用新词。一次,他的幕僚帮他起草文稿时用了"健康"这个词,张之洞一看  相似文献   

6.
我们身处于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年代,各式各样的社交工具也越发普及,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应用的语言,自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同时,随着网络交流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英语变得愈来愈重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网络新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全球化让我们与世界接轨,在这个"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的时代,作为世界第一大语言的英语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媒介。以往人们在网络上交流用的网络用语逐渐出现在了报纸和杂志上。我们不仅应该重视正式的书面英语,也该关注贴近我们生活的英语网络新词。本文意在介绍网络英语新词的概念、构词规律及这些网络英语新词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军 《现代交际》2010,(6):125-125
汉语的词汇经历着从新词到旧词过渡的一个时期,本文旨在对“盲流”一词如何翻译进行探讨,是应该褒译,还是贬译;分析了现下较流行的译法,然后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析比较在字面和内涵上更适合该词的英译。  相似文献   

8.
论“权一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汇都是翻译西语时形成的新词,例如“哲学”、“化学”、“玻璃”等。我本来以为“权威”也是个与英文的“authority”对应的翻译词,查阅才知,它在古代很早就有了,例如,《吕氏春秋·审分》里说:“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北史·周纪上论》也说:“昔者水运将终,荤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  相似文献   

9.
社会激活了沉睡的语言《城市生活》:您好,黄集伟老师,我们杂志在做一个关于"新词爆炸"的话题,探讨新词现象。我们认为近几年汉语的新词增加速度越来越快,并已经呈现爆炸现象,您觉得这个判断如何?黄集伟:对。你的这个判断挺对,现在新词的确呈膨胀式的增长。《城市生活》:你觉得这个是由网络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词语是当今社会上流传广泛、盛行一时的新词语,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变革中的社会文化气息。它的特点是词语的新潮性、广泛的社会性、强势的前瞻性。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来源:新词新造;旧词新用;外来词的借入;方言、行话等的引入。同时,论证了新词语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晓菁 《社会学》2005,(3):16-20
伴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兴起,“白领”一词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社会,之后大张旗鼓、热热闹闹的上演了一出令人羡慕、向往的白领话语秀,成为跨越语区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概念。“白领”象征着中高等的收入、高级写字楼、光鲜的外表衣着以及不菲、独具品位的消费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分层的阶层术语,更是代表了一整套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话语。然而,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注意到,“白领”一词开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它曾经是代表着骄傲的身份象征,而如今却成为越来越模糊不清、似是而非、少为提及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初,查遍中国所有的字典,也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今天,这个新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中国历史上,“环境”和“保护”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是曲格平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夫妻俩都60多岁了,却不喜欢“老年人”这个词,显得暮气沉沉、日薄西山,即使是夕阳红,也离坟墓不远了.我们喜欢“年轻人”,意味着激情、活力、希望.所以造一个新词描述自己:花甲青年,还起了个共用网名——花甲背包客.我们希望颠覆传统养老模式,退休前两年就开始规划退休后的生活。总的想法是:不在家门口的小公园和医院里度过晚年,遛狗养鸟种花抱孙子的安逸生活,不是我们的期待。我们希望抓住人生的尾巴,活得更精彩。于是,选择了新的人生目标: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14.
莫染 《现代交际》2006,(2):22-23
从小学起,“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之类的词就被我用了无数次,现在想来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当我真正体会到这些词的分量时,已经是大四上半学期了。真到了节骨眼上,才蓦然发现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傲人的实习经历却要投身于求职大潮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  相似文献   

15.
《社会观察》:最近“剩女”一词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在一些访问量较大的公共社区里,谈论“剩女”现象的帖子比比皆是。原本是一些生于70年代、目前年龄在三十岁上下的单身女子自嘲为“剩女”,现在连80后,甚至85后的小妹妹都开始自称“剩女—了,这反映了一种婚恋上的危机感,您认为这样的现象正常么?在您接触的范围内是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圈子是个套     
陈仓 《金色年华》2009,(1):61-61
“圈子”一词是近20年流行的新词。圈子,古代叫做“党、派,党人、朋党”,近现代俗称为“山头、码头、窝子、门派”,也有叫做“沙龙”(salon)之类洋名的。圈子现象是当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学名叫做“非正式组织”或“边缘化组织”。其实,圈子是个老现象、老问题、老话题。当代人大多从文化娱乐界的热闹浮华中看到圈子之利,而不谙圈子的束缚、牵连、局限之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春晚小品《午夜电话亭》中出现“小姐”一词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姐”和“同志”两个称谓的变迁为例,分析说明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是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迭、变迁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内卷一词不仅是一种学术概念,在整个社会引发热议,甚至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学术概念从而变得大众化。内卷化不再只是应用在农业方面、政治方面,它和焦虑情绪相关联,甚至形成了一种焦虑文化,“内卷”焦虑的出现并不是偶然,造成“内卷”的原因也应该受到关注。本文在概述内卷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内卷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正确对待内卷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一词原本并不是中国哲学的固有概念,而是一个伴随西方现代化而输入中国的外来语,它的形成应当与盛行于西方现代社会的线型进化史观密切相关,在当今实际生活中它似乎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普适性的价值追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是对西方人的现代发展观最精辟,最生动的概括。古代中国“终始转移”的创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盐慌”这个词即将成为一个里程碑的字眼,它让其他网络热词黯然失色。无论是在微博、论坛还是各大新闻中,这个词的传播速度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也是这个词,让本是人们的生活调味剂“食盐”成为荣登本月最佳畅销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