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学研究》2005,(4):F0002-F0002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现有青年学生15243人,其中共青团员13050人,有15个基层团委,330个团支部,19名专职团干部,自今年9月份以来,长春工业大学团委在全校深入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谌容 《中外书摘》2007,(1):78-78
“我曾经是一个天真的女孩子,一个热爱生活的共青团员。我曾经站在柜台里卖过书,坐在编辑部里拆阅过读者来信。我曾经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调干大学生,我曾经在中央的大机关里当过音乐编辑,做过俄文翻译。美好的生活对我来说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第一次公开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至今已有25年。1982年成立了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1995年更名为中国老龄协会,1999年起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我国老龄机构的设立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老龄问题的重视,但从机构的职能和定位也反映出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又折射出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以及政府在老龄化过程中的责任认识还不充分,工作还不到位。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4期A版以图文并茂形式刊发了《无臂青年双脚绘人生》报道后,广大读者对文中主人翁黄阳光这位自强不息的农村残疾青年的命运,尤其是他在2000年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后又有什么大的作为,十分关心。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他在出席2004年9月28日的世界残奥会闭幕式那“中国8分钟”的表演中,跪在舞蹈演员组成的“盛开的莲花”中,用嘴衔下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微的情景,成为整个表演高潮中最感人的亮点,震撼和感动了世界——  相似文献   

5.
韩淑慧 《现代交际》2014,(8):151-15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弊端和市场失灵等社会问题对校园产生了冲击。中学是共青团员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中学共青团组织在这一时期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关系到未来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未来。本文在对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学共青团组织发展的现状、特点、困境及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博 《老年世界》2009,(24):7-9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内蒙古电影艺术带来了春天。1953年,描写内蒙古草原上牧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将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辛勤劳动和斗争的影片《草原上的人们》上映,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但影片的主题歌《敖包相会》成了经久传唱的草原歌曲,而且著名女演员乌日娜扮演的女主角——女共青团员、互助组长萨仁格娃勇敢、乐观、豪迈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7.
陈实 《职业》2022,(9):4-6
<正>“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五四青年奖章”“广东省劳动模范”获得者,第44届世赛原型制作项目金牌选手黄枫杰身上有众多“标签”。初中毕业后,黄枫杰选择就读广州市技师学院。从小对机械有浓厚兴趣的他在就读期间获得诸多奖项,曾设计并参与制作无人机、发电机、激光雕刻机、全曲面绘图机等项目。在学校里的成功并没有让黄枫杰自满停滞,反而激起了他对更高层次技能目标的追求。于是,  相似文献   

8.
卡门 《伴侣(A版)》2017,(11):20-22
一、青春如歌 提到过往,孙秀琴以笑靥回复,岁月如歌. 孙秀琴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工人,父亲是当时人民服装厂的八级剪裁师.小时候的孙秀琴做着当作家的梦,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服装设计师. 她从小就是众人眼中的“好苗苗”,班里第一个少先队员,第一个共青团员,当然也踊跃地要求上山下乡,成了达坂城17个知青的班长.17岁的姑娘,倔强地担起照顾大家的担子.  相似文献   

9.
青年——“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如“早晨”一样,是个模糊的概念。它是指人的一生中介于童年与进入劳动世界,获得自立能力而为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狭义的理解,常将它定义为十五至二十五岁,在现代社会,这大致是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提出的综合报告指出,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将那些没有稳定的职业,未能结婚和建立家庭,因而不能完全承担劳动者的责任、充分享受相应权利的人也划入青年范围,把这个年限提高到三十或三十五岁。我国的共青团员可保留团籍至二十八岁。习惯上将三十岁作为青年的上限,称“三十而立”;而在我国的政治学术语中,青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9·11事件的7周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反恐阵营也已向恐怖分子高调开战7年了。然而,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报道似乎显示,恐怖活动并未放慢脚步。就近期来说,在巴基斯坦,8月21日,旁遮普省军事重镇瓦赫连续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56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在苏丹,8月26日,一架民航客机在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被不明身份的恐怖分子劫持。在印度,9月13日,令人恐怖的连环爆炸案在新德里此起彼伏,已造成过百人死伤;在伊拉克,9月15日,迪亚拉省一名女子在宴会上引爆炸药,造成至少20人死亡,30人受伤,就在当天早些时候,两部汽车炸弹在巴格达的中心地带爆炸,导致12人死亡,32人受伤。这些恐怖分子视生命为儿戏,如此丧心病狂,到底为了什么?面对严酷的事实,人们在寻找和求解恐怖分子的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11.
蝉鸣夏枝     
陈树庆 《老年世界》2014,(15):33-33
进入仲夏,骄阳似火。午饭过后,斜倚在卧室床背看书养睡,一声嘹亮的蝉鸣,划破小区的宁静,传进耳膜,让人感受到田野般的纯然和清凉。我静静倾听着这蝉声,心中涌起涟漪阵阵,曾经的蝉鸣又在耳畔回响,在那声声悠扬的呜叫声中,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夏日午后,乡民手摇蒲扇在树荫下或蹲或坐,唠家常话桑麻,或扯一竹席在树下躺着静听蝉鸣,一只只蝉在绿荫里引吭高歌,大展才情,蝉声掠过树梢,似乎在向人们炫耀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  相似文献   

12.
老伴     
戴海 《老年人》2009,(8):29-29
在公园,在街市,在林荫道上,在旅游途中,到处能见到一对对老夫妻,或相扶,或相随,或在前头耐心地等候。他们有个质朴而亲切的称呼:老伴。  相似文献   

13.
一天之中,我偏爱黄昏。喜欢这样的感觉,在黄昏时分,夕阳透过半卷的窗帘,洒在幽暗的房间里,挪一把椅子,在角落里,闲适地蜷在里面,放一段轻音乐,静静地任思绪沉淀。或者在一个夕阳好的黄昏,静静地站在朝西的阳台上,看西部那缤纷的天空——作一幅“立尽斜阳图”。  相似文献   

14.
杨生文  强音  劳木子  邓琴琴 《职业》2012,(14):10-13
“对不起,我们没在办公室,在外面开会。”“不好意思,今天我们在学校调研。”“对不住,对不住,今天到苏州学习了。”在一个星期之内,记者三次拨打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办公室的电话,都未能找到他们,只能与他们用手机通话。给记者的感觉是:似乎,他们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她不是什么权贵名媛,她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只是以平凡的慈善之举打湿了很多人的眼圈,让更多的人从内心感动于她的义举。81岁的徐凤英老人最近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房产,向学校及慈善机构捐出76万元。徐凤英,1932年出生在河南省内黄县。小时候家里贫穷,连吃饭都很成问题,更别说上学了,何况又是一个女孩子。而喜欢读书识字的徐凤英经常在做完家务活之后,去小学蹭课听。为了多认识几个字,她就踮起脚尖双臂爬在窗台上,透过窗户玻璃往教室里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字。有次,她在窗台上爬着,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蹲在地上,这一幕,被当地的小学校长看到了。  相似文献   

16.
《华夏少年》2007,(7):23-24
习作要求 在学校,在街头,在教室,在集市,……常常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场景。如:运动场上的龙腾虎跃,夜晚街头的霓虹闪烁,游乐场里的欢声笑语,以及集市里的讨价还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景写下来。要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用5分钟选材构思,30分钟写作,5分钟修改。不少于400字。  相似文献   

17.
享受那一年     
刚上高三时,我感觉到的不是紧张,而是兴奋。 高三年级的课室是在教学楼的最顶层。夏末的黄昏,第一次站在教学楼最高层的阳台,环视整个校园,视野豁然开朗,心情也变得格外的好。同学们干劲十足,立志要在这一年奋发图强,所以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每个人都会赶着时间复习课本,赶着时间做作业,放学时候聚集在天台讨论问题,在这样的班级里面学习,我那时感到更多的是动力而非压力。在那么闷热的夏末,我的心也是火热热的。  相似文献   

18.
罗孚 《中外书摘》2011,(3):16-18
叶灵凤的后半生是在香港度过的。抗日战争是前后的分界线。抗战以前,他主要是在上海,幼年在九江,青年时代在镇江,然后就到了上海,踏进文坛。“八一三”以后,日军攻占上海,《救亡日报》南迁广州,主持其事的是夏衍,他也到广州参加编辑工作,编的还是新闻版。  相似文献   

19.
月色淡淡     
在夹边沟(作者1957年至1959年以右派分子身份,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农场改造——编者注),有过两次难忘的邂逅。 一次是在领取邮包的时候。农场里每个月有一天,在场部分发邮包。谁有邮包,名字写在小黑板上,收件人收工回来看到,可以在晚饭后、“学习”前的那段时间,去排队领取。人多,邮包要检查,所以等的时间长,学习会往往迟到,但不算犯规。  相似文献   

20.
舒适的代价     
朱砂 《金色年华》2007,(1):20-20
20世纪初,在美国伊利诺州的奥克布洛市,一个名叫雷·克洛克的男孩儿降临在一个普通的城镇家庭里。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因为贫穷他被迫离开了学校。后来,克洛克想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开始在佛罗里达推销房地产。好不容易生意打开了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他破产了。回家的路上,他没有大衣,没有外套,甚至连副手套也没有,走在冰冷的大街上,想到一直伴随着自己的低谷、逆境和不幸,他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