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二大文献指出,要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当前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疑惑之处在于:按劳分配与精神文明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需要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 一、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素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马克思说:“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一种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因为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因为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着分配的特定形式,即参与分配时所采取的特定形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但与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相比,又不够完善,生产力仍不够高,劳动产品也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也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唯一合理的就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不仅是相容的,而且可以相互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劳动力成为联合劳动内部群体与个体层次上的特种劳动力商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从而也必然是企业的真正主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深厚的经济根源.按劳分配规律和劳动力价值规律是两个规律,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在按劳分配规律和价值规律,尤其是劳动力价值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4.
按劳分配作为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否定已经从理论变为现实。建立在按劳分配理论基础上的我国工资制度,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不仅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尚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而且建立在对这一理论理解基础上的分配体系与工资制度,也存在许多弊病。尤其是如何认识在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经济实体和商品生产存在条件下,现实按劳分配模式的特点及其实现机制,大家的观点更不一致。为了工资改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基础,需要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早在1967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受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投入的劳动及所得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推断是否公平。它所揭示出的这种社会比较的心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长期以来,平均主义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思维定势,还由此推出传统的公平观念,即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地位平等,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结果均等。“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传统观念的巨大惯性把结果均等推广到济经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经济运行机制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传统的公平观念不仅明显地割断了分配和贡献之间的联系,导致经济活力衰竭,经济效率低下,而且也未能做到社会成员享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权利。这种牺牲效率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伴随着社会财富短缺而来,与贫困有血缘关系;而建立在贫困基础上的公平最后归宿必然是贫困与不均并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打算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容性有人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商品经济的分配方式,因而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①。这种用市场经济来否定按劳分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其存在的根本前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建立了公有制和实行了联合劳动,只要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劳动差别,只要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就必然地存在和发生作用。在公有制条件下,无论…  相似文献   

7.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在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而取得的重大突破.然而,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关研究中,却出现过不可忽视的偏向.一种一度颇为流行的观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按劳分配直接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论述的有关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和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形式相联系的,因而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不能兼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实在我们面前设置了这样的“二难选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就意味着要否认按劳分配的客观存在;如果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意味着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上述论点的偏颇其源盖出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质.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要求缺乏全而.科学的理解.本文拟对此直抒浅见,并进而就与之紧密联系的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过去,人们认为生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目标与生产目标是一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企业同样存在着发挥劳动者积极性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因。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过去,由于不认识、不认真实行这一原则,我们吃了苦头。物质利益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都认为,我国工资问题中最严重的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为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并把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看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制度之一。针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倾向,毛泽东做过多次的批判,反复申明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但从维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出发来搞按劳分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毛泽东按劳分配思想概述 毛泽东按劳分配思想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这是一条众所周知的真理。但是,有些同志却把按劳分配说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共有的分配原则,而另一些同志则把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说成是由于劳动力的私有权利等等,从这些情况看来,进一步探讨按劳分配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借以明确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借助于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关键在于“劳”的正确计量。过去我国是按照马克思原先设想的产品经济建立了“计量型”按劳分配模式。然而如今,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建立按劳分配新模式。 一、按劳分配的“劳”的存在形态及相应的分配形式。 现实生活中,“劳”是有不同形态的,因此具体分配式也有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阐述的按劳分配是以产品经济为实现条件的。由此推论,按劳分配同商品经济不能两立。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是产品经济,初级阶段既然是商品经济,就不能按劳分配。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把按劳分配一般同按劳分配特殊、把按劳分配内核同按劳分配模式混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正> 由马克思创立的后来被斯大林明确慨括为"按劳分配"的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很大距离.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需要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长期并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按劳分配,便呈现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许多特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是按照实现了的劳动,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采取了价值的形式,劳动量采取了价值量的形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互换采取了商品与商品交换的形式.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商品生产者(这里把企业当作一个  相似文献   

14.
15.
一一提到按劳分配,就自然使我们首先注意到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对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作出公允的评判,是我们探索现实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模式体系的基本前提。我认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可以区分为按劳分配的基本规定性和按劳分配模式两个部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在他分析和考察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其基本规定性是: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自己的劳动成果紧密联系。第二,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实现等量劳动的交换。第三,在同一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分配尺度,实现劳动者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6.
刘同德在《经济问题探索》1987年第12期发表如题文章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始终存在着非按劳分配因素。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按供给进行分配。它主要表现在结构工资制中的基础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等级线,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二)按平均水平进行分配。它主要表现在普遍调资、统一提高工资标准水平和按人头领取有关津贴,以及由群体完成的某些任务,只能平均发放,人人有份;(三)按资历进行分配。它主要表现在按年限划杠升级和实行工龄工资,使老职工达到相应的工资收入;(四)按政冶进行分配。它主要是讲政冶表现、劳动态度和职位高低;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这一论断,曾被“四人帮”肆意歪曲,作为他们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四人帮”之所以这样搞,是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从理论上怎么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一论断呢?现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它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因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97页);第二种认为按劳分配是无产阶级权利;第三种还是从资产阶级的原意上去理解“资产阶级权利”的(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按劳分配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制定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股份制普遍推行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新的探讨,井对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和相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是指以马克思创立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为前提的社会主义时期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  相似文献   

19.
2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一原则是以按劳分配规律为基础的.但对于目前所实行的按劳分配是否完全符合按劳分配规律,又如何建立合乎按劳分配规律的工资制度,木文就此作些探索.一、按劳分配实践与按劳分配理论的差距从理论上讲,我们所实行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是按劳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但实践与理论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实行的是职务工资制、等级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职务工资制,虽然它可以使一个人的工资报酬与他所任的职务、所肩负的职责挂起钩来,但它却不能保证每个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都有工作能力,都奋力工作,使各个有领导职务的人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贡献与他们所领取的报酬相一致.实行的结果往往是:只要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