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一、张一兵教授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难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我们常能看到一种现象,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在他们提出某一理论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难题,给自己掘了一个陷阱,给自己套了一条绳索。我们在著名的青年黑格尔运动领袖鲍威尔那里看到了"鲍威尔难题":是父母生他还是他生父母?鲍威尔提出一种观点,说一切存在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他的概念、范畴的存在,他的意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那么,他  相似文献   

2.
善良的神经     
在物质充斥的时代,很少有少年能放下自尊,为父母做一些在同龄人看来"卑微"的事。——题记终于修剪了一年未打理的头发。虽然身边人的斜刘海、亚麻色、爆炸头……让我好生羡慕,可自己照旧花了五块钱,修剪最简单的样式。还好算是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3,(9)
"有房有钱自己过,儿女时常来看看。"这是欧洲人的养老观。欧洲人养老不靠儿女,因为在欧洲,人们把经济自主权看得很重,许多年轻人过了18岁后就不再与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难得开口跟父母要钱。而父母退休之后也不向子女索取赡养费,两代人保持着亲近但是不涉及金钱的关系。很多退休者即使自己有房产,也愿意住在养老院里。据法国就业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以自己早期那梦魇一样的对父亲与母亲的情绪记忆为原型,为我们带来了被去势的父亲和沉默/疯狂的母亲形象.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传统文学中所塑造的"父母"形象,极其冷静而有残酷地撕下了蒙在"父母"形象上的光辉面具,让"父母"猥猥琐琐、毫无遮拦地曝晒在阳光下,充分展现了"父母"身上无可救药的畸形、变态,颠覆了人们心目中惯常认为的高大威严的"父亲"和崇高无私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普遍有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学一些、多学一些,以为自己的孩子由此可脱颖而出,殊不知,违背了成长规律,变成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6.
赵硕 《老友》2014,(5):30-30
正多年来,人们认为"孝"主要是指对养育过自己的父母的孝敬。然而,从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副主任岗位退休多年的叶守民,不仅十分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而且对帮助过自己成长的师长、亲友,也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关心照顾。他用感恩的心践行着人间大孝。王益镇是叶守民读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老师平常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在叶守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育我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由于是独生子女,放寒暑假时,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就一个人在家。那时,他们让我自己搞定午饭、洗碗、整理房间,并经常念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此,我也不抱怨,总能把事做得井井有条。我想,自己现在这么独立自主,一定源于父母那时的教诲。  相似文献   

8.
《山西老年》2009,(12):69-70
"珍奥的员工对消费者要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把消费者当作父母。虽不是父母,却要胜似父母,完全是那种对长辈的孝心和爱心,要做消费者的‘贴身小棉袄’,不仅贴身,更要贴心。"  相似文献   

9.
"親"的初文象亲临观看黥刑之形,由观看族人遭受黥刑而后特称父母;"戚"因忧悲的遭猎取者或被杀戮者都是异类或敌方,故用来称呼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族外人、异姓亲属等.我们的祖先很崇尚"异德舍姓,同德合义"的理念.在"异德合姓"过程中,儿女是父母血肉,故自然成了"親",因此,"親戚"就成了父母的合称.  相似文献   

10.
门晓婕 《新少年》2013,(3):24-25
杨贝儿是邻居杨叔叔的女儿。今年暑假过后,被奶奶抚养了十一年的贝儿被父母接回到城里。刚来城里那会儿,贝儿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整天都是被泪水浸润着的。原来,贝儿是舍不得离开因为送自己上学而被违章汽车撞伤的奶奶。奶奶受伤后,就让贝儿"投靠"父母,贝儿不从,一向对自己慈祥可亲的  相似文献   

11.
亚平 《社区》2002,(16):62-63
过去,英国孩子年满18岁时,一般都主动离开父母,像雏鹰一样自己单飞。他们或者贷款学习,或者找工作赚钱,绝不愿再过“寄父母篱下”的生活。然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许多子女成人后并不急于离开父母,他们像小时候一样,与父母同吃同住,不必为操持家务和生计而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2名在校大学生的深度访谈,研究他们对父母婚姻关系及其自身婚恋心理的主观体验。采用QSRNvivo7.0软件对两组被试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父母婚姻关系与子女婚恋心理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被试的主观体验中,父母婚姻关系的幸福与否,与父亲在婚姻中的影响有更为重要的关系;被试对父母关系有更多的消极评价与感受,必然在"对爱情的期待"、"婚恋的态度"、"与家人关系"和"评价自己的爱人"等方面使用更多的负面词汇;被试对"自己在婚恋中的角色"与"婚恋中重要东西"的评价,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婚恋心理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中,有的子女会过分在意父母到底过得好不好、快不快乐。他们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会把父母的喜、怒、哀、乐扛在自己身上。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这种感觉叫作"愧疚"。如果今天父母不快乐了,我会觉得愧疚,所以我要让他们快乐;如果今天父母过得不好,我会觉得愧疚,所以我一定要让他们过得  相似文献   

14.
父母的责任     
在很古的时候,做父母的对于子女,是不知道有什么责任的。那时的父母以为生育这件事是一种魔术,由于精灵的作用;而不知却是他们自己的力量。所以那时是连"父母"的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们是小鸟,父母是我们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长大后,我们离巢飞向自己的天空,父母依旧牵挂着我们,为我们做着一件件“傻事”…… 前不久,人民网微博发起的话题“父母为我们做过的‘傻事’”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感慨,本文整理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在这个冬天给你带来一丝丝暖意,也希望新的一年,你能够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父母,也为他们做一些“傻事”.  相似文献   

16.
仁斌  天抒 《新少年》2012,(Z2):16-17
凡是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好孩子";而孩子们,也都希望父母能夸赞自己是"好孩子"。在抚顺市新抚区育才小学,同学们的愿望得以实现了。因为校园里有一个俱乐部,就叫"好孩子俱乐部"。俱乐部里乐趣多"好孩子俱乐部"在哪里?走进育才小  相似文献   

17.
正"留守学生"是农村学校伴随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管理和教育好农村留守学生,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学生。留守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在缺少父母关爱,代管家长又监管不力的  相似文献   

18.
李学才 《社区》2013,(21):54-5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同事有一个八岁的儿子扬扬。这孩子在班上的成绩本来不错,也很有上进心,平时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  相似文献   

19.
伦理是生命价值取向和生命意向的呈现,其中孝道系于天性,行来最易也最苦。"孝"在儒家道德伦理中乃"为人"之根本,孔子重视孝道,却未曾作出系统性论说。后世逐渐发展成僵固的礼教,仿佛亲子之间,唯子女有片面义务,却忽略了父母也有陨越失职的可能性,既枉曲孔子真义,又损伤《论语》本貌。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验证《论语》孝道篇章,可以看出生命中"尊重需要"与"理想自我实现"是个体自己的责任;儿女无法替代"父母"本身自我满意度的达成。尽孝在情意上可以无限,奉行上确有其局限;子女不必把生命的价值和快乐完全建立在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20.
很多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有的顶撞父母,有的离家出走,有的不愿学习,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结交朋友,极个别的初中学生和流氓犯罪分子混在一起,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所有这些反抗父母的不驯表现,使父母大伤脑筋。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把初中学生产生种种问题的时期,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