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术与政治,是萦绕在知识分子心头挥之不去的话题。作为现代史上的知识分子领袖,胡适的一生都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身陷季羡林所谓的"怪圈"之中,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文章联系胡适学术历程,从传统文化、现代哲学基础和身份认同等角度,对胡适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给予新颖而全面的解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意识的萌生和发展是纯粹依赖于外部力量(西方话语)的推动,还是源自于本土观念结构的内在变革,至今依然有很多争议。众学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意识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是一种"外发型"现代性意识,是西方的"舶来品"。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晚明清初的知识分子在儒学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启蒙意识,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意识的"内生型"维度。清末民初以后,随着西方现代性文化强势地位的确立以及"全盘西化"思潮的形成,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外发型"现代性意识才逐渐取代了"内生型"的现代性意识,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启蒙是西方现代化的地方经验的普世化,其中包含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启蒙的世界观里,西方以外的各种本土文化资源都被看作前现代性的而丧失了现代的意义.中国近当代的文化危机,与这种反本土化的文化立场相关.在中华民族重启现代化的伟大航程中,必须考虑我们本土的文化资本和知识分子如何作用于中国的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过:“我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他以此为起点,到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共产主义文化思想的伟大先驱,经过了艰难、曲折、漫长的历程。鲁迅的这段思想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史血肉相联。“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曾经伪造过一个假鲁迅,把他捧为“天才”和尊神,用来打人、整人。另外还有些论者、研究者,喜欢拔高鲁迅,把他同中国革命分离开来。这不仅歪曲了鲁迅,也歪曲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革命的历史。其实,鲁迅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知识分子,曾经“背着因袭的重担”,作为受资产阶级思想学术影响的民主革命者,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的中国作新的崛起。这篇文章,就是试图认识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找到他们在中华民族艰难历程中主客观的汇合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选择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共同建设。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加强文化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虽历经坎坷,但却始终是在告别古典主义,增强现代意识,追赶世界潮流的逐渐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在一个半世纪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看到,如何克服民族文化危机,以建立新的社会文化发展规范,这一价值取向构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讨论的核心内容。而且这一讨论自始自终存在着三种主张、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和主张是…  相似文献   

7.
王富仁先生的“新国学”的设想实际上是关于现代中国文化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深刻思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如何面对现代中国的新问题发言,如何具有发现和解决现代中国人生存与生命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中国学术的真正目标,是“国学”之于现代文化的“新”。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便在于中国知识分子必须真正返回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生存感受当中,并以此作为文化创造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与吴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哲 《文史哲》2005,8(3):94-106
傅斯年(1896 -1950)与吴晗(1909 -1969)两人的交谊史,启始于学术相知,终结于政治相异。透过描摹两人的情谊历程,可以为傅斯年这位一代学人的人际关系提供个案的观察,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游往来加添一个历史的注脚;傅、吴之间从情生义结到谊断恩绝的历程,亦或可以个案样态显示导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社群之形成与分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从一种"文化时尚"到学术论战中受人追捧的"文化模式",再到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的三次重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它较好地处理、协调了与西方社会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国情实际等三方面的关系,很好地凝聚起中国社会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工农群众以及广大社会阶层,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人同呼吸、共命运、求发展的实践品格和理性追求,展现了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广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玉梅 《东岳论丛》2006,27(5):193-194
“狂人”是第一个有现代人格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启蒙形象。“小林”是当代知识分子反启蒙形象的代表。二者表现出迥异的文化定位与自我认同。在张扬个性同群体意识的冲突中,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与尴尬悖谬,由此演绎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百年变革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命运和精神境遇。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群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3,23(6):160-167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现代学科群的构建起了关键的作用。而促进中国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的主力则是"五四"前后逐渐涌现的留学生新知识群体。这是留学生学贯中西、具有西学与中学双重文化因子的必然结果。考察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席扬 《人文杂志》2001,(6):89-93
本文从"士文化"与散文表达选择、文体选择的心理动因与情感蓄势,知识分子文化焦虑体验的"现代化"转型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时代创造诸方面,讨论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近代的中国自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经济、政治、文化、学术等各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先进的知识分子们面临危机局面,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在这一思想历程中,中国传统的学术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型,新的历史观取代旧的历史观,新的道德观取代旧的道德观,新的学术方法取代旧的学术方法,是整个中国近代的思想特征。这一系列的转型,其核心都是救亡图存。本期刊发的这一组专题讨论,从  相似文献   

14.
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联大以其“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书写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建构“学术社会”的理想。其时的知识分子,以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理念的捍卫和实践,创造了中国现代教育文化思想史上的奇迹,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韩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朴殷植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交流主要包括人际交流与文本互动两个层面。朴殷植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通过笔谈、作序或发表报刊文章等形式进行了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了中韩共同话语的构建。与此同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对朴殷植文本进行参考与改编,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韩国叙事的丰富与发展。朴殷植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交流在中韩近现代人文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浪漫剧就是现代派戏剧.本文认为,我国现代派戏剧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出现两次短暂热潮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文化现代化其实质是"全人格的觉醒"或人的本质精神的解放.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中,先后经历过两次思想启蒙运动,而现代派戏剧的两次热潮刚好与其相对应.由此可见,现代派戏剧的命运不仅与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命运密切相关,而且最终决定于整个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过程的性质与特征.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新浪漫剧的兴衰中,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17.
启蒙、救亡与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起 《东岳论丛》2011,32(5):108-113
启蒙与救亡是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建构的重要驱动力。启蒙意识的确立是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力量登上中国社会及文化变革舞台,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带来了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引导他们走向了争取新的人生价值与人格独立的道路。救亡意识在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过程中既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又成为建构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它促成了知识分子精神内涵与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启蒙与救亡的双向运动,共同培育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法”与1920年代的梁启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春凌 《云梦学刊》2008,29(5):18-24
学术与政治两种行当分途,传统的士大夫转化为现代的知识分子,是关涉中国现代文化进程的历史性变革.梁启超的两部史学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都是"新史学"进入学院的成果.梁启超的历史"著述"观念,表面上规定了现代史学的走向;实际上,著述、书写这种文章之业,还存留着中国士人千百年来铸"经国之大业",传"不朽之盛事"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19.
世纪末的怀旧情绪──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保守主义是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化阶段以后的重要现象。按照艾恺和其他西方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说法,它是对于非保守和非传统的现代化所发生的一种全球性反应。文化保守主义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现象,以新儒家为代表,其时间之持久、影响之深广,为世界现代史上所罕见。在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几度兴衰,轮回不绝,其与文化激进主义相对峙颉颃而彼此消长,构成了一幅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独特景观。这种思潮在中国一改过去的沉寂,“自90年代开始,文化上新保守主义精神不作宣告地悄然形成了。……显然,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西启蒙主义异质性的整体比较以及对中国现代启蒙主义者独特的价值选择与相关文本的阐释,试图对中国现代启蒙精神作一文化心理层面的剖析,力争从中探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及心理内涵、社会角色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