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南京栖霞寺的创立与南齐征君明僧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明僧绍出生于山东平原郡一个有信佛传统的世族家庭里。他有很高的儒学修养,自宋至齐,多次拒绝朝廷的征辟。最初,他在长广郡即今山东青岛一带聚徒讲学。泰始二年(466),由于淮北四州沦于北魏,他随家族南下建康,升明元年(477),又随其弟明庆符到郁州。三年后,他回到建康,并定居摄山,修筑栖霞精舍。永明二年(484)明僧绍去世后,他的儿子明仲璋舍宅为寺,永明七年(489)法度禅师以栖霞精舍为基础,正式创立了栖霞寺。  相似文献   

2.
栖霞古寺     
《华人时刊》2005,(4):60-60
栖霞山属宁镇山脉,为钟山支峰,早称伞山, 六朝时称摄山,西距南京18公里,北临长江,海 拔283.43米。周围约17公里,奇峰叠翠,怪石嶙 峋,春来花木青葱,秋则霜叶满天,有第一金陵明 秀山之美誉。 栖霞寺建在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公元 483年)明僧绍舍宅为寺,延法度禅师以居之,乃 栖霞寺之始,迄今已1500多年。经历代高僧住持 传灯弘法,闻名中外,是佛教三论宗之祖庭,与山 东灵岩、荆州玉泉、天台国清并称为四大丛林。 建国初,党和政府制定、贯彻了宗教信仰自 由的政策,寺僧爱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各项爱 国、民主、和平运动,农、工、禅并重。  相似文献   

3.
[提要]周颙于宋泰始四年自蜀返建康后造山茨精舍,嗣在其前造草堂寺,二者独立又为整体,位于钟山(北山)西而非“雷次宗旧宅”处。“山茨精舍——草堂寺”的建造为僧人提供止锡、修持、著述乃至弘法的场所,蜀法绍是精舍最早的住僧,法度开创摄山前于宋末“游于京师”,当居其中,二人并称“北山二圣”。慧约在草堂寺弘法十余年,“清虚满世”。僧朗前往摄山前亦应止锡山寺。山茨精舍亦为周颙的“隐舍”,他长居其中习佛修静,解经著述,其《抄成实论序》昭示周颙永明八年尚健在,可补正史记载不足,特别是《三宗论》的撰成使“三宗之旨”在江南传布,对摄山三论学派的兴起有积极作用。文中对汤用彤、任继愈、鎌田茂雄的相关论述展开讨论并予以补证或订正。  相似文献   

4.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09,(24):32-33
“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1500年前.南朝名士明僧绍始修栖霞寺时.寓意“栖居于山壑云霞之中”。“栖霞”二字成为南京的独特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5.
长庆元年长安会盟所在地的寺名 唐代长庆三年在拉萨所立的舅甥会盟碑东侧的藏文碑记第57行记载唐廷与吐蕃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会盟的地址有“keng'sihi nub phyogs  相似文献   

6.
崂山号称“海上名山第一”,俗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当年秦始皇东巡,就曾登崂山望蓬莱.峻山旧无志,《崂山志》始修于明末,纂修人为御史黄宗昌.黄宗昌,字长清,号鹤岑,山东即墨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授河北雄县知县,此县有许多宦官的威党横行乡里,宗昌到任后着意弹压,使其震慑.不久调任清苑县,对魏忠贤当权,气焰薰天,各地为他建生词,而宗昌借故拖延,不予动工,直至魏忠贤倒台,独清苑县无魏阉生词.  相似文献   

7.
杨绾是安史之乱后,以清德高尚风范一时的名相,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将郭子仪所敬重。杨绾又长于文辞,他撰写的《郭夫人碑》凝聚着他和郭子仪的心血和友谊.郭子仪夫人王氏不见于正史记载,《郭夫人碑》对王氏家世、生平记述较详,并且对正史记载郭子仪的事迹有所补充。同时,《郭夫人碑》对唐代丧葬风俗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辽金西京之大普恩寺,即位于今大同市城区西南隅之善化寺,该寺现存有金代撰文金代刻立的石碑一通。碑文撰写者是南宋著明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朱弁。此碑记事、述史、写人,真切感人,对辽末保大二年金辽大战给佛寺带来的巨大灾祸,对圆满大师忍辱精进重建大寺的经过,以及对金代重建的大普恩寺的建筑一一作了记述。此外,朱弁对自己被金人扣留西京十七年的生活记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情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漳州三平寺,位于今平和县三平村,唐高僧广济大师建,历来香火鼎盛,蜚声海内外。寺中现存《漳州三平广济大师行录》碑(简称《行录》),记载广济大师生平事略及三平寺修建经过。但碑之真伪、向有争议,本文拟就此问题及碑文所载建寺年代,略作考证,以广此重要古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碧落碑》是山西新绛县龙兴寺镇寺之宝,早年被鉴定为最具研究价值的书法名碑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碑刻立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因篆文奇古,在小篆中杂含了甲骨文、金文、秦刻及汉代以前多种碑版古字,面世后无人能读识全文,因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就连号称“唐篆第一”的李阳冰(ning),见到此碑后也“大叹异,服膺像下旬时,卒不得影响”(唐李汉《黄公记》语)。宋代金石家赵明诚在《金石录》中也饶有兴趣地记述了这件事,说:“李阳冰见此碑,徘徊数日不去,自恨不如,以椎击之”。自然,做为一个知名书法家,…  相似文献   

11.
郝懿行(1755—1823),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补户部江南司主事,无意仕途进取,浮沉郎署27年,一官未迁。郝懿行潜心著述40年,“学问渊博,经术湛深,嘉庆年间海内推重”,留下著作数十种,遍及四部,《春秋说略》和《春秋比》是其经学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郦道元的生平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世家里。曾祖郦绍,原是后燕慕容宝的濮阳太守。公元三九七年(魏皇始二年),北魏拓跋珪攻克后燕的中山(今河北定县),“其所属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馀人”。“绍以郡迎降。”授为兖州监军。(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从此、郦氏家族加入了北魏拓跋部政权系统。公元三九八年(魏天兴元年)北魏又“徙山东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诸葛亮(公元一八一年——二三四年),字孔明,东汉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父母死后,随叔父诸葛玄迁居荆州。诸葛玄死后,他就隐居在湖北襄阳隆中,接触杜会实际,接近下层群众,还研读先秦法家著作,对法家先驱管仲尤其佩服。公元二○七年,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出仕。从此,他就帮助刘备进行统一中国的事业。东汉末年,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大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许多世族  相似文献   

14.
《瀛环志略》是与《海国图志》齐名的我国较早论述世界地理、历史的专著,闽浙总督徐继畲编撰,于1848年刊行,而为其全书校勘并撰序的乃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鹿泽长.鹿泽长(1791—1864)字如春,下夼村人.出身于仕宦家庭.父亲鹿林松弱冠时为名诸生,所作诗、文为一时所推重.泽长为清嘉庆十八年拔贡,朝考二等第一名,以知县补用.初任福建省政和县知县.清道光元年随钦差大臣查办江南人命案,他乔装私访,查明案情,将真犯捉拿归案.第二年他升任江西吉安府知府.吉安乃是山区,庄稼历年歉收,百姓生活极为困苦.为赈济灾民,泽长将俸禄捐出,并倡导富绅出谷助赈;他又创立义仓,储存粮食,以备荒年赈恤之用.后调任南昌府知府,清道光十二年任陕西潼关兵备道  相似文献   

15.
明玉珍墓中出土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文),经重庆市博物馆的同志研究考证后,在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一日和三十日《重庆日报》上,曾两次发表了对碑文断句标点的意见。但其中有十五字,因“文义难明,暂不断句。”至今俟考。仔细揣摩这十五字,大概难以断句的原因,主要是出在“大庆”二字上。如果大庆作名词,则为地名无疑,那么就应该断句标点为:“平成都、大庆、潼川,克向寿福于铁檠城。”当然,倘若大庆作动词,那就不能与地名潼川分开,断句标点也就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16.
王廷相一生三次任职于山东,一次是明正德四年巡盐山东,一次是正德十六年升山东提学副使,一次是嘉靖三年迁山东右布政使。他在三次任职山东期间均有不平凡的政绩。  相似文献   

17.
古刹长安寺     
长安寺座落在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六号,是我市著名古刹之一,素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之说,可见该寺历史之久远。始建何年,已不可考,从寺内碑记中可知创建于明永乐七年以前,尔后天顺二年、成化二十三年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缮。  相似文献   

18.
薄子明(1894—1919),名守德,字子明,又称薄天飞。山东日照县(今日照市)薄家口人。他少年时即投身辛亥革命事业,后为山东讨袁护国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之一。(一)薄子明的祖父薄桂林有土地40余亩,山场数顷,家境富裕。到薄子明父亲薄凤阁成家时,仅有土地5亩,山场百亩。至子明出生之际,家道中落,仅能维持温饱而已。薄子明幼年丧母,从小寄居在日照涛雒镇官庄外祖父家。他的舅父丁惟汾,在子明少年时代即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1916年4月1日,在琉璃厂买得:《张迁碑》并阴共拓二。详称《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刻,在山东东平。隶书,碑阳15行,行42字。碑阴三列,上二列19行,下列3行。额篆书阴文二行共12字。字多别体,书风雄厚朴茂。有鲁迅手抄稿。《刘曜残碑》拓一。详称《光禄勋刘曜残碑》,汉刻,年月不明,在山东东平。隶书,仅残存12行,每行1一8字不等,总计可辨者32字。有鲁迅手抄稿。4月2日,在琉璃厂买得:《韩仁铭》拓一。详称《闻熹长韩仁铭》,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刻,在河南荥阳。隶书,原8行,行19字;但后缺下  相似文献   

20.
《六祖坛经》,又名《六祖法宝坛经》,是禅宗门人记述其第六祖慧能生平事迹和言论的著作。慧能(638—713年),唐朝人。他本姓卢,原籍河南范阳,后定居新州(今广东新兴县)。662年,到湖北黄梅东山寺,当了行者,得到五祖弘忍的特殊教导和传世袈裟(法嗣的标志),成为禅宗六祖。677年,慧能正式剃发出家,在韶州宝林寺,大梵寺传授禅法。后来,由他的戒门弟子根据这几次说法,记录整理成书,即为《坛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