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5年邓正来在《政法论坛》上撰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以来,有关对邓文的回应以及“法学中国化”的讨论便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由邓文所引发的讨论之所以如此热烈,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西方法律、法学的引进基本上是处于前反思的状态,而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进一步转型,这些未经反思的法律和法学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法律到了中国却面临着无法发挥效用的尴尬境地。此时,邓文的发表无疑是人们开始深入反思的一个引子。从宏观上讨论“法学中国化”或许在人们还未能普遍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应当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法学栏目是我刊的重点栏目。本刊法学稿件关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方面的前沿性、应用性研究成果,注重原创性、互动性和应用性。本刊《法学研究》和《法学专题研究》栏目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并努力综合反映不同人群的看法为已任。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法学翻译与中国法的现代化》暨《美国法律文库暨法律翻译与法律变迁》研讨会,于2005年5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著名法学专家、教授等百余人出席,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研讨法学翻译及其相关的各类问题:法学翻译与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翻译对我国教学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学方法论为法学理论的重要分支,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涵盖法学的基本内容、成文法之构成、事实判断、法律适用与解释、法律漏洞与法律续造等基本问题。根据目的之所需,良好的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础,对于法学的知识梳理与脉络认知,离不开法学方法论。鉴于学界对法学研究之中居于关键地位的法学方法论仅有感性上的认识,并未深入法律实践尤其是部门法实践之中,有必要回归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文本,研究卡尔·拉伦茨的名著《法学方法论》一书,概要梳理法学方法论的基本知识,为法学研究尤其是法教义学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环境法学的研究现状,北京大学教授汪劲尝言:“目前的环境法学研究除了套用较为成型的法学学科之中人人皆知的基本原理以外,很少能够创立自己特有的研究范式和分析范畴,更不用说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发展出不但贴着环境法牌号更重要的是具备环境法实质的方法论。对此,我以为,要想成为一门能够向学者、现实证明存在之正当性和必要性的自主学科,关键是要有‘过人之处’———必须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理论内核、研究范式和思考进路。”(《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浙江林学院李明华教授等人倾注多年心力所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国法学在近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经济全球化和法律趋同的进程,使中国法学在面临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全面的挑战,并直接提出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而深刻的问题。邓正来先生就此撰文指出,当下中国法学的根本问题,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断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中国法学场域的主流理论,皆受制于一种“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据此,中国法学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该问题的提出,在法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包括批评和交流。本刊择取若干论文,连同邓正来先生的回应予以发表,以期将该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10日—12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与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和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承办。会议的主题有四个:我国民法典制定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矿产资源与能源法律问题;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法律问题;其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次会议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来自50多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230多人与会,《中州学刊》杂志社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寻租的四个法律特征“寻租 (rent seeking)”是由安妮·克鲁格在 1974年《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她指出 :“寻租”是指“那种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 ,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有理由说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① 。寻租概念的提出 ,极大地活跃了经济学研究。现在 ,寻租理论实际上已经跨越经济学而进入到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研究领域。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寻租概念及相关理论 ,既可以深化理论研究 ,又能够丰富法学研究领域 ,这种交互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安妮·克鲁格提出的寻租概念 ,我们…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邓正来先生对生活秩序的根本性追问下,以一个问题、两条主线为进路,展开对《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解读,试图论证中国法学摆脱“现代化范式”支配的过程,也就成为中国法学为中国法律提供正当性论证,同时探寻自身发展的自主性道路。  相似文献   

10.
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加入世贸组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统一司法考试机制的建立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检讨并反思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理念、目标、法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法学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伦理;为培养职业法律人才,法学教学方法的采用应认真对待“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Method)、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本土化”、推广“诊所式法学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论坛》2006,(4):157-160
1.“如何用法律规范学术制度”专家座谈会综述 由中国法学会网站举办的“如何用法律规范学术制度”于2006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吉林大学教授邓正来,《中国法学》主编陈桂明,学术批评网创办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张文,《法学研究》责任编辑谢海定等参加了研讨。座谈会由中国法学会办公室负责人刘剑主持。  相似文献   

12.
代表评议包括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是指人大代表在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的评论和审议活动。本文谨从法学的角度,就代表评议的法律依据、法律关系、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生态法学研究的著述和论文不断增多。有学者认为相对于“环境法学”而言,“生态法学”才是一个更为科学和确切的名称,两者不仅在称谓上存在差异,在内容上也有本质的不同。然而,仔细分析上述观点的理由,可以发现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也有学者从生态法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生命体均是法律主体出发,论证生态法学的独立地位。这种论证由于涉及到整个法律主体理论的重大争议,因此难于被人接受和认同,而且作为一个学科名称,“环境法学”为国际国内沿用已久。因此,没有必要用生态法学来取代环境法学。  相似文献   

14.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要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守秋 《东南学术》2005,(5):155-156
一、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学研究方法,对于繁荣法学研究、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法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法律革命或法学变革,包括法律观念、法律内容和法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其中法学研究方法的变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法学理论和法学学派的多元化,突出地体现在法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要促进法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方法论。环境资源法学就是以往各种法学理论在人类面临环境资源问题和生态危机、进入生态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改进、变革、创新和新的综合。环境资源法学所倡导的综合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学方法或生态学分析法。所谓生态学方法,又称生态学思维,是用生态学观点思考问题,研究现实事物。其主要特征和内容如下:是建立在“主、客一体化”研究范式即整体论  相似文献   

15.
试论法律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是传统法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法律技术的概念及特性,探讨了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注释、法律渊源识别、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法律技术的应用性问题,提出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技术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老龄化日益被重视的新时代背景下,老年法学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但是在不同学科中,对于老年法学的基础内涵和范围特征的研究几乎空白,具有研究的急迫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老年法学是研究以涉老法律为核心、涉老法律现象和因人口老龄化的法律现象的法学分支内容。缘于老年法学是针对一类制度事实和结果科学研究型态,这种型态的存在和发展是老年法学本身具有的应然性,这种法学的应然性是其内在的合理性,并且是它真正获得学术生命力的凭依,它能够经受学科学和法学对其进行的资格检视;因为老年法学能够回答社会的老龄化与法律、法学涉老法律现象之问,以及促进涉老法律不断发现、不断发展的社会意义,而且从它所具有的“这样的”内在和型态出发,老年法学具有“法学可欲”内容、法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法学研究应警惕政治幼稚病曾粤兴法律从其产生至今,无疑是与政治紧密相联的,因此,法学研究当然也要讲政治。离开政治研究法律,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但是,一讲政治,就有人用姓“资”姓“社”的所谓阶级标准来为法学研究中的某些范畴、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8.
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陈林林、袁贺、周红阳、葛四友四位学友的评论文章以及此前各种学术性的探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围绕着三个在作者看来对理解和澄清《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基本思路有助益的问题予以回应:第一,关于如何认识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讨论的基本意旨的问题;第二,关于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西思想资源的问题;第三,关于如何看待作者所提出的“主体性中国”的主张的问题。对此三个问题的阐释,不仅是对广大学友的批判所做的回应,而且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基本思想做出的进一步阐发和某种完善。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建国初期就热心倡导团结党内外法学人材进行马列主义法学研究工作。但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我国法学研究至今仍然比较落后。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强调实现天下大治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法学研究才开始活跃起来。但我们不能低估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法学战线的流毒和影响。深入揭批他们散布的反动谬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不保障和发扬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能实现。而开展法学研究,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政法战线和其他战线现在需要法学工作者进行研究的问题很多,而根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紧密地结合我国各方面的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可能地走在法律实践的前头,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0.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奠基人。 孟德斯鸠的学识渊博,造诣深湛。他生平的著述甚多,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这部著作是他二十年辛勤研究的重要成果。他的法律思想主要反映在这部著作中,因而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概括地讲,就是他的“法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称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