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琴  李铮 《华人时刊》2008,(11):83-84
我是做摩托车配件生意的,一位在越南经商的朋友说,做这一行在那里最能赚钱!2005年春天,应他之邀我就离开家乡合肥,来到了这个充满神秘的热带丛林小国。在河内,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清晨,只见满大街都是呼啸而过的摩托车,黑压压的一片,像黄蜂一样飞奔疾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越南人常说,他们和美国都是"车轮上"的国家,不同的是,美国人开的是汽车,而越南人开的是摩托车。据说,这里普通的四口之家  相似文献   

2.
江帅 《国际公关》2013,(3):53-53
在越南的大街小巷,到处能看到“RUAHONDA,SUA.HONDA”牌子,翻译成中文就是洗摩托车、修摩托车的意思。当郎琴国际传播的同事得知其中“HONDA”就是本田的标识,在越南语中就是摩托车的意思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越南印象 革新开放涌动热潮 没有寒风凛冽、冰封雪飘,却有树木葱郁、花草芳菲--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越南12月初依然生机盎然.川流不息的摩托车,鳞次栉比的临街小楼,热火朝天的开发区……所见所闻,都呈现出革新开放带给越南人民的激情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算起来,认识杜其锋竟然也有6年了。是在2001年夏天,好像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和男友闲着没事,他接了个电话,说等会儿同学开车过来接他吃饭。不久,就听到窗外突突突的声音,男友说杜其锋来啦,咱们一起去吧。我寻思着这是什么车啊,声音也太大了吧。一出楼道门我就笑了,是一辆警用三轮摩托车。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3):50-50
摩托车许多人都会骑,可是如果要说骑摩托车不用手,既能在行驶的摩托车上穿针引线,又能站在摩托车上吃泡面,就不多见了。有位叫王国杏的“摩托奇人”,能在发动摩托车后,双手放开,侧身将放在地上的一枚针捡起来,而后又用一块布蒙上自己的眼睛,边骑摩托车,边将一根钓鱼线穿进针眼里。整个过程只用20多秒。他还能玩单脚骑车、背手骑车等技艺,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6.
蒋子龙 《社区》2013,(2):40-40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  相似文献   

7.
台湾一瞥:摩托车时下您若在台北,只要到大街上转转,就会感到:台湾是摩托车的王国!根据台湾当局的统计,1994年台湾流动摩托车数量是一千一百万辆,与台湾二千一百万的人口数量相比,平均每一点九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这跟日本每7人1辆,美国每37人1辆的数字...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其奉为最高宗旨的“道”至今都是越南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性和影响力的符号之一.从时间上看,道教在创立之初就传入越南,从民间传播到上层社会,19世纪又逐渐回归民间,形成了漫长的传播史.从传播途径上看,早期道教先从陆路(云南或广西)进入越南,后来在东晋时,孙恩、卢循起义又通过海路将天师道传入越南.金元时创立的全真道在明末清初南下传教的过程中,又通过多条线路进入越南.中国道教与越南道教形成了源流关系.道教在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向越南传播中形成了如下特点:神灵信仰是道教在越南传播的主要象征符号;道教经常与佛教相伴而行;道教神灵与越南民间信仰相混杂,衍化出一些具有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道派,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母道教与高台教;劝善书是道教在越南传递教理教义和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方式,在维系越南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莫言是目前中国当代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越南也受到了关注.近年来,莫言的许多代表性的作品都被翻译为越南语,其独特的风格不仅受到越南读者的欢迎,而且对越南青年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莫言小说的研究也成为越南学术界的一个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6,(12)
就试这么一天,对同事尽量友善,把他们当做恩人来看待,好像你能留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全该归功于他们,好像有他们做你的同事你感到很幸运。就试这么一天,不再吹毛求疵,挑剔别人,设法找出每一个跟你一起工作的人的优点。就试这么一天,如果要纠正别人,尽量以幽默示之,不要出口伤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就好像要被纠正的人是你自己。就试这么一天,不要求自己所  相似文献   

11.
陆培法 《今日南国》2009,(11):32-32
埃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新宇在越南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贸易多年,对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有亲身经历:“2002年,我去越南的时候,用人民币支付。对方不收。要美元来交易;后来再去,有了人民币兑换点,而且越来越多;现在再去,就直接收人民币了,越南商人拿了人民币或者保有。或者去兑换。”乔新宇深有体会地说。  相似文献   

12.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性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惟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妹”。我请教越南一位老资格的翻译家:越南高层人物之间也像老百姓这样称兄道弟吗?他说都一样。在越南只要一提起胡志明,无论男女老幼,一律称呼“胡伯伯”,或只叫“伯伯”。有一回,他给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当翻译访问中国,在天安门广场向英雄纪念碑献完鲜花之后分头活动,秘书长就在英雄纪念碑前大声宣布:跟五哥去的往这边来,跟八哥走的到那边去。陪同的中国领导人听得一头雾水,其实“五哥”就是书记,“八哥”就是总理。  相似文献   

13.
越南汉词的创作相对于诗很不发达,这与东亚其它国家如日本的词有相同的境遇,而具有更典型的意义。汉词在越南独立初期就已产生,是大一统中国的文化产物,而19世纪的汉词相对繁荣是受到清词中兴的影响,是一次重新引入的过程。越南汉词的产生和流传多与中越两国的政治交往有关。越南古今书目中有关词的书籍很少,且有很多错误。越南的词学表明:越南填词得不到发展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词被认为与教化关系更远,因而发展动力缺失;二是词的语言与中国经典书面语言更疏远。  相似文献   

14.
走近越南     
2000年11月上旬,我们有幸去了一趟越南的首都河内,以及海防下龙市等地。在海内呆了两天,总的印象河内很爽,很美。真有点像我们中国南方的某个城市,空气很湿润,潮潮的,热热的,飘散着一股栀子花的香味儿,扑在脸上,很是惬意。河内城区不大,街道很整洁,高楼大厦不很多,大部分建筑是二三层小别墅楼。道路两边处处是绿树花丛,树的枝叶油绿油绿的。河内摩托车很多,可谓一景。站在马路上望去,绿灯一亮,摩托车就像潮水一般轰鸣着长驱直下,很是壮观。市区的巴亭广场是举行大型集会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这个广场四周也是胡志…  相似文献   

15.
与书为伴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与书为伴,生活中便充满了阳光;与书为伴,智慧就插上了飞翔之翅!  相似文献   

16.
自家兄弟     
李振国 《可乐》2010,(7):30-30
常言说,“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刘伟这小子不止一次念叨这句话。刘伟和我同一天上班,差一个月结婚,骑上“嘟嘟”响的摩托车却整整比我晚三年。本来那次单位发了奖金,我们约好一起去买摩托车。第二天,我一看到这家伙蔫头耷脑的样儿,就知道出事了。  相似文献   

17.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在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逐步调整了其华人政策并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政策框架:经济上接纳,政治上限制,教育上同化。该政策使越南充分利用了华人的经济与社会资源,促进了越南的经济发展,也使华人在越南的经济处境大为改善。但华人在政治上仍受到诸多限制,迄今仍未能成为越南民族大家庭中真正平等的一员,这是由越南既要利用华人发展经济又对华人心存疑虑这一矛盾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正前不久我去越南旅游,途中和游伴王先生聊起电视剧《甄媚传》,越南导游阮先生接过话说:"我正在网上看《甄嫘传》呢!已经看了五十多集。"我对此很惊讶,王先生却笑着说:"中国的电视剧在海外有很多粉丝。《甄嫘传》在国内开播后,越南的字幕组就开始行动了,别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喜欢在网络上看打着字幕的海外剧。"旅游期间,我应邀兴致勃勃地去导游阮先生家,感受普通越南人的生活。阮先生的家离胡志明市的商业街  相似文献   

19.
5月中上旬,越南在西沙海域干扰中海油981号钻井平台作业,并与我方船只对峙.对此,国内有观点认为,越南在西沙的骚扰是为了增加其在南沙问题上的筹码,认为“中越真正的争议点在南沙群岛区域”.这种观点低估了越南的南海野心,误判了越南的意图,恐不利于我南海维权斗争.  相似文献   

20.
一越南陈氏王朝得国的经过,是有一些问題的,但是问題本来不很大,却被解放前《东方杂志》第卅九卷第六期所载的《安南国王陈日煚考》弄得更混乱了。这篇文章也载于黎正甫著的《郡县时代之安南》一书的后面作为附录。在这篇文章里说,陈日煚是中国福建人,原名谢升卿,他由中国到了越南,做了越南大臣陈嗣庆的贅婿,后来他就因此篡夺了越南李氏王朝的王位,建立了陈朝。这一篇的考证几乎完全是错误的!由于《郡县时代之安南》一书流传得相当广,直到现在还是中国研究越南史的人所常见的一部参考书,所以我们对于它的错誤说法,不能不加以辯正。通过批评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明白越南陈氏王朝建立的经过。我们先根据越南史书的记载,用考信录的体例,把陈氏得国经过的大事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