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70年代以来,收入分配问题成为发展经济学关注的焦点和重要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把收入分配当作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采取各种战略性措施和政策。概括起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处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上,共有四种模式:一是“牺牲平等以求增长”或“增长第一,再分配第二”的刘易斯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也是当前多数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所采用的普遍做法,它日益受到挑战,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二是激进的“再分配第一,增长第二”的模式,帕金斯等人认为前苏联和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属于…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彩霞 《阴山学刊》2006,19(6):61-66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它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规律的一种自然和谐式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均早于发展中国家,许多发达国家将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8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际贸易类型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从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在贸易战略上,世界大多数国家从过去的“进口替代”转向了“出口替代”,并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实施了“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在贸易结构上,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下降,工业制造品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在贸易政策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在贸易形式上,以“管理贸易理论”为基础的贸易“集团化”和“地区化”(自由贸易区)日益盛行。从目前情况来看,几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有数十个国家成功地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初,在世界银行供职的钱纳利等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争取就业、改进收入分配为主要目标的随增长再分配的理论,后又演变成为满足基本需要的理论和相应战略。 这个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六十年代以前,经济发展理论十分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经济计划化,把经济增长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赶上或超过主要发达国家为其主要目标,并且以“先增长、后分红”为其相应战略;然而,实践的结果是经济增长不仅大多数群众未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从“增长第一”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问题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重大课题。多种多样的发展理论、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并存互融,形成了发展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新格局。归纳起来,发展理论和在其指导下的发展战略,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战略,以满足基本需求的多元发展战略,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发展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重要的主题。在世界即将迈进新世纪的历史关头,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为了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与高速增长相伴出现的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实际上在提醒我们重新思考这样一些重要问题:什么是发展的真正涵义?怎样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要不要警惕重新陷入旧的“赶超战略”误区?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会首先出现在城市地区,因而主张通过城市偏向战略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以城市偏向理论为代表的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是低效率和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应实施有利于城乡均衡增长的发展战略。中国学者通过三种范式对本国的城市偏向问题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偏向战略会拉大城市收入差距,固化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当前实施次级城市发展战略或许是解决城市偏向问题,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大关之后,通过实施富民战略,将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主导转向需求促进的必要性,并将富民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概括为扩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在开放型发展战略上.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是发展战略的一大主题。首先,发展经济学从不同的战略重点上说明了不平衡战略,认为发展战略可以根据不同方法分类:可以从要素密集程度的角度进行描述,例如,自然资源密集型、物质资本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可以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进行描述,例如,“增长在先,再分配在后”,或者“再分配在先,增长在后”;还可以根据其部门重点来定义,例如,农业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或工业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最后,发展战略也可以依据贸易政策来定义,例如,出口导向型的增长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①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怎样从经济上赶上发达国家,从而突破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以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经济发展格局,亦即所谓中心——外围的格局,普雷维什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并以拉丁美洲作为试验场,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亚太地区,通过出口促进的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靠近发达国家。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中心——外围的格局依然存在,我们应该怎样来突破这种格局呢?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世界峰会在许多意义上都是一个里程碑。就其最重要的方面说 ,它体现了所有国家共同的决心 :为这个星球上贫困落后的公民创造一个好一点的世界。五年过后 ,各个社会看来更加自我中心、变化无常而彼此隔离。作为那次峰会基石的共同决心 ,似乎已被淡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就其道 ,也许是背道而驰。发达国家的经济仍在增长 ,科技仍在进步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忍受着经济衰退的痛苦以及社会和政治创伤。本文的基本论点是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必须解决这种局面。变革的主要责任落在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精英身上。通过人的发展 ,贫穷可以连根拔除 ,匮乏和不幸可以被减到最小 ,人类的苦难可以减轻。国际社会必须表现出必要的意志。  相似文献   

12.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在标准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模仿和经济赶超问题 ,指出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能力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赶超 ,是因为其人力资本水平低下 ,无法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的技术与人力资本的不匹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技术模仿的失败以及经济增长绩效的低下。因此提高人力资本储蓄率、普遍提高普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共识”所隐含的原理可以这样形容 :把发展混同于无限度的经济增长 ;把社会进步的目标简化为“滴答”效应 ;尽可能多地参与国际贸易是发展的基本先决条件 ;政府的角色隶属于市场的角色 ;总之 ,存在着———或据说存在着———天下独一的合理发展模式。本文专门讨论上述要义中的第一条。作者说明了增长的确在发展战略中占据独尊地位 ,评介了种种赞成无限增长的传统观点 ,指出了增长要求无限的增产。如此规模的增长显然不可能长期维持。这就需要重新思考经济增长在长期发展中的位置 ,充分理解来自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反无限增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订。各国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先后为此分别提出了: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内向发展战略与外向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战略与满足基本需要战略的主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高效益是全党、全国的中心和首要的任务,而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近30年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本理论。以往西方经济学的资本理论主要是研究物质资本投资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人力资本理论则研究人力投资的收益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该理论的创新意义在于,它不仅解释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令人迷惑的问题,如对“里昂惕夫之谜”解释,而且还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揭示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重要作用,纠正了人们经济发展战略中重物质资本轻人力资本的偏见,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和提高机会的平等性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经济增长是使发展成为可能的基本手段。 战后许多民族独立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大致有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型战略,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亚洲“四小”。但是,这些战略存在着严重缺陷,原料初级产品因世界经济的不稳定而价格时常跌落,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应变能力差,因而蒙受巨大损失;进口替代型战略实行贸易保护,妨碍了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出口导向型战略,一些欠发达国家对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几乎都经历了进口替代阶段。即强调替代以往进口的国内经济活动,并把它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由于不发达国家过去进口的大部分是工业品,故这一战略有时也称为“替代进口工业化”。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双重意义:即由国内生产的代替以前要花外汇购买的商品,有利于缓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并且由于这些以前进口的商品,大部分是工业性的,因而有利于促进国家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郭熙保  马媛媛 《江海学刊》2013,(1):72-79,238
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些战略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增长优先、沿海先行、投资驱动和出口鼓励。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模式逐渐暴露出它们的弊病,因此必须适时加以转变,即增长优先转到增长与公平并重、投资驱动转到投资与消费共同驱动、沿海先行转到区域平衡发展、出口鼓励转到出口中性。发展经济学只探讨处于贫困陷阱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如何启动,但对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将如何发展却研究甚少。中国在高速增长时期采取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学中都能找到其理论来源,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应如何发展,发展经济学却未提出有价值的理论与战略。中国将在探索中前进,其发展经验将会促进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1 当前,国际上习惯地把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南北关系”或“南北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南北关系也发生了畸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生产方面,存在着发达国家的高度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单一经济畸形发展的极不协调的国际生产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国际分工的垂直结构;在国际贸易方面,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与发达国家工业制品之间严重的价格剪刀差,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贸易差额十分悬殊;在国际货币金融方面,存在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的比价悬殊,发达国家货币控制着国际金融体系与世界货币体系。”为此,改善和发展南北关系,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增长与公共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应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第一,包容性增长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所有人群的发展;第二,包容性增长强调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包容性增长强调机会均等,同时避免严重的结果差异.“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过于注重GDP增长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不合理;“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公共财政支持“包容性增长”应通过:财政政策介入、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财税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导向作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