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丽 《学术交流》2007,(5):149-151
东正教统治俄罗斯千余年,对俄语语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成语看,大量来自东正教的成语已成为俄语标准语,无旧词的痕迹,宗教色彩淡化或消失,已获得新义或转义。从谚语看,含有上帝等词的谚语众多,已成为农谚、民谚的来源,语义发生极大变化。从词汇看,加快了俄语对外来词的吸收进程,丰富了俄语词汇的语义系统,赋予俄语全民用词以新的内涵。通过分析东正教文化对俄语成语、谚语、词汇三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俄罗斯国情与文化,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2.
张宁 《唐都学刊》2006,22(1):125-127
颜色词在各种民族语言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颜色的记录符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从生理学角度看,每一种颜色词都具有象征意义;从语言学角度看,文化差异导致对颜色词的理解产生许多谬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颜色词与个人的心态、行为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习俗之间具有深层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3.
曹春梅 《社科纵横》2008,23(7):95-97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维吾尔谚语体现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观念,反映了维吾尔族广泛多样的民俗生活;作为一种语言表现形式,维吾尔谚语的结构系统与汉民族谚语的结构系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历史上维汉民族的交往和融合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吴子慧 《浙江学刊》2006,(4):113-115
越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谚语、俗语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涵盖了劳动大众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生动体现了越地劳动大众的社会生活场景与民间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3,(12):138-14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存在形式,文化内容的特点常常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地名属于语言词汇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探讨地名和文化的关系是文化语言学的一项研究内容。从地名和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的关系来看,中国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曹红梅 《社科纵横》2006,21(6):121-121
文学、诗歌和谚语等形式存在的口述档案是裕固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探究裕固族民族渊源和社会文化发展变迁轨迹和特点的“百科全书”。同时,它还有助于裕固族人民进行民族认同教育、文化传统教育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韩玺吾 《唐都学刊》2006,22(3):135-139
周民族是一个专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农业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形成了周人定居的农耕文化。作为周文化遗存的《诗经》,正是这一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可以从《诗经》所流露出的农业生产的乡土情怀、宗族伦理与宗国感情、以文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基于现实的创作精神上清晰地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诗经》就是我国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农业文化的诗集,它是中国上古文化诗的总结和艺术升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超出了诗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视域下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思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8,(3):10-14
一个国家的本来文化是本民族的精神命脉,体现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外来文化以其独特的交流方式打开中国文化大门,完善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核。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中华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展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更好地把握良好机遇,顺应文化潮流,可以从文化传承、文化借鉴、文化创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角度入手来加以分析,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超越西方主流文化,显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已成为跨越 2 1世纪不可回避的现实。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这个话题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人类学对“文化”的解释 ,与早期社会学“现代性”阐释是我们理解全球化进程的两个不同视角 ,它提供了探讨全球性与民族性关系特定的分析框架。全球性最大的特征是开放性 ,其引起的最广泛的社会过程就是文化互动。文化互动的多重功能 ,反映出全球性与民族性互动中正功能、负功能并存的性质。在全球化时代 ,民族人格因素再次被反观、被在全球化中提升 ,跨文化素养、跨文化人格是当今民族人格的一个侧面和延伸 ;同时民族人格又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追求。全球化已完全改变了当代中国人对日常生活的理解 ,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个人的自我认同紧密相关。对个人来说 ,对民族化人格的认同也意味着重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0.
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京师是满族的聚居区,其地域文化受到满族民族文化多向度的影响。北京话,是经过满族依据本民族语言特点来重塑汉语北京方言的文化结晶;旗人作家们在创作中体现了京腔语言的风采神韵,开创了“京味儿”文学流派;满族在京剧和曲艺等北京传统表演艺术的形成与完善方面贡献良多;满族的习俗曾给予北京文化以熏染;而昔日满族人的性格气质,也在当下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留有烙印。  相似文献   

11.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3,19(3):139-141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运用方式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习俗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与当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过程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改变。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标准在发生着变化。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要把不同地方的艺术放在一起评价。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自身的符号表意传统,这种传统会融化到民族和文化的血液之中。传统还会回潮,会以某种形式顽强地保存下去并展现出来,不断以新的形式活在当代。人是传统的承载体,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个人保持自己的传统的可能性。一个开放的社会与一个封闭的社会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这种文化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中,“进步”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各种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现代化道路,因而,现代化是复数的。不同的文化有着自己的传统,它们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寻求和生成自身的现代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现代文化。现代性也是复数的,不存在单一的现代性。当代社会正在出现一种区别于“后现代性”的“当代性”,它意味着许多重要理论的突破和重要传统的复归,人们可以通过它“回到未来”。  相似文献   

13.
郭忠庆 《社科纵横》2013,(2):127-129
实物股票真实地、详细地记载着历史,是一种史料档案,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一张股票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从股票上不仅可以窥视到一个企业的文化,还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同时实物股票还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正因为实物股票集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身,所以蕴含者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实际上是体现在饮食中的日本文化的特征,它涉及日本人的价值观,但更多的是通过饮食揭示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对食物原初滋味和其季节性意味的纤细感受;二是对食物形与色的高度讲究;三是对食物器具和饮食环境的执著追求.这三个特征大抵体现出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感觉文化的发达.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9,(4):82-89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存在一个以俄语为联系纽带的独特"语言国家群体",即俄语国家,主要有"东斯拉夫三国"和"中亚五国"八个国家。无论在苏联加盟共和国时期,还是当代民族国家独立发展阶段,语言法治化一直是俄语国家国家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各俄语国家语言法治化进程中存在诸多表象性的关联,在共性与差异之间、在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国家治理的相关性背后,存在深刻的文化隐喻。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深入地探寻多语种国家语言法治化背后的文化机理,既能促进中国与各国在多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文化自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创造社成员倡导浪漫主义,声势浩大,显赫一时,但其理论又与实践相左,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之处,随之又很快衰落,不能成为与现实主义抗衡的另一大文艺思潮。这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并非仅是个人或中国社会的特定因素的结果,它还体现着现代社会在文化传播中的假定性规律。所谓文化的假定性,指的是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种种疆界的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出现“位移”时呈示的一种规律性。当一个国家或民族锐意革新时,现代社会的世界化背景使它有可能从其它民族的文化中获取它所需要的整体性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化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柱 《学术交流》2004,(12):138-141
“文化力”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提出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精神、民众素质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文化力体现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印证本质。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已被当代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文化力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但主要的还是“精神力”和“知识力”两个维度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力,锻造文化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曹春梅 《社科纵横》2006,21(4):105-107
汉语文化不仅仅指汉族人的文化,还应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古代西域就有汉语文化传统,西域各民族或是学习汉语,用汉语承载各自的文化;或是通过汉译,传播各自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语文化与古代西域各民族语言文化共存互生,互为资源,互相学习,互动并进,充分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汉语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吴保磊  赵红灿 《社科纵横》2014,(10):108-111
文化认同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中互联网络和网络新媒体,给中国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冲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当前已有不少学者从文化认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状况和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如何处理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在网络社区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下一步开展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甘肃省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试卷评阅工作已经圆满结束。通过对 177名理科俄语考生试卷的评阅及分析可以看出,许多考生只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同我省中学俄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分不开的,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目前我省中学俄语教学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学俄语教学改革,提高中学俄语教学水平,为了适应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的高考内容改革形势的需要,有必要认真研究此次考试的题型变化、具体答卷情况和不足之处,以便认真总结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俄语语言能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