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谐社会要求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司法公正,这个社会就没有公正可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司法实践存在着许多不公正的现象,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制约司法公正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对策,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保障司法公正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基础,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是:保障司法独立;程序与实体并重;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完善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与法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法官文化的理性内涵 ,法官文化的构建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价值根基。本文从法官文化的界定、反思、澄清与重建四个方面提出了以构建现代法官文化为我国司法改革最高路径标准的若干纲要性设想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玉琴 《社科纵横》2007,24(4):25-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伟大的工程中,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我们要充分认识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呈现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的价值导向、精神支柱、道德支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价值特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法院判决的公正性不断遭受质疑 ,进入再审程序的民事、经济案件越来越多 ,两审终审制名存实亡。为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 ,学术界提出了三审终审制的主张。无论两审终审制 ,还是三审终审制 ,解决司法腐败问题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昌勤 《学术交流》2007,(6):140-143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存在着价值同构关系,社会保障天然地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它符合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作为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与维系。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平衡器",是对"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维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孔扬  褚当阳 《社科纵横》2010,25(4):5-6,20
在人道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使人道主义在历史境域中实现了由抽象到现实的跃迁。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人道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深刻而广泛的体现。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和践行,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价值的最为全面的彰显。  相似文献   

8.
试论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国家权力并不是维持其和谐的唯一根据与保障,和谐的根本在于制度。对制度的涵义与功能进行梳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既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并且,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还需要有相应的价值理念支撑,它体现为社会公正、以人为本、法治和权利本位。没有明确的价值理念,也就没有明确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司法是由专门享有司法权的机构所从事的执法活动 ,司法权仅指人民法院的审判权。要获得司法的公正 ,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司法的独立尤其是法官的独立。实践中应坚持以现行法律为标准来评价司法公正 ,而不能用对与错的是非标准来评价。探讨司法公正而不作上述的界定 ,则难免见仁见智 ,反而破坏公正。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桂芝 《学习与探索》2006,40(1):132-135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其不同于传统社会理论以及空想社会理论,是在实践中建立的具体而非抽象的和谐社会。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是人道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为此,必须弄清楚“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多层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从而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洁 《学术交流》2005,3(10):117-120
社会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和价值理想,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协调与和谐。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把握社会公平这一价值导向,尤其是要客观正视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建立利益调控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来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林楠  吴育林 《唐都学刊》2005,21(6):64-67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战略,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领悟和文化把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追求本身包含了非常浓厚的传统美德意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域下传统美德具有普世的方法、理想的范导、文化的传承三个方面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与舆情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萍 《探求》2007,(5):16-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做好舆情信息的分析和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导向,缺少舆情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舆情既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陶波 《社科纵横》2007,22(5):75-76
公民的宪法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条件。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公民应树立以下宪法理念:宪法至上理念、人权本位理念、契约理念、诉讼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涛 《社科纵横》2007,22(8):26-28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全局;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培育和谐文化,调动全党全民的力量,共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7.
苏承英 《社科纵横》2009,24(5):8-12
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诉求,它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哲学思想,阐明了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全面和谐的基本内涵,揭示了人类追求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许斗斗 《探求》2006,3(6):13-15
建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是要承认差异和不平等的客观存在,但又是在制度和程序上追求公平的过程,这是现实性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价值建构的过程,是包含着价值理念、价值实践和价值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及有效化解矛盾,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由于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展开,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为根本途径,即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20.
吴静波  张晓路 《创新》2008,2(2):87-90
人类要想更好地生存必须发展,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