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革命,它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多少年来,十月革命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斗争的旗帜,同时也遭到了一切阶级敌人和机会主义者的攻击和咒骂。在十月革命行进的过程中,俄国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参加了国际资产阶级和第二国际反对这场革命的合唱。他们标榜和鼓吹“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反对、攻击、抵制和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重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把它看作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不渝地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一贯立场,为国际无产阶级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历史范例。今天,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兰问题的论述,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各国人民互相支援,共同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斗爭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马克·吐温(1835—1910)的小说创作占居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继承废奴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暴露美国民主政治的腐败,反对美国种族主义的压迫,嘲讽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狂,痛斥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谴责美国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4.
美国西部故事鼻祖布勒特·哈特的小说<扑克滩的弃儿>第一次把美国西部先民的艰苦生活和精神风貌写进文学作品中,为后来形成独立的美国民族文学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运用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从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权力政治的视角对作品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客现地认识小说.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现实主义掀起了美国文学的第一次浪潮。这一时期,产生了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等享有国际盛名的作家。他们摒弃了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突破了关国文学的"欧洲化"局限,使美国文学跃上了一座高峰。同时,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呈现了多元化景观况,产生了乡土文学、心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这些流派以美国式的表达和美国式的主题构建了美国民族文学,成为民族文学的真正开端。  相似文献   

6.
一七七六年的北美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黑人作为被压迫的奴隶,为争取自身解放,英勇地投入了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为赢得美国的独立,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独立战争并没有使黑人获得解放。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7.
重读自然主义与德莱塞的《嘉莉妹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美国近一个半世纪来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就难免会把目光投向重要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本文以其杰出代表德莱塞文学创作上的里程碑———《嘉莉妹妹》为范本解读自然主义,从而感受在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为文学创作主流的西方的今天,重读自然主义的必要性———现实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王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引领者,他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性。他的小说以关注现实、介入生活见长,他通过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的辩证性构述实现了小说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通着一种批判意识,这也是王蒙以文学反思历史、探讨文化的重要方式。对现实的关注、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带有自省意味的批判性,构成了王蒙创作中现实主义品性的三个重要维度。王蒙的文学创作,将现实主义品性与故事情节、人物的表现完满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成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语境下,王蒙文学创作内蕴着的现实主义品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至为宝贵的经验,探讨其创作中一系列现实主义问题对于丰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始于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文学的本土色彩,使美国文学摆脱了欧洲文学传统,向独立的美国文学迈进,对真正的美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以美国本土色彩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克·吐温和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简要分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本土色彩及其对美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论争这一文艺理论争鸣焦点课题,对两者文艺理论的产生、演变及走向的透视,流派的形成,理论的界定,到引进、吸收、融汇进程的分析与论证,以全新视角进行历史反思。在邓小平“二为”文艺方针旗帜下,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应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双蒂并开、共同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文艺理论从新时期迈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11.
美国非裔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和俄罗斯文学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都是被边缘化的思想家,他们的边缘身份成就了他们各自的文学批评思想。有着正规音乐教育背景的埃利森,成功地将美国黑人音乐中的呼应模式运用于文学创作中,赋予了黑人音乐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巴赫金则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中,看到了将音乐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巨大潜能,并确定了一种风靡于整个人文科学领域的对话主义。边缘化可能成为理论的温床;音乐可以成为文学和文化理论的催生剂;埃利森文学叙事中的呼应模式与巴赫金文学批评中的对话理论或内在对话过程既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的一面,它们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思想交流方式和生存模式,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深化埃利森的文学思想研究,凸显埃利森对美国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犹太文学延续了犹太教的宗教文化精神,因而犹太性是其文学创作的思考核心。然而,作为一个没有家园的民族,美国犹太作家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尤其是受文学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将其文学创作的主旨在宗教、社会和政治层面上逐渐由展示犹太民族的犹太性向反映整个人类的普世性转化,进而形成了美国犹太文学创作中的多维思考。基于上述原因,美国犹太文学中出现了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为美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世纪之初发展中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品,是引领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旗帜.获奖作品涌动着鄂温克民族世纪历史盛衰的波涛,唱出了一曲农耕文化衰败的哀歌,描绘出改革开放中新农村的湖光山色,叙述了诡异的秘密战线的命运怪影,作品整体达到了优秀的高度.但也存在逼近现实的锐利锋芒不够、矛盾的集结和冲突缺乏历史的高度、个别作品结构不够严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加缪文论思想的精华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提出文学是“形象化的哲学”和荒诞创作理论.强调文学与哲学的相通性,主张以文学形象表达哲学思想,同时反对在文学中标签化地表述哲理内涵,破坏荒诞创作的艺术平衡;二是提出“反抗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指出艺术的源泉和本质在于反抗.主张拒绝现实、否定现实但不逃避现实.反对寓言文学、“宣传的艺术”和文学创作中的逃逸派、技巧派,呼吁艺术家履行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正义者职责。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是现实主义的军事文学。它遵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历史地、具体地、真实地描写了春秋时期的各次战争,取得了各有特色、无一雷同的艺术效果。《左传》中的军事文学,虽然创作于两千多年前,却仍然对我们当前的军事文学创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美国文学发展的简略回顾入手,分析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和人物,以及马克·吐温在掌握美国方言和俚语的基础上独创的简单、生动、流畅的文学语言,从而说明此书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主席呼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視、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視的斗爭的声明,是当代世界革命的重要文件。我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这个伟大号召,坚决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正义斗爭,坚决支持全世界所有地方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斗爭。  相似文献   

18.
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树立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榜样。他们曾对19世纪欧美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教条主义现象进行过严厉批评,一再强调理论要灵活运用,反对将其当作固定不变的公式到处套用;强调根据时局变换及时调整革命战略,反对思想僵化、一意孤行;强调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创见,反对机械地加以重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有利思想武器,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兴起,是以对现实主义文学话语的祛魅为旨归的。它以"精神真实"为旗帜发动了一场文学祛魅活动,以此反抗现实主义对"真实"解释的垄断权和意识形态霸权。然而,先锋文学提出的"精神真实"具有不可调和的自反性,最终导致在其文学创作实践中神秘主义的盛行。神秘主义的盛行反过来拆解了先锋文学努力建构"精神真实",让这场文学祛魅行动呈现出悖论的一面:祛魅意味着赋魅,建构意味着解构。祛魅的悖论从反面显示出文学必须建立与现实、与世界、与大众的联系,才能让文学具有持久的和真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论和主张,如: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干涉内政;倡导睦邻友好,实现亚洲民族大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国际平等,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联合被压迫民族结成联合战线,争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等等.反霸维和是孙中山外交思想的核心.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不仅开创了中国争取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和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的理论宝库,而且影响和推动了毛泽东、邓小平在更高层面上提出"两大阵营"、"三个世界"、"东西南北"的外交战略理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时代的局限,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也存在对于帝国主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包含着对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经验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争取中国独立平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