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整体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但在不同动因驱使下,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导致的贸易效应也不尽相同。要充分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就要积极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在继续发展资源寻求型直接投资和市场寻求型直接投资的同时,逐步扩大创新资产寻求型直接投资和效率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与二者之间贸易关系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东盟五国为样本,利用1965-2010年的相关数据,借助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从长期和短期看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东盟与日本间的进出口贸易均具有创造效应.由于产业极差的存在,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二者间贸易的扩大.实证结论在利用外资带动进出口贸易发展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 ,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中日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由复交时的 1 1亿美元扩大到 1 0 0 0多亿美元。 2 0 0 4年 ,中日经贸合作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双边贸易额达 1 6 78.6 6亿美元。中日投资合作基础良好 ,潜力巨大。截至 2 0 0 4年 1 1月底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项目达31 52 3件 ,实际投入 4 6 4.33亿美元。按实际投入金额排序 ,日本的对华投资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中占第三位。日本的大企业几乎都在中国设立了企业 ,中小企业也纷纷到中国投资。但值得注意的是 ,2 0 0 4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对欧洲的贸…  相似文献   

4.
东盟与泛珠三角地区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存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和良好的经贸合作历史,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是双方在未来合作上受“10+1”合作的不确定性、贸易机制与贸易政策、信息传播体系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约束。对此需要在政策、体制上打破贸易、投资壁垒,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高效的信息合作传播体系,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非洲投资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但投资规模一直不大。20世纪90年代创设"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以后,日本政府先后建立了非洲投资倍增支援基金、非洲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日非官民经济论坛等促进日企对非投资的平台,并致力于打造良性的"援助—投资"互动机制,日本对非投资的机制化建设不断完善。当前日本大型企业对非投资集中在以能源为中心的行业,并逐渐向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日本对非投资的领域和地域较为集中,南非吸收了日本对非投资总额的50%以上。日本投资非洲的战略意图主要有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扩大在非影响力及制衡中国,但中日对非投资的数量与规模差距极大,日本投资非洲的影响难以与中国匹敌,无法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威胁。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亚为依托发展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亚为依托发展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要大力引进日本、韩国资金,加强与日、韩、俄等国家的技术合作,积极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展与俄罗斯远东、蒙古的资源合作,为振兴黑龙江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撑、拓展市场空间以及弥补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7.
日非经济合作包括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和发展合作。一直以来,日非经济合作主要靠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推动,与发展合作相比,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相对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为充分利用非洲经济发展的潜力实现日本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开始全面加强与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贸易和投资合作。日本政府以第五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为契机,在增加对非援助的同时,积极利用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这一机制推动日本与非洲国家间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发展,并增强日本在非洲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苏杭 《日本学刊》2008,(3):52-64
自2002年起日本经济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萧条,进入新的复苏阶段.日本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对外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促使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投资立国"战略.该战略以加强区域内贸易投资合作和建设开放而富有魅力的日本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是由于其符合日本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贸易投资立国"战略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根据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行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将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第二阶段:70年代的调整过渡时期;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的全球经营战略时期。本文拟就对日本跨国公司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初步探讨。一、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所谓“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1971年初次发表的宏观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50 、6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态所作的理论概括。他说:“所谓(顺)贸易导向型(以区别于美国的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内  相似文献   

10.
徐梅 《日本学刊》2020,(2):39-57
特朗普执政后,开始实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反对多边主义,主张双边谈判。在美国对日存在大量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日本加快扩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形势下,美国与日本缔结双边贸易协定、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明显上升。2019年4月,美日启动双边贸易谈判,并在半年内签署了初步贸易协定,其范围基本未超日本所要求的货物贸易内容,仅增加了数字贸易领域,反映出日本与美国欲在新一轮国际贸易体系转型中引领规则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向。日美贸易协定对日本的预期经济效果低于CPTPP和日欧EPA,尤其是日本的农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依照特朗普政府对日谈判方针,日美今后还将围绕汇率条款、原产地规则、投资及服务贸易等问题展开谈判,日本仍会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贸易振兴阶段,大致为40年代未至60年代初;二是贸易自由化阶段,大致从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三是有节制地出口与充分扩大国内市场阶段,自70年代中期至今。国内学者对后两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的研究倾墨较多,而对贸易振兴阶段的研究则似嫌不足。笔者认为,正是这第一阶段孕育了日本经济日后的飞跃。因此,分析这一阶段的贸易发展过程及相应的贸易振兴政策,有助于理解日本成功的原因,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一直是日本企业对华贸易战略调整的主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起步阶段,面对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以综合商社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加强与中国各部委、研究机构等所属企业和地方企业的贸易合作,大力开展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改革开放深化阶段,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使日本企业确立了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的对华战略,开展贸易型投资,构建沿海物流网络;入世后,随着中国与国际经济体制深度对接,日本企业则采取了综合战略,构建涵盖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的综合贸易和销售网络,以及"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提供全球性供应链管理服务。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对华战略的积极调整极大地推动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阎莉 《日本研究》2004,(1):17-21
日本的资本自由化是在贸易自由化大体完成后才得到重视的,此前一直实行对日直接投资的法律限制。1967年第一次的资本自由化始,经过了五次的资本自由化,1973年实现了全面的资本自由化,意味着日本国内投资市场的全面开放。期间,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止资本自由化带来消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香港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和运输中转中心、国际旅游中心、通往中国市场的桥梁四个方面。香港同大陆、东南亚和亚洲其他“三条小龙”以及日本都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它也是中国大陆获取世界经济信息的重要基地。1997年回归中国之后,香港的地位与作用不仅不会减弱而且还会得到加强。它将继续面对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和本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形势,尤其在“中国经济圈”的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给香港带来更多的投资与贸易机会。同时,香港将会实行市场分散化、贸易多元化策略并重视开拓新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日贸易的新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持续,中国贸易在2003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进入2005年后,中日贸易虽然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明显下降了。与此同时,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贸易迅速发展,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经济来说,“中国特需”更成为推动其复苏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中日贸易仍存在着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未彻底改变垂直分工的状态、中日贸易的利益不均衡、日资企业主导中日贸易、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势头扩大和中日政治关系冷影响中日贸易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日经济关系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日经济关系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中日经济关系包括中日贸易、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日本政府对中国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 (ODA)、中日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两国间官方和半官方以及民间的经济知识交流等内容。通过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资金、市场以及经验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向中国工业化提供技术的主要渠道有 :技术贸易、直接投资、日本对华ODA中的技术援助部分以及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等。1 .技术贸易日本是中国引进技术的…  相似文献   

17.
中日经济关系是以相互补充不是以相互竞争为主。在亚太地区乃至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日本都是工业品的吸收者又是提供者。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展,中国不仅是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重要市场而且也是重要的提供者。但由于在技术水平和工艺上的差距,中国在世界市场上远非是日本的有力竞争者。中日经济的互补关系还表现在中国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日本则具有较强的资金供应能力。贸易和投资是中日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日元升值大大推动了日本企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投资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张文山 《创新》2007,1(5):32-36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政策、关税减让等与投资及经贸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区域法律法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有效服务于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与安全,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防止和减少投资、商贸风险与纠纷,逐步完善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促进司法协助,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亚五国为中国倡导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冲,是中日围绕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导权的必争之地。日本对中亚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起步早,并以经济援助为主线推动了与中亚之间的经贸合作,但其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缺乏地缘优势和产业重叠性。中国与中亚五国具有地缘优势,经贸合作起步晚但增速较快,加之经济发展水平较日本相近,产业重叠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合作潜力。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利于促进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日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双方在中亚地区具有进行经贸合作的机遇和空间,中日在中亚地区的博弈和合作将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与日本1999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