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山东省内最早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西班牙语人才.近年来,为如何培养西班牙语应用型人才做出了一系列模式探索: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基于成果导向修订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西班牙语+经贸"的培养特色,构建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立专业创新学分.旨在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思维,打破高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规格不统一的瓶颈,为社会培养"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西班牙语应用型人才,对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洪亮  郭光华 《探求》2007,(1):73-74
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短时间内,新闻专业急剧增多,不同的大学依托自身的优势、特点兴办新闻专业,这种“八仙过海”的局面形成了高校新闻教育的多元化现象。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拓宽了人才就业的口径;满足了不同媒体对不同新闻人才的需求;丰富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记者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学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以创新实践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OBEE(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f Experiment),这种理念定义了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和有机结合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创新实践验证理论知识的真实可靠性,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创新指导实践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该文以提升学术型创新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发展方向、课程建设、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构建了电气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魏琼 《社科纵横》2007,24(4):145-146
传统的新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1998年,中国教育部将传播学列入新闻教育的领域,新闻教育由单学科教育转为多学科综合教育,新闻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培养“复合型新闻与传播人才”成为新闻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对于如何培养新型的新闻人才,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各行各业在产业化升级、更新和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采用"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良好路径.针对当前高校"专创融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缺乏紧密联系、专业课程与实践平台缺乏紧密结合体系、缺乏系统的评价与管理机制等问题,探讨基于"专创融合"视角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学生在创新训练、创新实践、创业训练到创业实践的闭环.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政府、高校、社会、学生4个层面联动不足,与专业教育融合不深,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该文从院系角度,围绕教育模型、培养载体以及活动梯队3个方面,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创新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课程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使其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重塑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对环境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新型农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新使命,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探索。基于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双创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逐步构建“广谱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为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的知行学说既是效良知说的逻辑展开;又是以如何效良知为指归的。良知作为本体具有先天性质,故必须把致良知的目标确定为从本然走向明觉,这就不能离开知与行的互动,由此,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这一学说强调行不但是致知(本然之良知)的路径(中介);也是判断真知的准则(具体存在方式);而这一学说的目的则是强调德性与德行的统一,这是其"立言宗旨"。但从认识论上讲,知行合一则表现出了销知入行与销行入知的双重倾向,从而使这一学说表现出颇为复杂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等为教育目标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在经济转型、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中,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还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双创"人才的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地方高校不仅要深入总结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问题,从课程设置、平台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教育实践模式,还应高度重视质量体系建设,从制度建设、教学氛围、组织管理、评价反馈等方面建构综合性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和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还要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该文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剖析论证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挖掘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唯物辩证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国际视野、道德法规等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提高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教学迎来新的改革,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构建“创新+”人才拓展培养模式,需要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的调研数据进行数学分析,总结人才拓展培养方案,最终落脚到“双一流”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主流,民办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也是新时代的教育思路.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旅游行业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高校已经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文对民办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分析,提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些许建议,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旅游人才,为旅游行业和现代管理型企业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刻把握“知行合一”的本质内涵,充分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在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创新性之外,更应当重视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引入理论经济学中“供需平衡”的理论,将“供需契合”的相关理论链接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问题上。在对VUCA时代管理类人才要求标准探究的基础上,以海南大学工商管理实验班的模式建设和实践为例,试图在有效结合海南省“自贸港建设”的经济大背景下,探索提升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与本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的契合度,从而在人才供给端调整的维度构建一套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技术型高校与学术型高校相比,起步相对较晚,规模也相对较小,为之服务的教材建设也相对滞后,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同样如此。为适应国家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大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特对以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本科院校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职业取向的改革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国家实力的保证,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高校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目前,高校卓越人才培育研究与实践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卓越人才的内涵为培育指明了方向,但也存在众说纷纭,尚未有统一定论.该项目追根溯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嵌入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开放式半结构访谈收集数据并展开质性分析,阐述高校培养卓越人才的内涵及其框架体系.该研究是对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反思,以期引发更多思考,推进高校卓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刘红霞 《社科纵横》2009,24(5):146-147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担负着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任务,对中等学校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化观念、音乐审美观念以及音乐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秉承的仍然是传统的专业钢琴教学思想与内容,自身的师范特点并不突出;受专业钢琴教学的影响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相对显得薄弱。针对此问题,本文论述了整合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主义时代美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而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标志是人格发展上的和谐.和谐人格由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和真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两个层面构成,二者的统一是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当前,西方消费主义所蕴涵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取向,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结构要素中实用理性因素的过分膨胀和感性因素的畸形发展,使大学生的内在自我与心理人格和谐遭到严重破坏;其自我中心主义本质及所倡导的"符号消费"观念,对大学生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处所形成的道德人格和谐造成了强烈冲击.为此,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美育作为一种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以塑造健全完满的人性与和谐的人格为终极目的,并全面渗透于德育、智育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及和谐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阵地,向社会培养四有新人,输送合格人才和优质人才是高校的价值目标。要实现这一崇高目的,做好青年教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深感困惑。本文欲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作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与普通高校相比,农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具有特殊性,也更加艰巨.由于生源特点、培养理念以及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林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仍不完善,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为此,应当以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发掘农学类专业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元素,探寻农业文化思想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深化理论学习,构建教育内化机制;运用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农林专业实践优势,强化教育实践,构建践行外化机制;结合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完善激励和考核制度,构建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