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亚军 《创新》2012,6(5):116-121,128
目前越南青年的就业数量不足、就业结构欠佳、就业基础不牢。归根结底,其原因在于越南发展与就业的矛盾制约青年就业需求的满足,就业市场非均衡的二元化发展状态制约青年就业质量的提升,教育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青年的职业胜任能力。对此,越南政府采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推进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等举措来促进青年就业。  相似文献   

2.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目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拓宽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阐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学术界就我国的人口、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都认为,劳动力供给过剩,就业将是90年代和下个世纪前一两个年代的大问题,也认识到就业与经济增长、投资等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经济发展方式也密切相关。那么,经济怎样增长和发展,才能使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一些呢?有必要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需求、就业水平、失业率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其中一些问题的计量实证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一种方法。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将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将引起就业方式的转变。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无疑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知识经济的出现将对传统就业方式提出重大挑战,实现就业领域的多方面转变,具体表现在:1就业结构的转变。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大多沿袭小农经济的自然就业方式,依靠人力或畜力在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第一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工业经济时代,在产业革命的推动和市场化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依靠机械力从事生产,工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知识经…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其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和选择.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富能动性的要素,如何在既定的人力资本条件下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行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一个深层次课题.只有全面提升东北区域内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东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关联性分析表明:北京市产业结构正向着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就业扩张。但是,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是影响北京市扩大就业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同时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经济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北京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就业角度分析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即在总结北京就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就业与经济、就业与人口及公共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探索形成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协调的原因。检验结果表明,以基建及房地产等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消费者服务业及政府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并进而带动了人口膨胀,而人口的膨胀是形成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及就业的水平不高是不协调的根本原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城镇劳动力就业是中国 2 1世纪前期所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是解决城镇就业问题最基本的途径。要正确处理产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注意借鉴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英国、德国的经验 ;调整和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使中小企业成为容纳就业的最大蓄水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对就业结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渐减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很不显著,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劳动力的投入已经不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资本、技术进步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就业增长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有效配置、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韩国妇女就业结构出现了一种非稳态趋势,这种非稳态是由固定期限工作、非全日制工作和租赁工作等涉及妇女就业的非固定类型所引起的,而这种趋势是韩国公司为了对经济环境中的内部和外部变化作出迅捷的反应而采用的劳动力灵活性策略所造成的,包括韩国在内的新兴先进国家正在经历着不同避免的历史性转变,在此转变中就业结构已经变为权宜类型的就业。然而,每个国家的劳动力利用故略主要依赖于该国诸如价值观、劳动力管理结构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在内的社会特性与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对经济发展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对此,经济发达如浙江省的情形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研究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70% 的劳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30% 的劳动力未能充分开发出来; 其中4% 左右的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其影响因素除了宏观社会经济大环境外,劳动者个体的职业、文化程度、技术专长等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区建设正处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有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总体上讲,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挑战大于机遇。   从国际大背景看,经济全球化 (下称全球化 )将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较长时期的“阵痛”,同时也会给社区建设带来大的困难和压力   1.从本质上认识全球化的利和弊   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全球化的本质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使有利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是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就业观念的转变。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在计划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社会信息传播大大加快。社会信息使乡镇青年的眼界开阔,知识增长,文化提高,思想方法改进,思想境界扩展。社会信息提供给乡镇青年就业、生产劳动和经营生产劳动成果的机会,并因此使他们从中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信息改变乡镇青年以往所接受的农村落后的传统观念,使他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封建的伦理道德残余、闭锁的宗族关系与家庭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近几年来,农村青年犯罪大大增加,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我们从另一方面进行思索,即乡镇青年犯罪与社会信息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从总体规模态势、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结构、外出时间选择、流向区域选择、外出方式与工作寻找方式、就业范围和产业领域、职业分布层次、流动变更程度等八个方面做了统计分析。作者认为,90年代后期和下个世纪初期,将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把农业劳动力转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加大城市化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16.
孔德威 《学术交流》2008,(1):100-103
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英美式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才能够解决失业问题,促进就业.而劳动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灵活化并非是提高就业率的唯一选择,从社会和谐与公平的角度来讲,更不是最优选择.也正因如此,面对凯恩斯主义就业政策的失灵与合作主义就业政策的局限性等困境,荷兰最终放弃了英美式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采取了既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的灵活安全性劳动就业政策,并取得了成功.荷兰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改革历程表明,尽管灵活化是全球化时代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灵活化必须以劳动者的安全性、社会的和谐与公平为前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战略目标,由此,灵活安全性也应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模式的一种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战略思想。面对着战略机遇和凸显的矛盾,如果举措得当将促使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平稳进步;如应对失误,则将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要促使社会和谐发展,就要妥善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要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地区发展的差距;二是要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由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采取的协调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举措,始终贯穿着促进公平正义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统一,因而贯彻这样的战略思想和具体部署,就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优化与发展既为我国高等人才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亟待多方通力合作以解决,实现高等人才顺利就业.为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当全面推进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通过打造优秀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劳动力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再配置。最优转型速度理论认为,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主要是通过失业来进行的,转型的速度和最终结果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对改革进行严密的时间控制。俄罗斯在转型初的衰退期间和1998年后的增长阶段,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都落后于产出的调整,低效率部门的就业缩减和高效率部门的就业创造均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并存在劳动力配置行业间差异大、地区性不平衡的严重现象。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私有化方式不利于原有部门削减冗员;缺乏鼓励新企业发展的机制;缺乏有效的社会安全网络。另外,俄罗斯吸引FDI力度不足、教育培训体系薄弱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不畅等也是导致资源再配置低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就业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宏观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体系运作层面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根源,并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契机,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吸纳大学生就业,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促进大学生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大学生就业,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定建议,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回报并延长收益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