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保平 《求是学刊》2005,32(3):53-59
经济发展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经济发展成本的最小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围绕经济发展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理论基础,通过强化制度安排来减少经济发展的代价。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来自人类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而深层原因则在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因此,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统一性,必须强化制度安排,运用制度的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来抑制经济主体可能发生的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机会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诺斯的观点有价值之处在于:把制度变迁同经济发展绩效直接连在一起,并指出了两者的正向因果关系;提出了经济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与闭锁;指出了政府或国家在经济变迁中的地位和应承担的责任。指明制度变迁理论新的发展方向,即共享心智模型,只有形成共有信念的制度沉淀下来以后,才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关键,如果制度不能作为共有信念,就不可能降低交易成本。这样一个新的共享心智的模型就把行为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主要思想都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丁艳 《社会工作》2010,(23):30-30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实施"民生帮扶工程",创新救助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该议题日益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认知和制度设计的偏差,导致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财政中心论对其它社会配套制度安排的忽视和效率导向对服务质量的敷衍.只有整合经济和政治、效率和公平的视角,把公共服务均等化、杜会公正、经济发展、参与民主和公民权利等等统筹在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中予以考量和设计,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才能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5.
崔慧霞 《学术交流》2003,(10):99-102
工业化是一国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过程,意味着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遇到的难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跳出"三农"论"三农",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增收,并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结合起来,使农民收入真正得到提高。今后要逐步创造城乡居民之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改革户籍制度、就业、用工制度、就学制度、金融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张忠恒  张成 《学术交流》2008,(2):179-182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中遗存着与其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单一、管理模式僵化、价值取向错位、制度保障乏力等问题.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提出的适应、发展和创新的新要求,应做到:优化大学体系层级结构,健全政府统筹机制;多元互动,建立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弹性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保障功能;落实办学自主权,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8):33-35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法律和规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肩负着增进国民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国家实现社会政策最重要的保障手段,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本文将在阐述混合所有制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现状与问题,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构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集群经济是指相类似的企业、行业或机构在特定区域地理上的集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它与产业集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业集群是集群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现象和规律性表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实现集群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加快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有赖于集群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制度环境的约束、政府规制行为不当、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是东北地区集群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改善投资环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促进东北地区集群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上海率先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用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将触及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 ,信用活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文章阐述了上海个人信用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论证了上海率先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环境和条件 ;提出以完善个人住房信用制度、推行经营者信用激励约束制度为突破口 ,建立上海个人信用体系的雏形 ;制定适宜的近期及中长期对策 ,推动上海率先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我国绿色证券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政策推进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资本市场上,绿色证券制度的推行有助于规范和促进上市公司的环境保护行为。当前,我国有关绿色证券的规定尚停留在试验和政策的层面,难以发挥调控市场和保护环境的作用。我国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完善绿色证券法律制度:对绩优环保企业的上市采取减免手续费,建立环保企业股票风险担保机制等激励制度;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制度应当进一步明确核查主体、核查后的救济制度;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应当结合环境会计报告进行;逐步建立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发展环境绩效评估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11.
杨喜军 《社会福利》2010,(11):14-14
之一:强化认识,突出摆位,把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 着眼破解"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使有限的养老事业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这一难题,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民生财政在体制机制、资金分配、监督机制上仍有待改进。优化民生财政,需要进一步推行省管县体制,保障县乡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规范预算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强化民生资金的过程监督;开展民生资金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江依妮 《社会工作》2011,(14):86-87
当前中国民生财政在体制机制、资金分配、监督机制上仍有待改进。优化民生财政,需要进一步推行省管县体制,保障县乡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规范预算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强化民生资金的过程监督;开展民生资金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林闽钢 《阅江学刊》2023,(2):94-101+173
民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保障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用自主构建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中观概念,上连社会建设,下连“民生七有”相应的制度和实践领域,新时代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得以全面贯通。“家国一体”是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的底色,可以进一步从家国同心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目标、从家国担当来理解民生保障的原则、从家国温情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管理及服务。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人民性渗透于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决定了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就业导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制度由于只突出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技能训练,不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问题。要建立起以能力导向为特征的新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供给内容上应丰富培训的内容,增加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在供给主体上应提升目前政策供给主体的级别,并强化省级政府的责任,在供给方式上应尽快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法律,提高制度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源于人类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瓶颈问题,因此,人们的经济学观点对其理论内涵的界定与延展紧密相连.西方经济学以收入--成本分析为根基,将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问题作为核心,始终不能摆脱人类经济发展跟自然资源相对立的功利境界.人本经济学则主张"以人为本"的资源观与发展观,该理论提出人的生命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最终成本,应将人生成本最小化和快乐满足最大化取代功利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概念,认为应该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问题;而且将资源、环境纳入到经济发展体系,揭示出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并非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而在于人的有限能力与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按照人本经济学的理念,要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将重点转移到人类自身,通过建立全消费观念,为合理的生产、分配与交换行为做出正确的消费导向;同时,注重提高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维护自然的能力以及调节和改善人类自身行为的能力,达到人类自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涉及对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支撑和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应该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殷允杰 《学术交流》2006,(10):83-86
旧制度学派认为制度、组织、权力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在自发运作的市场环境下,这些变量的相互作用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资源的制度性稀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贫困和宏观经济动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物品的商品化范围的界定也十分重要,规范的缺失会导致一切物品泛商品化,导致社会正义的丧失。市场必须在“集体行动”的约束下运行。制度学派关于市场制度的这些理论观点在当代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政府应重视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引导,要注意社会不同群体间权利不对称问题,注意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一些宏观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肖生禄 《探求》2002,(5):23-25,6
制度创新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但要使这种客观需求变成一种现实行为,则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支撑体系。即通过改变理论价值取向、制度变迁走向、法律制度环境、利益行为认定,为制度创新创造一种良好的客观环境,从而促进制度创新活动的进行,使制度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2):66-70
腐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前者包括人的私利本性、职业价值扭曲和针对具体公共事务的腐败动机;后者涉及权力、制度、文化等因素。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腐败形成的决策机理是行为者进行利弊权衡或成本-收益分析。如果腐败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零,就有产生腐败的动机。腐败形成的动因决定了制度控腐的机理。一般机理主要有弱势阻转、减利增弊、减小期望值;衍生机理有情感激励、维持公平、双向强化、临界控制等。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控制腐败的策略,即满足公职人员的基本物质需要、改造公共文化环境、加强廉洁教育、奖廉与惩腐并重、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关键控制、建立附加控制、建立外部反腐机制、完善反腐信息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