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林区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阻碍了国有林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生态安全以及木材安全和粮食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转变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是当前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家宏观政策、社会对生态环境基本需求等构成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
生态综合指数在城市生态评价中的应用——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枫  高成全  王兆林 《创新》2010,4(5):97-100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结构、功能和协调性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对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分级,评判重庆市城市发展的生态化程度。结果显示,2008年重庆市的生态综合指数为0.512,生态化程度一般。制约重庆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及城市的协调性偏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重庆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优化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生产和完善生态城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廖建夏 《创新》2012,6(6):46-51,127
布努瑶作为典型的山地民族,生息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布努瑶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和形成了特殊的技能,对非木材林产品的保护与利用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只有发掘和利用布努瑶传统的生态智慧和技能,逐步改变布努瑶的资源利用方式,当地脆弱生态系统才可能支持布努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刑事立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条件,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及和谐统一;它不但包含着人类用友好、文明的方式对待大自然,而且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崭新理念.因此,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本世纪法制系统发展的主流,环境保护必然要求重新评价和修改现有法律,改正不适合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趋势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刑法介入环境保护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也正面临着一场"绿色"变革.我国现阶段环境刑事立法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以生态文明理念为背景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走向理性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5.
易地开发性移民扶贫及其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地开发性移民扶贫是一种兼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多重效益的自愿性移民扶贫方式。根据地域类型,我国贫困地区有山地型、高原型、内陆干旱型、农牧业交错型四种,贫困人口多分布于此,且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生态失衡、环境超载并存在自然障碍。贫困人口通过就地扶贫的方式脱贫难度极大,而且效益低下。与此同时,我国局部地区又存在大量可供开垦的荒地和劳动力紧缺的大型农场和林场。因此,易地开发性移民扶贫成为必然选择,它既具有可行性,又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定量的评价方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科学度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深刻分析三省区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人口超载是使三省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人口向东部沿海集中,三省区人口适度集中,建立循环生态社会发展模式,是减少对生态环境扰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经济增长与生态可持续性之间的内在矛盾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反对“深绿”思潮提出的放弃经济增长的后现代方案,也不赞同“浅绿”思潮主张的技术化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方案,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提出实现生态地发展需要在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人的存在方式。虽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作的反思和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道路探索的结果,存在着如何落地的现实困境,但这不仅对于我们深化对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在关联的理解,而且还对于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生态价值观、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人们的生存方式的生态缺陷,增进对我国绿色发展观的理解和研究,彰显其对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意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甚至关系到我国社会转型的现代化进程。西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和森林植被破坏。引发西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五滥,即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用水资源。人为因素背后的社会根源是人口急剧增加使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过大,政策误导和决策失误,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落后,贫困和环境法与西部环境问题的脱节。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是管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一种综合管理战略和方法,国际上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正日益采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重大的生态系统工程,需要应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从法律政策、生态经济、人口控迁、企业参与和生态补偿等多方面综合推进才能实现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丽君 《创新》2013,(5):5-12
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为促进沙漠化牧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整治措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阿拉善盟是我国典型的沙漠化牧区,通过对以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获取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理及生态等方面对阿拉善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结果表明,阿拉善盟生态移民工程综合效益比较显著,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理以及生态效益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产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锐  王蕾  王超 《学术交流》2006,(1):113-116
黑龙江省西部土地沙化面积正逐年上升,给沙区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困难。多年来,在沙区治理工作中只是被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产业建设分离,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不能协调持续发展。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发展生态产业对于保护沙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建设生态产业要加强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建设,发展农业资源型生态工业,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1.
杨程玲  曾永 《创新》2021,15(1):87-97
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涉海企业管理水平和海洋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大类作为一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除老挝外的东盟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是新加坡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得分第一,该国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较高的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和涉海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印度尼西亚的综合评价得分第二,该国海洋产业规模大,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海洋生态;三是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第三和第四,这两个国家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涉海企业管理水平、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都很不错;四是其他国家的综合评价得分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利用综合回归分析法,测算大连的可持续发展度,以期为制定大大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在理论上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以期获得更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 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国家提倡生态省建设。从生态经济学理论出发 ,研究解决生态省建设中存在的经济与生态如何协调发展问题 ,对生态省建设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空间布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与可持续发展观一脉相承。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群空间布局息息相关,绿色经济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环境等众多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它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观上具有相同的理念,在功能上相互促进,在进程上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现有空间结构布局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对其绿色规划、核心生态轴线和绿色产业带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体现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容,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辖区面积占全市的70%以上,是全市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也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十五"以来,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得到显著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尚未理顺。今后的发展中,应坚持整体、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既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关系,也要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关系,适应首都居民对环境、食品安全和休闲旅游需求的高速增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 ,生态环境的破坏 ,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已不是出于科学上的无知 ,而主要是源于道德上的沦丧。因此 ,加强生态伦理道德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生态伦理道德观 ,是在解决世界生态和环境问题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伦理道德观 ,其核心是人地公平 ,尊重自然 ,真正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加强生态伦理道德建设 ,才不仅有可能改善环境 ,使迟迟得不到控制的环境恶化趋势被有效遏制 ,也才能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拯救人类自身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肃是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但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出构建以兰州、白银、临夏、甘南四市(州)为主要地域范围、以“一带一核三区”为基本空间布局的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阐明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的内涵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和约束,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发展县域经济、建立“数字化黄河工程”等促进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构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与特征的阐述,指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对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红贵  赵路 《创新》2018,(3):7-14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奏响绿色发展的新乐章.绿色发展新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守护青山绿水可以创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于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要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生态与经济融合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人类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破解了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藏族游牧文化包含有科学的生态观念,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黄河首曲高寒牧区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基于多次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以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形成《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究》一书,全面反映当前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方面的研究,提出黄河首曲藏区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策建议,为黄河首曲藏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献计献策。自序进一步概括性强调了藏族传统文化对黄河首曲生态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