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立以城市区位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全国23个典型城市的对比,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天津市区位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的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名比较靠前,但除经济区位优势外,在交通区位、资源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天津市区位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优势包含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城市优势为着眼点评价城市竞争力,是不断挖掘城市发展的现实和潜在资源、准确把握城市定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应立足城市优势,对城市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城市优势包含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城市优势为着眼点评价城市竞争力,是不断挖掘城市发展的现实和潜在资源、准确把握城市定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应立足城市优势,对城市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城市核心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本文提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认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城市核心竞争力分为基础优势力和竞争优势力两大方面和若干个层次,并阐述应该从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建立学习型城市、进行政府改革和推进产业创新等方面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次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和培育恰当的次中心城市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构建次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运用引力模型测算了长江中游城市各省域内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次中心城市的条件,选择符合标准的次中心城市以及次中心潜力城市。通过对次中心城市选择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三大省域中心城市"一城独大",而次中心城市在三大省域发展严重不足;第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次中心城市发展不足的根源;第三,次中心城市发展滞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以协调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次中心城市的建设,以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次中心城市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天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宝鸡旅游业的发展应准确定位于自身在关天经济区发展中的交通优势、地理优势、生态优势,依托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政策和发展机遇,优化自身旅游资源结构,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增强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创新性地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整体上提升宝鸡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施葵 《江海纵横》2010,(5):10-13
交通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挥必须依赖交通条件的有效支撑。根据国内研究数据,每增加1个单位的交通建设将会投资拉动GDP增长2.63个单位,南通生产要素、能源资源和劳动力“三头”在外,人口出行频率高、物资资源交换大、生产要素运距长,是典型的交通依赖型城市、物流依赖型城市。在它的身上,交通的作用特别明显,影响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经济实力、发展环境、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水平4个方面。以海峡西岸经济区5个主要城市为例,对其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城市竞争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厦门、福州、泉州、三明和南平。分析了各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从而为提高其城市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在时间维度上的拓展,是城市在市场条件下与其他城市的竞争过程中具有获取并长期保持优势地位能力的一种状态。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较弱,不同省份间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断层结构;受经济规模和开放水平制约,西部地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不足;西北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优于西南地区;社会可持续性则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当前,以城市群为载体促进大中型城市发展,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提高开放水平,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是提升西部地区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食品工业具有农产品资源丰富、基础雄厚、交通区位便捷、发展思路一致的优势,也存在资源利用率差,企业竞争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区位品牌短缺的劣势;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产业转移和政策契机等带来的发展机会,又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威胁,河南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扬州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江苏滨江临河的重要城市,制造业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扬州"工业第一方略"的主要内容。扬州制造业的优势与弱势行业分别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许多行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在实际发展中却表现出优势行业发展不足、非优势行业发展较快、出现制造业重化工业化的特征,反映出扬州制造业改变竞争力格局的努力,更反映了扬州地区对发挥比较优势与创造竞争优势的艰难权衡。  相似文献   

12.
新京 《山西老年》2012,(3):14-14
近年来,一线城市大力推动公交发展策略,收紧对于小汽车的限制,这些努力值得肯定,但仍然未能撼动城市“车本位”的大格局。当小汽车出行依然存在着种种优势,道路资源的分配,交通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是拥有丰富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及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但京津冀地区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贡献率低、区内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对此,京津冀地区应该强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促进相关城市发展动漫、影视、娱乐、出版等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核心竞争力思想应用于城市发展系统,对城市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概念;构建了城市核心竞争能力概念层次模型。通过对优势资源、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四个层次做详尽阐述,为城市管理者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城市核心竞争力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国际竞争力是城市创造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系统能力,本质上是参与国际竞争和调配全球资源的效率和能力。科技竞争力是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代社会科技创新力日益成为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及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源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合作有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R&D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益于夯实研究型大学自身学科基础、凝聚学科优势和特色、提升学科竞争力;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广州国际竞争力必须形成统一认识、健全专门机构、落实具体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穗港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16.
略论城市和谐交通及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的不和谐、人与交通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城市交通也应该按照和谐社会的理念、标准和要求,发展和谐交通。城市和谐交通发展要坚持“人本位”和“生态本位”和谐统一的价值指导原则。在这两个价值原则指导下,城市和谐交通发展,一方面,要结合城市实际,构建适应各个城市特点的和谐交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规划与城市交通需求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内交通体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旅游产业部门竞争力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指标,对西安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西安旅游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购物、餐饮、住宿和邮政通讯成为西安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旅游产业部门,游览、娱乐是西安目前不具竞争优势、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部门,长途运输和市政交通属于西安竞争力弱的旅游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8.
中心城市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是指中心城市整合各层次高等教育资源,提升城市的高等教育品牌而形成的在持续竞争中保持优势的能力。科学的目标、定位,是提升中心城市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文章分析了构成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成渝城市群4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引力模型,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规模完善,成都和重庆在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城镇化率等各方面各有优势。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具有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交通指向性和相互强联系的特点。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加强多方交流,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可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通是决定一个城市区位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与国际间、区域间以及城市内部各个功能组团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要.清末民初,南通构建了陆水交通网络,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对南通21世纪头10年的跨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沪通长江大桥和沪通铁路的建设,必将对南通区位条件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