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戴震的《考工记图注》是礼学研究史上的一部开创性的著作,代表着他名物研究的最高成就。戴氏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考工记》中的名物,以传统训诂方法对名物进行训释,指出了名物的沿革和变化,并在注释后绘以详细的图解,使名物研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从这些名物训诂实践中,可以看出戴氏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因物求则的治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考工记》是先秦时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手工业技术著作。该书汇集了当时各主要手工业工种的设计和制作技术,记述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力学无疑是最早发生与发展的学科之一,《考工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从书中述及的车辆、兵器、农具、建筑、水利和冶金等方面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中,处处反映出我国先秦时代的工匠已掌握了丰富的力学知识。最早注意到《考工记》中的力学知识,并对其作出解释和补充的,应推东汉经学大师郑众(?一83)和郑玄(127—200)。郑玄的《周礼注》对《考工记》中多处涉及力学知识的记述作了注…  相似文献   

3.
《考工记》是两千多年前由齐国人编纂的一部手工业科技文献,也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有关手工业制造及工艺技术的记述。早在1996年,在齐文化发源地山东淄博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上,学者们就此书的科学价值发表了多篇论文,形成了《考工记》研究的一个高潮。重温这部我国手工业制造编纂史的奠基之作,对指导科技档案工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整理《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相容、相入和相距关系,提出《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车舆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了《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的关联性和有序性。关联性主要表现为近同关系、并列关系、对立关系和比例关系;有序性主要表现为词语结构概括性搭配限制的有序搭配关系。《考工记》车舆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古代工作记载经典,因其在经学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造诣,成为一类别具特色的工艺书写典范文本。近代以来,西洋机器工艺进入中国,引起国人的关注,洋务运动时期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工艺类书刊,成为新知识的主要来源。《考工记》也成为士人认识和书写西方器艺的参照物。晚清时期"格致"成为西学的代名词,格致书院的考课最早开始涉及西方机器工艺内容,书院课艺中的工艺策问,引导士人发挥格物致知之义,比较《考工记》中的六工与西方机器工艺异同,并通过追溯《考工记》重叙本土的科技工艺制造传统,由此进一步接纳西方近代工业及其知识体系。早期中外人士合作翻译西方工艺书籍,从传统中汲取资源,又超越传统之外,奠定了近代专业化的科技文体形态。在晚清社会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传统工艺书写文章,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了戊戌以后西学翻译话语的普及,开风气之先,对中国近代文学演进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车舆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1](p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考工记》作为先秦时期编写的一部关于机械工艺制作的科技名著,其所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非常丰富、深邃,文章再就其中的"和合"、"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内涵及其所表达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考工记》服饰染色工艺研究——试论"钟氏染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是成书于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典籍,其中的《考工记.钟氏染羽》篇记载道:“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详细地描述了先秦的服饰染色工艺。虽然此处是针对染治鸟羽而言的,但其工艺技术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却是和染布帛相同的,从侧面体现了先秦服饰艺术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手工业职官系统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博采众家之长,撰写了《考工记解》一书。由于该书尘封多年,其成书年代、眉批作者等诸多问题尚待破解。本文认为徐氏完成该书的撰写工作应是1621年,并最终于1623年由茅兆海作跋而加以刊刻。目前仅存明清之际的抄本,其眉批应系徐光启本人所作。由于具有生产技术经验和难得的西学知识,徐氏在书中不少地方对《考工记》作了超出前人的较为科学合理的释读。虽然也有因袭旧说而致误之处,但从整体上看,《考工记解》具有一定的科技价值,应为徐光启科技成就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我们发现,《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有两种层次关系,即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弓矢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并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丰富的造物思想,对当今艺术设计也具有启示作用。其中《考工记.玉人之事》篇中记载:“天子圭中必,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描述了用于祀天的圭璧结合的玉器造型。从解读文意入手,探讨了这一设计形式背后所体现出的设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郑珍《轮舆私笺》二卷专为注解《考工记》之轮人、舆人、轿人三职,另附《轮舆图》一卷,共有图九幅。其中三幅为郑珍所绘,另外六幅为其子郑知同所绘,而郑知同也只是将其父郑珍的文字叙述变成了更为直观的图形解说,图之精髓仍在郑珍。择其中之《牙围图》、《毂辐牙合材图》、《车舆全图》和《轿合衡度数图》四图进行解析,不时切换古车制系统之轮牙、车舆、车毒舟的空间概念,可见郑珍对《考工记》之车舆系统的图形述说。  相似文献   

15.
《考工记》是成书于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典籍,其中的《考工记·钟氏染羽》篇记载道:“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人为缥,五人为缄,七人为缁。”详细地描述了先秦的服饰染色工艺。虽然此处是针对染治鸟羽而言的,但其工艺技术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却是和染布帛相同的,从侧面体现了先秦服饰艺术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丰富的造物思想,对当今艺术设计也具有启示作用。其中《考工记·玉人之事》篇中记载:“天子圭中必,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描述了用于祀天的圭璧结合的玉器造型。从解读文意人手,探讨了这一设计形式背后所体现出的设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五行思想作为古代中国稳定文化模式中的一种重要亚结构,对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从《考工记》入手,从工艺美术理论、工艺美术制品形制等方面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同吴绂的相互问难触发了江永撰作《周礼疑义举要》的热情,该书在《周礼》的军事研究、赋税研究、礼典研究方面多有收获,是江永《周礼》研究的最终成果。其中《考工记》研究成就最为突出。采用文法分析、民俗民风实证是研究特色。注意吸收西学知识,适当使用常理推测法。江永的《周礼》研究为金榜、程瑶田、戴震、孙诒让所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汉语大词典》、《辞源》“车渠”词条下第一个义项的释义和引例提出商榷。“车渠”作为车的一个部分 ,其确切意义是“车辋”———车轮的外周 ,而非上述两部词典所定义的“车轮”。在结合《周礼·考工记》和其他古籍中的材料对这两部词典都引用的《尚书大传》中的例证进行分析后 ,认为该例证中的“车渠”既不是“大车之渠”(车辋 ) ,也不是“车轮” ,而是一种巨大的海生物车渠。北宋著名学者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相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者认为《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是从两周都城的布局规划中提炼而成,从而推断其形成年代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考察有关两周都城的考古资料发现,本时期都城布局实际与《匠人·营国》的内容相去甚远,由此可证明《匠人·营国》之制形成年代不早于两周时期。西汉都城长安城是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后新建的都城,它的布局特色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布局特征与《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都城布局规划思想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都城布局规划完全是按照西汉长安城的布局事实附会加工而成,其形成年代应当在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