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一部法律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付诸表决。但是,物权法草案却在反复修改后进入五年来的第八审议。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2.
薛侃 《领导文萃》2007,(1):17-21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六轮审议。8年间.关于这部法律的纷争此起彼伏,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虽然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于物权法的认知程度仍然偏低,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人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财产,对财产安全的关注也空前浓厚。中国正步人物权觉醒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朱琳 《决策与信息》2009,(4):180-181
本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抵押的历史变迁和现行规定着手分析,认为既然法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那也应当允许抵押,着分析了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建立给出了立法建议,主要论及抵押人、抵押权人、同意权问题、抵押权的效力范围、集体成员优先权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原计划提交2006年初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因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的一封公开信而“叫停”,由此引起了一场轰动一时的物权法“叫停”风波。2006年3月9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物权法草案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待条件成熟时再提请审议,可以说为这场“风波”画上了一个句号。风波过去,物权法的立法程序已重新启动,但这场“风波”带给立法者们和全社会的思考并没有结束,给起步中的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08,(4):36-39
人们盼望已久的《反垄断法》于2007年8月30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这部历时13年立法过程的法律的出台,是各种利益激烈博弈和相互妥协的结果。现在法律出台后依然有各种意见,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基础法律,用以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制定物权法是国家法律建设的一件大事,同时,也使行政管理的许多部门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承包权主要体现为给承包农户带来财产收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价值;经营权则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流动,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并由此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多元化土地经营方式。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农业生产关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而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现代农业框架。对此,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局长张红宇在1月14日的《人民日  相似文献   

8.
张玮 《决策导刊》2005,(3):46-48
历经4年起草砥砺和l3易其稿,凡20章共103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草案)》,在2004年底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上正式进入立法程序。作为我国首次专门就人事管理进行的立法,《公务员法》一经初审就立刻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赞誉之声有之,争议之处亦有之。  相似文献   

9.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为前提,强调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流转。"草尾模式"以政府出资设立信托有限公司搭建流转平台为特征,将土地流转引入法治化轨道。在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土地信托流转培育了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挑战了村组干部的家长制权威,倒逼了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提升了国家司法的公信力,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公众创造财富的智慧和热情;对庶民财产权的尊重,是执政者真正难能可贵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2.
“钓鱼执法”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笔者着重思考了检察权对行政权监督的方式和定位,尤其是加强立法方面的完善,以期实现检察权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和制约,发挥其法律监督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胜利闭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召开的。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  相似文献   

14.
梁胜 《决策探索》2005,(3):31-32,15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在一些地方“拼资源换增长”错误发展观的指导下.水荒正一步步向我们逼来。2004年12月27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受国务院委托.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的关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报告中指出,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问题困扰。与此同时,全国用水量持续增长,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