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琳庆  徐国红 《职业时空》2008,4(10):218-2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认识和深入挖掘具有普及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之间的理论契合点、相通和共鸣性,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与精髓,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精神资源来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民本主义以及唯物论实践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通的契合点。两者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文化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指南,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向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乡村文化振兴主要载体缺失、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逐渐流失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佳等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以群众为中心、明确文化振兴主体、以传统文化为引导,坚定文化振兴立场及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路径来推动新时期的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重要讲话中,概括了文化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导引,它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在当代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视角,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并指出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所应采取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如何厘清学界的研究分歧,进而揭示出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影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大同思想对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学术分野学术界关于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学术分野。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使二者有了契合的可能。另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二者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论逻辑是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路径创新和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起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内在精髓,借鉴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要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朴素生态文化和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精华,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更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面临巨大的危机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唤起了中国崛起的希望,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是促进中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的不断强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徐丙祥 《现代交际》2010,(4):116-120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思想理论,三者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程,探索出其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继续推进-5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讲解,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价值契合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将两者相契合,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军事伦理中的“和合”思想,作为周恩来处理一切军事和道德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其军事伦理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有价值的思想文化,并不断吸取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环境与发展的背景之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融合、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以及文化现代化等角度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内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使国外先进的理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以为中国实际问题答疑解惑的中国化思想。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可以共存且共同发展是一个新颖且独特的现象。在这个现象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基石和借力点这一重要"角色",这样的"角色"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它的发展成果更加贴合社会和人民的思维与实践特色,也可以使它最终的发展成果高效率地为各种问题解惑,以及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展壮大,儒家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出发,研究二者融合的意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构建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本文详细阐述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以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采用了一系列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在"中国梦"、以民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系列治国理念中都体现了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相结合的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目标,是习近平主席的优秀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文颖 《现代妇女》2013,(11):33-34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快速的融入中国文化,并开花结果,引申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看似是由于一个工农革命的偶然环境所导致的,实际上却是马克思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的一种必然结果。我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与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有着必然联系的。“重民”、“大同”等都是我国思想的精粹所在,而这又恰恰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相契合。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邱丹丹 《现代交际》2014,(9):113-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基础,吸收和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精髓。佛教作为异域宗教,传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并迅速完成了本土化的改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本文从"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出发,对其中所体现出的传统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更能找到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黄承伟  刘欣 《中国扶贫》2016,(14):27-33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农村减贫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扶贫道路及扶贫理论体系。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五代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立足中国国情与贫困实际,在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丰富了中国扶贫思想体系,为扶贫开发战略政策制定、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为扶贫开发理论的完善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支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为全球减贫知识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