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赫先生是研究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的重要学者,赤峰文博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赤峰市政协工作的重要领导者。本年谱在对苏赫先生档案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记述苏赫先生近半个世纪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对苏赫先生在辽史研究、红山文化研究、赤峰市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以及担任赤峰市政协领导工作等方面的贡献做了系统梳理。年谱对全面完整认识苏赫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生平事迹,对弘扬先生一生致力于赤峰文博事业发展的精神品格有重要意义,对苏赫研究和赤峰文博事业发展史的研究也可提供相关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苏赫先生曾对赤峰地区的早期青铜文明和青铜器物属性问题、契丹文字等进行研究 ;对《辽史》等古籍所未记载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进行疏理 ;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影响深远 ;他曾先后主持调查辽代京都和州城遗址 ,并相继撰写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的勘察报告 ;多年来 ,他培养了一批学术新秀 ,为赤峰地区学术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初次认识梁灵光同志并聆听他的教诲,是在他任广东省省长后的1983年。我当时在新华社香港分社文体部工作,为加强香港和内地互动,陪同香港著名演员汪明荃来广州中山纪念  相似文献   

4.
1996年金秋 ,有幸认识了黄正泉同志。他是从湖南长沙来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 ,师从汤一介先生。由于汤先生当时短期出国讲学 ,就委托我担任他的指导教师。在听课之余 ,他多次谈到来北大当访问学者 ,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研究文化怎样构成了人的存在 ,完成《心理文化现象学》一书的写作。我当时主要是鼓励他 ,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思考。我们的讨论主要是集中在人学与文化方面。在我当时的印象中 ,黄正泉同志不仅为人忠诚 ,尊师重道 ,更重要的是他独立思考能力很强 ,且与常人的思维不同 ,加之非常勤奋。我相信他能写出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最近…  相似文献   

5.
赤峰是我国古代契丹族的故乡,辽朝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女真人,蒙古人活动的主要地域.赤峰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大量珍贵的遗址和出土文物,为我国的辽金元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物依据.为促进赤峰地方史,尤其是辽金元史的研究工作,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赤峰辽金元(契丹、女真、蒙古)史学会在赤峰成立.该学会成立的消息在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第四届年会(当时正在赤峰举行)上宣布,同时由大会批准,成为该学会地区性的正式分会之一.  相似文献   

6.
“1957年3月下旬,邓小平同志对我们晋南地区工作进行过视察。”这是“文革”前我在晋南地委书记赵雨亭同志身边工作时,多次听到的一句话。今年,是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于是趁在太原开会之便,我就小平同志视察晋南,访问了赵雨亭同志。赵雨亭同志回忆说:小平同志那次视察,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深切的怀念。当时,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半年,即1957年3月下旬,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小平同志亲临山西,传达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对我们晋南地区的工作进行视察。当时我担任晋南地委书记,得知…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是当时社会信息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风貌的主要保存形态。在赤峰地区,随着辽代晚期墓葬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墓葬成为探索辽代晚期赤峰地区文化风貌的重要媒介和...  相似文献   

8.
与少奇相恋     
正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同志通知我(王光美)回延安,住王家坪。有一天,毛主席当时的警卫参谋龙飞虎来告诉我,说晚上杨家岭有舞会,于是我就跟着去了。龙飞虎把我介绍给少奇,说:"这是王光美同志。"少奇问了我一些北平的情况。末了他问我:"你是不是党员?"我说不是,"但这个问题我还有点看法,不知道中央领导同志能不能对我们这些才到解放区的青  相似文献   

9.
从报纸上看到人民作家马烽先生病逝的消息,心中万分悲痛。30年来与马老的两次交往顿时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就好像昨天的事情。那是1974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当时任汾阳团县委书记,正在省城太原参加团省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同行的还有当时任团省委委员的我县贾家庄村团支部书记邢利民同志。当时我们住在山西省第一招待所,会址也在那里,会议期间,马老的儿子马小林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当时,小林同志是在贾家庄村插队锻炼的知识青年,而我正在贾家庄村蹲点。小林同志经常在参加劳动之余出板报、搞宣传。他非常谦虚,宣传内容往往要征求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荣苏赫、赵永铣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七·五”、“八·五”重点项目《蒙古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共4卷5编51章201节185万6千字)一书,历经20位专家学者的十余年辛勤笔耕,终于在新世纪第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隆重诞生。这是整个蒙古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也是蒙古学界的一件大喜事。2001年4月6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自治区政府礼堂赤峰厅联合组织召开了《蒙古族文学史》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蒙古族文学史》主编之一赵永铣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该书…  相似文献   

11.
今年适逢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新中国美术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张启仁同志诞辰100周年,也是张启仁同志逝世30周年,我们纪念启仁同志,追思启仁同志,非常的感慨,也非常的感动。一启仁同志是我父亲的学生,我自小就认识他,在我幼小的印象里,一眼就能看出他就是文艺作品里描述的典型的革命家。他温和、宽厚、不激烈,然而坚毅、镇定、凝重,在我里他高大,却几乎是水远微绉着眉头,很少见到舒展过……启仁同志是新中国美术队伍里的专业干部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2.
截至目前,国内外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专著已出版甚多,滥觞于赤峰本土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名副其实地成为赤峰地区最具代表性与招牌性的顶级文化类型,可以说"提起红山文化就是提起赤峰"。然而作为红山文化研究之"开山"、早在1938年即公之于世的日文版《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在漫长的时间里,竟迟迟没有出现中译本,不得不说是奇怪的事。我揣摩,国内专门研究红山文化的某些知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五年,我从云南回到北京,在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兵营内一处房子里找到李大钊同志,向他汇报了在云南工作的情况。李大钊同志要求我立即去东北,说东北的工作急需要人,让我到哈尔滨找吴丽实同志(真名为吴苓生)接头。这样我在一九二六年初到了哈尔滨。吴丽实同志是一九二三年,由李钊同志派往东北开辟党的工作的,并在哈尔滨建立了哈尔滨特区党组织,吴丽实担任书记。当时党在东北的工作,由哈尔滨特区党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4.
、〔说明〕括号内为:〔期号叶总期号)一页码号〕 一、红山诸文化研讨中国古代尚老崇祖文化论略…………………··。。………··韩永年 田广林(2·(30)一1)赤峰郊区孤山子古代遗存调查记………………………·,…………·王惠德〔3·(31)一13赤峰红山文化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苏赫(4·(32)一1〕关于赤峰红山文化学会工作的意见…………………………………韩永年[4·(32)一1〕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古城的几个问题…………………··,………… 王惠德〔增刊一83〕 二、辽全元史研究论辽代对儒释道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5.
在第16届广州亚运赛场上,看多了选手夺金的场面,胜利者的笑容或泪水很是打动人。然而,一名"失败者"——来自蒙古国的铁人三项选手楚伦苏赫·干苏赫,却也感动了许多人。当获胜者走上领奖台,领取奖牌与  相似文献   

16.
1940年春,我从大别山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挠,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有幸在刘少奇同志(当时化名胡服)领导下工作。以后又遇到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他们的谆谆教诲与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作风,使年轻幼稚的我,受到莫大的教育。1941年1月,当时正值“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同志任新四军政委,陈毅同志代军长,他们在军政事务十分繁忙、斗争极为艰苦的情况下,领导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这对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及广大敌后的文艺工作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吸引了国统区、敌  相似文献   

17.
希望我的故事能得到你们的祝福。大约是2000年,我在贵刊的底栏登了一则交友格言。随后书信像雪花般从祖国各地向我飞来。当时我在某药业公司上班,于是从众多来信中,我选择了本地的一个女孩做朋友,我们书信交往了半年时间,后来就见面认识,然后就成家生了小孩。  相似文献   

18.
创作自述1993年,我创作的两幅油画《红色机器》之一、之二,无论在观念上或是语言上,都超出了一般历史画的领域。我将这种画称为陈列性的历史画,所谓陈列就像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展品那样,将历史实物展示给大家看,由实物联系历史,我试图用陈列的实物感贯通符号的上下文关系,将原先被掩盖的历史情境转换成心照不宜的明示。这样的历史画是...  相似文献   

19.
吴里人 《中华魂》2010,(11):20-20
1954年,时任政务院(即后来的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协助周总理负责领导专家工作局(后改名为外国专家局)的工作。我当时在该局工作,习仲勋同志的领导作风,给我印象突出的一点是亲切待人。习仲勋同志后来升任国务院副总理以后,依然一点架子都没有,很好接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1952-1953年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但对这一变化的评价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这里将这一变化放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去认识,分析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指出当时消灭私人资本主义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同时历史地、客观地阐释了毛泽东同志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