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台湾地区对于触及科研不端行为的规范,统称为学术伦理规范。学术伦理案件涉及研究人员与国家机关之间、研究人员与其所在单位之间行政法律关系;涉及行政处分、行政契约、法规命令及行政规则、行政计划以及行政指导等行政行为形式;涉及行政义务履行确保、行政调查、行政程序、行政争讼及国家补偿等五套制度。学术伦理案件所涉规范与著作权法之间有部分重叠之处,也必须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惩戒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惩戒制度没有遵循平衡的理念;科研不端行为界定不统一、构成要件欠缺、没有区分道德和法律两个规则体系中相同用语的不同含义;缺少对惩戒组织相互配合协作、相互监督制衡及案件管辖的规定;缺少统一的正当的科研不端行为惩戒程序;惩戒责任的立法没有搞清法律主体之间的不同法律关系;应该建立具有法定效力的科研人员行政申诉制度并对科研不端行为人予以司法救济。未来的科研不端行为惩戒立法应该以国务院制定专门的《科研诚信监督管理条例》为重点,构建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刑事法律为一体,与科研共同体的内部规范相协调的惩戒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化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必须首先解决范畴界定,且应符合规制逻辑。国家立法处理科研不端行为,须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化改造。法律化是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原则,具有规范意义、价值意义及现实意义上的正当性。根据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解释,是科研不端行为法律化的主要方法,也是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中的基本认定技术。  相似文献   

4.
科研不端行为既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政府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具有法律和管理上的正当性,但政府在介入科研不端行为时,必须处理好与科研单位、科学共同体之间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既不能涉及范围过广,也不能审查过深,应该主要起政策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维护科研诚信的任务主要是由大学与科研机构来承担的。因为德国科学界认为,政府的管理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效率低下的。为预防与惩治科研不端行为德国相继出台了三个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法规:一是,1996.12.11德国联邦最高行政法院的判决制定的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法律规范;二是,1997.11.14马普学会的评议会通过了"质疑科研不端行为的诉讼程序";三是,1998.1.19德国研究联合会的学术自我管理委员会详细阐述的"关于提倡良好科学实践和处理涉赚科研不端行为的指南"。这三项法规的出台,使应对科研不端行为成为有法可依的活动。它们界定了科研不端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调查程序、阐明了制裁的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几个著名实例说明了这一点。面对科研不端行为德国科学界重自我管理、重预防和对检举者的保护、责任划分明确等做法都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研活动中出现的造假、剽窃、骗取科研资源、侵犯他人署名权等违背科研道德规范的各种行为.利益驱动所致、评价体系导向、监管力度不够、文化和道德水准不高等是科研不端行为的主要诱因.对科研人员和委托人的博弈分析表明,科研不端行为的出现概率与委托人查处科研不端行为的成本、收益、损失以及科研人员的正常收入、进行科研不端行为的成本、额外收入和被发现后的损失相关.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利益观;完善评价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严惩科研不端;提高学术修养,坚持科研诚信.  相似文献   

7.
科研不端行为的不断涌现敦促我们必须探索新型的调查处理机制。当前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存在诸如科研不端行为概念宽泛模糊;调查处理主体杂乱;调查处理程序缺失;任务法与组织法不分;处置措施单一等弊端。完善我国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应该遵循透明性、参与性、法治性、程序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法律不能对道德伦理规范进行评价。国家通过把科研行为中的基本道德上升为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科研行为规范,完成了科研不端行为道德法律化评价过程,其界限标准为是否产生社会危害性。民法通过调整性民事法律关系对科研行为进行引导,通过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惩处和纠正。科研不端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形式相对单一,有待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且此关系可用不完全契约理论来进行解释。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不完全契约关系,主要可从高校科研主体特性、高校科研项目及高校科研人员三方面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性,是从法律角度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评价——合法或不合法,对其探讨有助于人们认识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性、推动国家对科研不端行为防治的立法。目前,传统道德手段已难以有效抑制科研不端行为的大量发生,部分不端行为又严重损害了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法律不得不介入;应该以危害科研委托或合作关系、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制造科研不正当竞争、妨碍科学进步和社会诚信氛围建设为标准,作为法律介入科研不端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度的民间法研究在平稳推进中稳步提升,学者们围绕民间法本体、民间法社会实证、民族习惯法和民间法司法运用四个方面,贡献着自己的知识增量。在本体研究中,学界对于民间法研究进行评价和反思的作品渐趋增多;在社会实证研究中,公法领域中的民间法也陆续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在民族习惯法描述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增强了民族习惯法基础理论和司法应用的研究;除此之外,民间法司法运用的法律方法研究和纠纷解决中的民间法研究,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
基因研究呈现商业化的发展态势,对科学和受试者权益构成威胁,故应使研究者负担经济利益披露义务.基于维护个人自主、增进信任等政策考量,经济利益披露义务具有正当性.研究者与受试者间的信义关系是经济利益披露义务的法理基础,该种义务在比较法上有据可循.应完善基因研究经济利益披露机制,使各种类型的研究者负担此强制性义务,明晰披露的条件,妥当界定披露义务的范围,科学设置披露程序.  相似文献   

13.
法社会学方法--关于"活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于国家的活动,而在于社会本身,必须从社会中寻找。我们发现,简单陈旧的奥地利法典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私法领域中,是完全被漠视的,代之发挥作用的是大量习惯法。以此为起点,就逐渐发展出“活法”学说。活法是和那些被法庭和其他裁判所强制实施的法律相对而言的,是那些支配着社会生活本身的规则;活法观具有独立的价值,活法构成了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讲,法社会学必须从探察发现活法开始。  相似文献   

14.
医患关系的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学术界对医患关系的性质有几种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医患关系应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理由有医患关系是民法所规范的一种社会关系等五点。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法不承认公法人与私法人、国家公产与国家私产的区分,坚持民法对国有财产问题的一元化调整模式,建立并实践了一种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政府(债务人)优先保护原则"相反的公共机构债务追索模式,即债权人利益优先保护模式。这种模式保障了公共机构与私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平等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但也有可能给国家预算带来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法律与权力、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是改革和制度建设过程中不能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以往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与权力的一体化传统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使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有新的思考和定位。虽然国家权力是法律产生、形成及发挥作用的必要因素和条件,但在法治国家,法律又必须反过来成为制约、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力的重要力量。对权力的法律约束,是当前制度建设的关键。在权力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抛弃那种视法律为国家权力工具的习惯性思维,按照法治原则整合法律与权力的关系,理顺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法律的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务便利实施的假公济私、寻租公权力的犯罪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威信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不仅降低了国家机关运行效率,也使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是刑法历来打击的重点。但是,原来较为明确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的人事制度的出现,变得复杂起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某类职业人员是否属于刑法国家工作人员争论此起彼伏。鉴于此,试从身份犯罪构成入手,分析国家机关及商业领域中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是知识产权法学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然而,学界对该理论鲜有论及。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应是整个知识产权法逻辑体系展开与构建的基础,是知识产权法的核心和灵魂,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理论对于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实践及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研究而言,具有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说,知识产权法的哲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哲学,知识产权法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之学。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法制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民族法制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在实现小康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应科学认识民族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注重民族立法,加强行政执法,提高法律意识.在具体对策上必须重点突出,应重视"非正规化"的法制建设,处理好党的民族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法治观,提高法制宣传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重大而繁杂的事业,从法理视域看,宪法和法律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调节器。和谐社会的建构主要依赖宪法法律协调四种关系: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国家机关相互之间的和谐;市民社会的和谐;个人之间的和谐,只有处理好上述几个维度的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才可能具备坚实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