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的“信”字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论语》教学有密切关系。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明确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孔子的思想及伟大的人格;二是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在《论语》教学中,应以孔子“诚信”教育思想为教学核心,通过对《论语》“信”的剖析解读,从“信”中领会孔子的思想,从“信”中看孔子的伟大人格,从而完成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其史著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他的史学著述甚丰,其中《皇明四朝成仁录》与《广东新语》乃代表作。前者记叙抗清殉难志士事迹,成为后人研究南明史的重要典籍;后者记叙广东之天文地理、经济物产与历史沿革等,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地方社会经济史著。屈氏史著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史学思想:其一,屈氏历史观实源于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其二,立足现实、面向当代、弘扬民族大义,是屈氏著史的准则;其三,经世致用,着眼于国计民生;其四,辩证地看待局部与全局,注重区域史研究;其五,以诗为史,诗史并举,相得益彰。屈氏史著具有“摭实”与“警世”两大特点,前者乃史学本质,后者是史学的基本功能,屈氏在这两方面的运用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处在急剧变动的现代中国社会中的闻一多先生,以他诗人的创作热情、艺术敏感和学者的求知欲望,大量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种文艺思潮,并不懈地进行各种艺术试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美学思想。这无疑是个十分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研究课题。然而,在以政治地位排座次的现代美学现代文艺思潮的研究中,作为美学家的闻一多的身影被缩小或忽略了。俞兆平的《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下面简称《论稿》)一书的问世,打破了这种不平衡的研究格局,把闻一多丰富多姿的艺术生涯、学术建树中呈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第一次较为  相似文献   

4.
曾祥波 《学术研究》2023,(7):153-160
《诗经》汉、唐注疏以“诗史”阐释为核心,对诗歌文本作出带有具体历史人物、事件内容的阐释,“风教”“正变”“美刺”等《诗经》学理论都以“诗史”阐释为出发点。经学史重视文献和师法传承,强调《诗经》学的汉、宋之别,低估了“诗史”阐释传统在宋代以来的影响。传统上认为首开反拨汉、唐注疏之功的欧阳修《诗本义》,对“诗史”阐释传统的延续远高于否定,只是微调了具体阐释细节。首次提出“里巷歌谣”观念的朱熹《诗集传》,乃至推崇这一观念的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保留了冗长的“诗史”阐释尾巴,甚至有所倒退。直到五四“歌谣”运动影响下以顾颉刚、闻一多、朱自清、朱光潜等学者为代表的现代《诗经》研究的出现,才从深度和广度上厘清了“民谣”观念,使《诗经》阐释彻底走出“诗史”阐释传统,呈现出《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6.
所谓“无差别的境界”说,在周谷城先生的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一文,是他的美学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劈头第一节,就提出“无差别的境界”问题。我们要评价周先生的美学思想,不能不先从这里入手。  相似文献   

7.
翦伯赞的《红楼梦》研究是以1954年对胡适思想的第二次批判和这一时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为学术背景的,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由考察18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入手,着重强调小说中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下新的市民阶层的要求.他与他所批判的胡适的红学研究都是借助于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是不同于胡适的“考证”红学对小说主题做出的只是一部家史的概括,他认为《红楼梦》是18世纪上丰期中国历史的缩影;虽与李希凡、邓拓等为红学界同归入持“市民说”学者之列,然而不同于后者以《红楼梦》中的阶级批判性以及市民思想的体现为中心的有的放矢似的论述,翦伯赞把“阶级斗争”纳入到对社会形态的整体考察之中,相比较而言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8.
罗剑波 《云梦学刊》2007,28(5):49-53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9.
论"《读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现象”值得深思。它之所以出现 :一、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 ;二、甘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三、自新时期以来 ,甘肃形成了思想解放而又实事求是的思想群落 ;四、编辑部同仁在办刊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是造成了“《读者》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从金评本《水浒传》看“腰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圣叹是否“腰斩”过《水浒传》是学术界所 关注的一桩历史公案。立足于金评本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诸多证据足以证明金圣叹确曾“ 腰斩”过《忠义水浒传》。着眼于金评本研究“腰斩”问题,不仅可以揭开金圣叹“腰斩” 《水浒传》的历史真相,而且有助于对其作出系统全面的文化美学评价,而不是孤立肤浅的 政治评价。  相似文献   

11.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的小名叫毛伢子,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8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开始读书。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从《三字经》、《百家姓》等浅显的读物开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逐步深入。“四书”、“五经”等书,他都读过,甚至包括《左传》。正是因为《左传》这部书,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谈美》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并且是最完整的表现。朱光潜的早期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谈美》这三本书中。《悲剧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译本自序),而《文艺心理学》才是朱光潜美学的一个综合构架,在这本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他早期的美学观点。《谈美》则不仅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而且如朱自清先生在序中所说,“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是那里面没有的。──‘人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明的…  相似文献   

14.
白奚 《船山学刊》2022,(5):15-27
《恒先》宇宙生成论的核心概念“恒”与“或”实为二位一体的关系,类似于《老子》的“道”与“一”,“恒”为本体论概念,“或”为生成论概念。“或”是最高本体“恒”在生成论论域中的代名词,以“或”为起点的生成论本质上是古代哲学中常见的“气生论”。从“或”开始的宇宙演化,经形上之“气”的过渡阶段,最终落实为形下之“有”,展现了一个关于宇宙万物生成的更为哲学化的解释系统。对照传世典籍中的相关思想,可以展现这个久佚的解释系统中的独特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真我集》因其对五四时代思潮的呼应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并且艺术上一 开始就脱离了旧诗词的气味。闻一多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与新诗美学理想的逐步形成是《真 我集》不出版的重要原因。对“真”的追求与对丑恶的发现,以及理性节制情感的风格穿 越《真我集》开始的闻一多整个新诗创作过程,同时,《真我集》与此后创作中的区别也非 常明显。诸多因素使《真我集》构成闻一多诗歌创作一个独立时期即探索期。由此,闻一 多新诗创作呈现出《真我集》期—《红烛》期—《死水》期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真 我集》成为闻一多新诗创作的起点,从而也就成为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邹玲 《云梦学刊》2010,31(3):99-101
近日拜读陈诚在2009年第3期《学习与探索》中发表的一篇名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的文章,笔者对其中陈先生批评“新实践美学论”的观点颇多异议。  相似文献   

17.
早期道教经典《想尔注》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其宗教美学最高范畴“道美”,并认为“道美”虽然不可“言”,却能非感官领会和感受;二是审美趣味崇尚“自然”、“朴素”和“清静”,反对过于强调人为性、技巧性乃至艺术性;三是以“善”为“美”,在审美的标准中渗入了伦理的标准,在哲美之思中加进了宗教之思。从其中、特别在它同《河上公章句》的比较中,清晰地观察到道家老子美学观点怎样转化为道教美学论的基本脉络,也清楚地看到其道教美学思想的伦理化特色,以及它的重要影响及其美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28-28
《美学原理》(叶朗著)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系统讲述了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范畴和审美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结为提升人生境界。本书内容丰富、新鲜、生动,文字明白通畅,插图优美。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除草》诗描述了一种令人望而生畏、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毒草;白居易《送客南迁》中的“[艹燅]草”是他在南方生活的一个“困苦”之事。一般注家对杜甫所除之草和白居易的“[艹燅]草”或语焉不详,或理解错误。杜甫所除之草与白居易《送客南迁》之“[艹燅]草”都是荨麻,是一种毒草。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是宋明理学的总结者,也是集大成者,他对“孔颜之乐”也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论述。本文正是通过阐述王夫之“乐”的思想,特别是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一本中有关“孔颜之乐”的思想,进而归结出他的苦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