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破产成为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问题。企业破产的政策模式保证破产行为在法律规制和政策规制的基础上有序实行和推行。目前,我国存在着政策模式不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的情况,导致企业破产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全符合国情等弊端。急需企业破产的政策模式有待创新,破产机制得以健全,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企业自主权得以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2.
浅析破产管理人制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是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竞争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破产管理人在整个破产程序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破产程序目的的实现乃至全体债权人的利益.我国目前的破产法制已滞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需求,因此文章在比较分析各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探讨了如何修改、充实、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企业法人恶意破产与金融债权保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采取虚假破产等形式恶意破产逃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规则,并可能埋下金融危机的巨大隐患。应建立企业破产预警制度、实行破产案件异地管辖、完善破产障碍制度、完善征信系统等措施,遏制企业恶意破产逃债,保全金融债权。  相似文献   

4.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则是这个结果的表现形式。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经济面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是经济秩序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需要;是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是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破产清算人制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破产清算人(我国称破产清算组)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在我国目前有诸多因素妨碍破产案件公正、迅捷和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破产清算人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试图围绕有关破产清算人的法律地位、破产清算人的任职条件、破产清算人的一般职责和义务以及建立我国的临时破产接管人制度等若干基本问题,结合我国现行企业破产立法的实际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对于破产企业的财产,劳动者的债权优先受偿,但劳动者债权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在《破产法》中作出优先顺序的规定那么简单。劳动者的债权在破产财产中优先受偿是劳动者权益在企业破产过程中得到保护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这种优先的权利同样需要受到限制。劳动者在企业破产过程中享有参与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破产企业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出现了社会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经过破产程序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制度设立的重要目的在于保障破产债权的公平分配。在众多形态各异的企业破产中,关联企业的破产基于其固有的特殊性,对于其破产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破产债权的保障更值得进行探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破产债权保护的相关制度的不足越来越明显。由于企业从设立到退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于破产企业债权的保障也应从企业设立时就开始,通过“前端”到“后端”的连续制度设计,构建好关联企业破产债权保障的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8.
破产撤销权法律制度在企业破产领域广泛地发挥着作用。对撤销行为发生期间和撤销权行使期间加以限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以探讨 ,运用比较研究法 ,得出结论 :对可以撤销行为发生期间以及撤销权行使期间进行限制 ,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反破产欺诈法律制度,对破产欺诈方面的规定及处理只是散见于相关法律之中,这些规定无论是从内容本身还是从具体操作上来说,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实践中"假破产,真逃债"等一系列破产欺诈行为比较突出。为避免破产案件中欺诈行为,有必要汲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企业破产法律法规,尤其是完善反破产欺诈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以有效制止破产欺诈行为的泛滥。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国有企业破产制度变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国有企业破产制度所具有的强制性变迁特征、破产制度涉及的利益主体及其行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破产制度的实施机制四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破产制度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由于利益各方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而使破产制度的实施背离了原有的宗旨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