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庄子》三十三篇,其中又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学者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弟子及后学所著。但也有人另立新说,认为外篇、杂篇为庄子所著,内篇系庄子弟子和后学所著。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由于年代久远,文不足证,实难断定孰是孰非。作者所有权问题,似无关宏旨,无碍于对《庄子》其文的研究。事实上,研究者们在研究庄子时,往往都打破了内、外、杂篇的界限,决不因为作者问题而把内、外、杂篇划上一道不可踰越的鸿沟。再者,就《庄子》全书而言,其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总体地加以研究,统统归之为庄子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集众宾客所撰,自名“鸿烈”。刘向父子校书,定名为《淮南》。自《隋书·经籍志》始,以《淮南子》名世。《汉书·艺文志》注录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按《汉志》注录形式,内篇、外篇当为两书。...  相似文献   

3.
《庄子》三十三篇中,有比较完整的记梦情节的有六处.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内篇为庄子自作,故见于《齐物论》的蝴蝶梦和《人间世》的栎社梦我们可以暂定其作者为庄子.而见于《庄子》外杂篇的四个梦,文章根据是否以梦境为实有、与内篇思想主旨之关系、是否符合《庄子》内篇的写作特色等三个方面,推测《外物》神龟梦最有可能为庄子自作,《田子方》文王假托梦、《至乐》髑髅梦与《庄子》内篇各方面相距甚远,《列御寇》郑缓梦比较接近庄子《内篇》思想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4.
庄子论道     
《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文集,现存33篇,分内篇和外篇、杂篇三部分。多数学者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所著,外、杂篇是后学之作,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庄子》各篇所说问题重点不同,对“道”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涵义:一、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对道的理解基本上承继了老子的思想,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认…  相似文献   

5.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6.
评庄周     
庄周(约公元前369——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等同时;曾在蒙(今河南商邱县东北)作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有五十二篇,现只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代表了庄周的思想,外、杂篇有些是对庄周思想的发挥,有些则反映了道家其它各派,以至秦、汉间神仙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学界以孝道作为曾子思想的核心,统率诸德,构建曾子的思想体系,却忽视了《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内在的思想歧异,我们从思想核心、对待生死的态度、人生境界、道德修养内容及目标等方面分析了《曾子》十篇的内在思想矛盾,主张《曾子》十篇应划分为内外杂篇,《曾子立事》、《曾子制言》(包括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五篇为内篇,《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本孝》、《曾子事父母》四篇为外篇,《曾子天圆》为杂篇。《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内在的思想矛盾,可能是成书于不同弟子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庄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歧义很大。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作。最近,刘笑敢的《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一书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新的论证。这新的论证,主要是根据汉语词汇由单纯词向复合词发展的历史,用统计的方法说明内篇虽然使用了“道”、“德”、“命”、“精”、“神”等单纯词,却没有使用过“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而在外杂篇中,“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却反复出现。再证之以《左传》、《论语》、《墨子》、《老子》等战国中期以前的著作,以及战国中期的《孟子》,也没有发现这三个复合词。只是到了战国后期,大约在荀  相似文献   

9.
《庄子》由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述集合而成,其思想存在着继承、发展和流变的过程。其中庄子自著的“内篇”提出了“无治主义”的思想,而庄子后学著述的“外杂篇”思想较为复杂,除了承传和解说,还有相当部分吸纳了道家、儒家、法家等的政治主张,从而对庄子思想作了多向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国诸子为了阐述自己的学说,随意塑造孔子形象,以为己用。庄子借所表述的孔子之言阐明其重要的观念如"心斋"、"坐忘"、"才全德不形"等。庄子敬佩孔子,有时视他为儒家圣人,有时视他是至人。《庄子》外篇中批评仁义者多言及孔子困窘,所表述的孔子有合乎其本来面貌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把孔子和学生塑造成庄学的代言人。外篇中反对仁义者说孔子见过老聃,他谈治六经与倡仁义说,结果都被老氏批评。杂篇中《渔父》、《外物》、《盗跖》除了批评其所表述的孔子的学说外,还攻击他的为人行事。  相似文献   

11.
在篇章结构方面 ,《庄子·内篇》具有鲜明的特征。内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篇《逍遥游》是内篇的总纲 ,与后六篇形成明显的纲目关系 ;寓言、重言、卮言是其文章的三个构成部件 ;其思想观点扑溯迷离 ,其行文线索若隐若现 ;运笔断续开合 ,但文意主旨却是统一鲜明的  相似文献   

12.
梳理和分析庄子后学所作的《庄子》外杂篇的文本资料,便能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庄子》外杂篇之"德"论。它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其一是"德"和"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德"的本质意蕴;其三是"德"的现实演变。从这三个层面来看,庄子后学所论之"德"即道德,明显不同于儒家意义上的道德,前者强调同一于生命本性,后者强调合一于人伦规范。毫无疑问,明辨庄子后学所论之"德",不但有助于准确理解《庄子》外杂篇的道德哲学思想,而且也有益于深刻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  相似文献   

13.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代表作.它分为《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两部分.《抱朴子·内篇》属于道家,历来毫无争议.《抱朴子·外篇》的归属却不明确.葛洪自认为属于儒家,后人却将其归入杂家或道家.根据书的内容及葛洪的思想倾向来看,《抱朴子·外篇》应该属于儒家.  相似文献   

14.
《荀子·解蔽》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研究庄子,必去三蔽。一蔽曰神秘主义,二蔽曰成份决定论,三蔽曰庄周超世寡情。《庄子》早被目为“三玄”之一。但从内篇七篇来看,只有两处出现“玄”字,  相似文献   

15.
庄周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它的体系有严重的弱点,足以引向唯心主义。后期庄学(内篇)就是专从庄周哲学体系的弱点发展下去,而陷入唯心主义的。后期庄学反映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这一基本观点已见《庄子探源》,那一篇文章着重在讲庄周本人的哲学思想,这一篇着重在讲《庄子》的内篇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有些意见,从前已讲过的,不重复。  相似文献   

16.
刘安与《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到魏晋,玄学之风大盛,注《庄子》之家蜂出。先后编注《庄子》者有孟氏、司马彪、向秀、郭象、崔譔等人。陆德明认为“帷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经典释文》)现存《庄子》只有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本。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都据此得出注《庄》自晋人始的结论,如闻一多就叹惜“两汉竟没有注《庄子》的。”(《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江世荣在“有关《庄子》的一些历史资料”一文(载《文史》第一辑)中提出淮南王刘安对《庄子》做过注解,是五十二篇本《庄子》的编者的新见解。张恒寿在《庄子新探》一书中提出:“《庄子》书一定经过刘安和他的门客们的编纂和整理。”江、张两位学者破除刘向编定《庄子》、  相似文献   

17.
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王夫之《庄子解》,胡远睿《庄子诠诂》,支伟成《庄子校释》,朱季海《庄子故言》,张默生《庄子内篇新释》,钟泰《庄子发微》,陆永品《庄子通释》等,对《庄子.养生主》的注疏多有分歧,本文拟作一个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庄子本原》一书前言的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庄子》外、杂篇,清代即有学者指出,有些并非庄子所作。但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专家仍认为多数为庄子所作或系庄子思想的阐发,常将里面句段作为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庄子本原》中对外、杂篇作了较为翔实的论证,说明其中多数篇章为道家后学所作,以诠释老子之道者居多,亦有发挥庄子之义者,有些篇虽原于老庄而有所变异,其中并杂有儒家、法家或其他学派之作,更有思想内容混乱系杂凑我篇者。本文为各篇内容的提要。  相似文献   

19.
一、精神解脱为其大旨《逍遥游》表现了庄子精神解脱、自由放任的人生观,是先秦道家学派的纲领性著作。郭象将它编于《庄子》内篇之首。钱基博说:“综庄子书三十三篇,其大指(旨)以为: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主也。”他认为逍遥自得的思想,是人生全性保真的根本,贯穿于整部《庄子》之中。《庄子因》的作者林云铭论及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