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媚俗"的必要——从林夕身上得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在很多港台诗人那里已经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东西,成了"雅人"的游戏和摆设,很少能体现出诗的质地与精神.在林夕,从写诗歌到写歌词,其作品难免会有"媚俗"的成份,但在偏向"俗"的同时,他也有意无意地走向了生活、生命的体验,因此他的作品比那些名诗人的作品更具有可读性,更像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唐宋两代作品繁盛、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对后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细读其中优秀之怍,我们便能发现: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极擅长把数字用于诗中的。于是,那些原先给人的感觉是枯燥单调的数字便十分自然地显示了在诗中的独特作用,使作品倍增光彩。那么数字在唐宋诗中的艺术魅力究竟体现在何处呢?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体现在“艺术形象”上,艺术形象总是和直观性、具体性紧密结合的。诗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也往往是运用形象思维从生活本身出发、按生活本身的形式对生活进行认识和反映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古柏行》中是这样描写孔明庙前的那株古柏的:  相似文献   

3.
强调儿童诗是诗,那么把握、概括儿童诗的特点,就必须既体现其作为诗的特征,同时又能看出在诗这个家族里,儿童诗又自有与成人诗不同的特色.依据从诗的特征出发寻找儿童诗与成人诗不同之处这一原则,本文认为儿童诗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儿童诗对生活所进行的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要与儿童的生活接近,以唤起他们以往的生活体验,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儿童诗的感情必须是孩子的纯真感情,能够激起小读者的强烈共鸣;儿童诗的想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状态,要避免出现成人式的想象;儿童诗要通过新颖巧妙的构思来表现浓郁的儿童情趣,构思要体现动的要求,从而使作品不仅获得生气勃勃的艺术效果,而且容易在行动或动作中写出活生生的孩子形象;儿童诗的语言优美,适于儿童阅读、欣赏和学习,儿童文学的语文教育任务,在儿童诗上正由于诗歌语言的精炼而表现得更为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时间,似乎带有哲理的属性,是引人关注、令人思索的富于诗意的题材。在我国古代诗史上,有多少诗人以诗的语言,塑造了生动的时间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时间感,并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生的见解。如李贺《苦昼短》中的“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若不识青天高,黄土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便是。诗人艾青说:“古诗是古人用他们的眼光看事物,用他们习惯的表现手法,写他们自己的思想感情。”事实正是这样。统观古诗,诗人往往面对欲挽难留的“飞光”、短暂易老的人生,或秉烛夜游,或举杯消愁,或留念往昔,或无限感伤……其总的特点可说是从过去吸取自己的诗情。这  相似文献   

5.
隐逸是唐末诗人的生存状态之一 ,由于时代不同 ,他们的隐逸方式也各具特色 ,在隐逸中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隐逸对唐末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使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诗与绘画     
唐代诗歌与绘画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的颠峰。虽然大致上诗歌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时间艺术,图画是通过色彩、线条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空间艺术。但二者之间却有着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也正由于诗人与画家的沟通和两种艺术之间的互相渗透,才相得益彰,使诗情画意在唐代诗人和画家各自作品中都得到光辉的体现,创造了“诗  相似文献   

7.
l 半个多世纪来,艾青紧紧追踪着时代,瞩目于世界,以他卓著的成就步入世界大诗人的行列。在现当代的中国诗人中,似乎还没有一个诗人能家艾青那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国际友人这样评价艾青:“中国诗坛的泰斗,迷人的艾青。”——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艾青的诗确实写得很美,这些诗给我的感觉超过许多年来任何西方诗人的诗给我的感受。”——新西兰女作家玛利·庆“艾青的诗,政治态度鲜明,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阿尔及利亚教师伊尔什“艾青的诗,虽然是以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人民,但诗的思想却超越了民族的界线,读来同样令人生情。”  相似文献   

8.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写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一种别样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坚决地贯彻了诗人"三美论"的艺术主张.正是这首诗,让读者同时看到了诗人的伟大灵魂和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描写自然的写景诗都或多或少离不开自我,但却各具特色。中国古代的诗人重在通过描写自然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且多具神话色彩,而西方诗人则通过描写自然来表现哲理,并带有崇拜上帝的宗教色彩。同样写舟写帆,但中国诗人重象征,重情景交融,诗中多表现哀怨、离愁别恨、淡泊情致,而西方诗人则多反映诗人的宗教思想或理性沉思。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学校生活的开始将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将从家庭安全、宽松的环境进入由学校、教师、其它儿童组成的纪律性更强、经常接受评判的环境.即使那些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也要经历这个转折.这些儿童的父母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转折.不久前,他们的心肝宝贝还在学走路、学说话,可现在他们即将踏上人类文明与竞争的旅程.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郑振铎指出:泰戋尔的《新月集》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集”①。《新月集》是怎样表现儿童心理特征的?诗人为什么能慧眼独具地洞察和理解儿童心理特征?《新月集》通过儿童心理特征观察和表现世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儿童心理特征与诗人的“生命之神”  相似文献   

12.
游侠诗于建安时期进入士人手中,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来看,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游侠形象的写实和理想化改造的并存。建安诗人表面上描写游侠,歌唱游侠,其精神实质则是借这一特殊形象表达他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慷慨入世之情。建安诗人虽然很多时候表现出或力行霸道、或崇尚玄虚、或放浪形骸的行为,但是思想主流却依然是儒家的东西。所以,从儒家思想出发解读建安游侠诗是合乎情理的。  相似文献   

13.
托物以言志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啻为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梅花,是诗人杨圻诗中萦绕不去的意象。诗人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在他一系列的咏梅诗中,诗人托梅或表个人之志,或寄悼亡之情,或寓家国之痛。即句句系梅,处处写己。本文即以杨圻梅花诗为支点,以窥诗人之心志。  相似文献   

14.
已故诗人兼诗评家兰明(1956-2015)的《兰明诗文集》集诗的写、译和评三位一体,不仅集中展示了优秀的韩国现当代诗人特别是女性诗人群像,也让读者能从文学的角度起眼,真切地感知东亚文化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中日韩之间的横向联系。兰明写的诗感觉细腻,表达得也十分别致;她译的诗完美地体现了韩国现当代诗人的整体水平和多元景观;她对韩日诗歌作品、特别是女性诗歌作品的分析更是每每深入细致,有独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九叶诗人” 作为一个现代诗歌群落,既有作品,也有理论(如袁可嘉、唐湜的诗论著作),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并未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诗歌流派应该提出共同的诗歌艺术主张和创作宣言并以诗歌创作去实践所提出的理论主张.而袁可嘉和唐湜在四十年代所写的理论文章,或对一些西方现代诗歌理论的评述、或对同行作品的评论与鼓呼,都未能表现出明确的流派意识.尽管如此,“九叶诗人” 在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共同体现了现代汉诗发展的崭新方向,他们“不许现实淹没了诗,也不许诗逃离现实,要诗在反映现实之余还享有独立的艺术与现实间的正常平衡”.在外患与内乱交困的时代里,“九叶诗人”本着公民的良知让诗直接面对而又以必要的艺术把握,使诗不流于平庸空洞的政治感伤.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空间中,意象和意境是两个重要的范畴,他们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中,也同样观照着鉴赏者的鉴赏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互相交融的产物.而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必须好好把握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才能更好的体会诗人借助诗歌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一生大约写了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其中当以第二次漫游(744—755)为最多。因为这时,无论李白的生活阅历、世界观、艺术修养都日趋广泛、成熟、提高,所以才出现了许多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如《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梦游天姥吟留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但由于李白所交往的多是道士、诗人,尤其是封建官僚,因此劳动人民的生活很少得到象杜甫诗歌那样的反映,使诗歌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大多与“山”有直接关系,如《蜀道难》写蜀道之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天姥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写华山,在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里,写归山、登山、游山的作品竟达近三十首,约占送别诗的五分之一,其数量之多,成就  相似文献   

19.
魏末阮籍、嵇康处于全身远害的忧患心理状态之下,在诗歌中大量抒发了渴望隐逸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出由忧患避世到企慕隐逸的思想发展轨迹。但由于他们企慕隐逸此时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诗人并未真正归隐山林,因此以隐逸缘由叙述与希企隐逸的志向表述为主要结构模式,由于性格、观念的不同,他们的隐逸诗中意象、情感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感伤诗在艺术上迥异其趣,根本原因在于诗人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境都不相同。前者是以诗歌作为干预现实的武器,后者是以写诗作为闲适生活的补充;前者大多写于作者志气高昂或感情深沉之时,后者大多写于作者心境悠闲平和之日,因而其闲适诗在白居易的诗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