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和大城市中心人口疏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北京市2005-2013年16个区县的相关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实地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就业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人口密度产生了较大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建设和医疗资源的增长则对人口扩散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模型中16个区县的截距项分析各区县的人口承载潜力,提出了相应的人口疏解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数量以及增长情况会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约束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未来调整投资结构、制定适当投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北京市人口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选取1992-2011年北京市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了基于人口约束的北京市固定资产未来投资规模.本文认为北京市严峻的人口问题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不能依赖人口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北京市城区人口过度集中所导致的交通和环境资源问题,应该根据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地理和自然资源情况,加快郊区及周边地区的配套建设,加强利益引导、科学分布和管理工作,协调好人口与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垃圾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被称为战略与策略实验室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市人口、经济与垃圾处理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了人口随经济发展的变化、垃圾排放污染及占地损失、绿色GDP核算、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组合收费方案等问题。不仅为解决北京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案例,对国内其他城市研究类似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未来50年户籍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北京市个人生育意愿调查”的研究结果 ,对北京市未来 5 0年户籍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 :北京市户籍人口在未来若干年会保持上升趋势 ,2 0 35年左右达到高峰 ;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适当调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对于改善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和人口半城镇化率整体上呈逐渐增长态势.造成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直接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快而流动人口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低;具体来说,是由北京市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其他地区在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上与首都存在的较大差距形成的推力,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和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造成的迁移阻力,空间承载力对人口容量构成的现实约束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抑制和缓解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状况,需要采取分流拉力、 化解推力、 减小阻力和提升承载力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是北京市近年来控制流动人口膨胀发展的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北京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发现:北京市重点疏解的产业领域是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比较强烈的行业。从事批发零售业、文教卫生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定居北京,客观的政策实施与主观的定居意愿之间的冲突可能会阻碍产业疏解措施的实施效果。决定流动人口定居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公共服务,因此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缩小城市间的差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北京市人口分布的现状特征。同时采用对应分析方法 ,对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即分别对照人口分布现状与城近郊区医院、中学、体育场馆、影剧院等服务设施的分布现状 ,分析人口与上述各项服务设施在空间分布上的适应性与不协调之处 ,揭示了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之间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北京市人口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来研究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并和中心城区一起组成了新的核心区域,人口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域聚集。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正处在新一轮的集聚阶段,新的核心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在长期内,整个区域内人口分布将向均衡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人口调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原因、对象、内容、范围、方向、目标、思路、手段等八个方面对北京人口调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提出,北京人口调控应该以全部人口为对象,以人口分布为主要内容,兼顾规模和结构,立足北京市、协调京津冀、放眼全中国,制定动态人口调控目标,以经济手段为主,结合行政手段,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将北京打造成一个活水池,形成人口有进有出、生气盎然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规模一直并将继续扩大;并由城区、近郊区向远郊区县扩散;来京流动人口表现出较强烈的留京愿望。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统计方法和在京流动人口社会政策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在京流动人口需求的调查,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难题,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促进在京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工作生活中"被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获得较低、有拖欠工资等经历的流动人口更易感到"被歧视";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劳动过程中难以保障的流动人口反而容易感到"被歧视";城市生活年限越长,流动人口越容易感受到"被歧视",与本地人交往增多并不会对"被歧视"弱化产生显著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不易感到"被歧视".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特大城市北京,脱离流动人口自身能力品质的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保障社会报酬非差别性获得的制度完善依然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非表层"的社会交往关系、使用大众传媒等方式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在制度完善之外解决歧视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制约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都市人口承载力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在理清大都市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和影响路径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目前影响人口承载力的主要问题和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咨询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壁垒的作用,流动人口在工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并没有享受到和户籍人口相同的待遇。尤其是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涉及到经济体制、社会保障立法、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关系等诸多方面。因此,了解目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情况的现状,探讨影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因素,对于寻找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有效可行的政策方案,妥善处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相对于国际人均水资源标准属于极度缺水的城市。随着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也在不断膨胀,给水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学者都对北京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过探讨,基本结论都是人口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然而,在实际人口不断突破所谓的水资源承载力时,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却没有明显感到水资源超载后的压力。本文从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以及基本计算原理出发,根据北京市实际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剖析了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状态和人口压力,为相关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咨询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果站在以前旧发展模式的角度,北京的城市环境容量已经接近极限,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结论自然就是控制人口规模;但是如果从开放条件下北京城市发展这个大背景之下进行考虑,就不是控制人口规模,而是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本质特征。建立在文化创新驱动之上的北京创意城市战略,必将带来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巨大飞跃。北京申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正是这一飞跃的里程碑。北京创意之都建设需要逐步培育城市创新精神,形成创意城市的文化特质,壮大创意群体,建立以文化创新为核心的创意城市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代北京[1]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动,原有的治安管理体系几近瘫痪,城市秩序混乱。为稳定城市秩序,警察出现在市民生活中,具有现代社会治安管理职能的警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北京治安在政府、警察与民众的互动作用下,出现了一些好转,但其中的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