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司马迁天人思想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之一,为的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带有明显的中介过渡性质,即模糊性,因之很难以“非此即彼”的判断方式下结论。本文的出发点是,无需乎去追求其是否是天命论或否定天命论,而是在不同层次、不同问题上找出其属于这个或那个的程度如何,然后从总体上把握其基本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庄子“天人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光顺  王媛 《唐都学刊》2005,21(1):62-67
<庄子>的天人观和道物观紧密联系,并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庄子>中,天人关系是道物关系的现实化与具体化,是批判文明的重要出发点.道物关系及道物演化史是天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天人关系史就是以道物关系史为基础的文明发展史.庄子认为,文明史就是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到天人和合的圆环之路.文明要良性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化通有无、和谐共存.文明的终极追求应当重视人之生存的本真向度,注视天人之际的神性之维,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回环互动的理想生态.  相似文献   

3.
李巍 《学术交流》2020,(11):163-170+192
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相对成熟形态文字叙事的甲骨卜辞,蕴含了天人思维叙事元初形态诸多因子。作为人神沟通重要手段的甲骨占卜,其思维模式体现为原始巫术式的思维模式,人神交感是其基本思维特色。禀赋天地灵性的甲骨成为"天人交通"的重要载体,贞人集团是"天人交通"的主体,人-神-人的思维模式是天人思维叙事的基本模式。作为人神沟通重要文字档案的甲骨卜辞,其天人思维叙事特征主要体现为神人对话的天地境界、二元回环的叙事结构、立象言意的诗性思维,暗含天人一体的哲学思想,在天人思维叙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歇 《今日辽宁》2012,(6):122-123
提到八卦城,时下之人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香港,没办法,香港娱乐周刊多、小报多,明星扎堆、狗仔敬业,想不八卦都不行,但香港是港城,俯瞰香江其城建规划上却一点八卦的痕迹都没有。我到桓仁,想看的东西很多,其中就包括真正的八卦城一桓仁乃是中国正史史料中惟一有记载的八卦城。沈阳南市场有八卦街,浙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天人之辩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先秦。从价值观上看,儒家在类的层面上要求从自然走向文明,在个体的层面上要求化天性为德性,其注重之点在人文价值;墨家主张“赖其力”而超越自然,其中同样包含着化自然为人文的要求;儒墨的人文取向集中体现为人道的原则,后者在佛家那里得到了某种回应。与儒墨不同,道家将自然视为一种理想的状态,并提出了自然的原则。儒墨和道家的如上原则大致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关系上的二重基本的价值取向,二者各有所见,亦各有所蔽。天人关系的进一步延伸,便逻辑地展开为力与命的关系。相对于儒道之徘徊于力与命之间,墨、法及后起道教更多地表现了对主体权能的确信,而在这种不同的趋向之后,则蕴含着对自由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赵丽 《社科纵横》2009,(9):114-115
司马迁通过"究天人之际",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他的天人观,受先秦以及同时代儒学思想家的影响,是对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等人的天人观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生死之间     
一冥 《社会福利》2005,(11):56-56
很难想象,像拿破仑、马 可·波罗这类一生充满传奇的 巨人,能忍受如此真相;他们 的死也将和常人一样,日薄西 山,蜡炬成灰。因此,巨人离 席前,哪怕只剩下一口气,也 要挣扎着表现出与众不同。爱 玩预言的诺查丹玛斯,要求将  相似文献   

8.
《开元礼》以后,郑玄学说支配下的圜丘、祈谷、明堂三大祭天礼的差异性逐渐消除,转变为了对象一致的一岁四祭天。后随着祭祀对象中的感生帝、五方帝日益失去现实基础,北宋中期圜丘、明堂礼制的重构为赵氏家族的帝位继承提供了新的礼制基础。熙宁以前的明堂配帝之争已使得皇考而非受命祖得以配天,王安石从“道”的层面以“天道”“人道”区分和重构了祭天结构,圜丘效法天道自然生物,明堂基于人道人为成物。元丰郊庙改制采纳了王安石的天人学说框架,明堂只祭昊天上帝,配帝用皇考,祭器逐项改用宗庙之制,使得昊天上帝作为皇室家族的一员,君主世代得以配天。圜丘象征皇权公天下的受命,明堂则强化了天命对赵氏家族世代继承帝位的认可,取代郑玄学说和《大唐开元礼》成了祭天礼制史上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董小华 《社科纵横》2007,(10):97-98
"天人之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根本思想,"和谐"又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旋律。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就"天人之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表现,从心与物、情与景、兴与象、形与神、情与韵五方面论述其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化,特别是经济上的分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科学地界定分化,分清分化的不同性质及其具有的不同功能,积极引导人们对分化形成正确认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十分必要。通过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被否定了。要加快摆脱贫困的步伐,必须走出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抛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因为适当合理的贫富差距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经济资源能得到高效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提条件。由于人们的资质、能力、经营手段与技巧有差别,人nl提供给社会的有效劳动也就不…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李波  赵丽 《社科纵横》2013,(8):86-88
司马迁的天人观,反映了他对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看法。司马迁认识到历史发展变化的复杂性,在史书中从不轻易地对历史现象作必然性的解释,他重视历史进程中偶然因素的作用,但又不仅仅把历史看作一连串的偶然事件,而是对各种史事作联系起来的叙述与有益的概括。他的这些探索与尝试对当下的史学研究仍具有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长安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而道家文化又是长安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自然观方面,道家文化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天人和谐观念,成为长安文化中顺应天时、保护环境的思想基础.汉代传世文物四神瓦当和彩绘雁鱼铜灯充分显示了汉代长安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天人和谐观,对目前共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贺中 《青岛画报》2012,(10):86-93
行走于青岛的老城和新城之间,犹如穿越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古朴典雅,欧韵风姿绰约,一个时尚摩登,闪耀着现代城市之光,欧洲风韵与现代风情激情碰撞。这其中,建筑不但是凝固的音乐,也是一座城市凝固的历史,是文化、文脉延续的最直接、直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温润的阳光、柔婉的海风、弥望的湛蓝……鳌山卫,用最纯朴的姿态续写着美丽的山海传奇。恬静的村庄,在春天总是纯情得像情窦初开的少女。桃花烂漫时,背阴的山坡上一只老牛啃着幽静的时光。站在这里,风,流动着云的轻盈缥缈;云,清空流浪。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就连内心的花朵也在次第绽放,于  相似文献   

17.
镜头一一个仲夏夜,没有密纹唱片大段歌剧的陪伴,我在台东南山市场周边一个居民楼的5楼,看完罗宾·威廉姆斯演唱会VCD准备洗洗睡了的时候,突然被一连串带着乡土气息的撕裂女声惊动。她发出了类似当时《黄土高坡》范琳琳那样的唱腔,高亢连贯而喷着十足的底气。就声音辨别,这绝不是  相似文献   

18.
初春,去宝岛转了一圈,从台北到新竹,从高雄到花莲,给我留下的不是士林夜市里小吃的美味,不是日月潭风光的阿娜多姿,不是阿里山林间的传奇故事,也不是花博会花团锦簇的热闹。在台湾的日日夜夜,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却一直在我的心里弥漫着温馨,让我在春寒中感受到丝丝暖意。  相似文献   

19.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09,25(4):57-61
从天人之辨来看,孔子更重视人在实现德性幸福中的主体力量与能动作用,追求一种"为仁由己"的幸福,把德性幸福视为天命和人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德性幸福不仅是就社会人事而言的,更要扩及天人之际.在"山水之乐"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德性幸福于自然之天的层面上所实现的超越;"孔颜之乐"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是德性幸福于义理之天的层面上所实现的超越;"知天"、"顺天"、"乐天"而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德性幸福于主宰之天的层面上所实现的超越.孔子的德性幸福既具有内在性又具有超越性,既具有积极入世的现实品格又具有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德性幸福.  相似文献   

20.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联,进而否定自然灾异与帝王行为之间的感应关系,从而证实天意谴告的虚妄。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矛头所指是主流知识界(儒者),而不是专制王权;其现实动机是通过对王权的维护与支持,以实现他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天人感应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他的人生理想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