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哲学学者不能仅满足于了解哲学,不能太过于侧重描述,而忽略了哲学本身是一种思考与改变现实世界的活动,这正是哲学践行的重要方面。随着人文精神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让学生"学习,然后复述",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说出知识,而是要应用,要将知识外化出去,以使人类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自主与自由。哲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哲学知识,而应当是寻找"为何这样"、"如何改变"以及了解"你是谁"、"如何从事社会生活"等一系列问题答案的工作。这就需要进行有效地思考。然而,人们常谈论的"思考"大部分缺乏实质意义。当人的头脑中充满了各种观念和想法时,便无法有效思考。"思考"这一概念在哲学史上之所以意义深远在于它是一种有序的东西。在思考时,个体有时需要增加内容以把脑中繁杂的观念整理出一个结构;而有时却恰恰相反,个体需要丢弃一些观念以使自己的思想精简、清晰。在哲学史上,相较于各个哲学家所坚持的主张,他们的方法论更值得重视,因为不同的哲学家会有不同的思维直觉,他们所建构的方法论能够为人类提供许多与思考有关的工具,对我们建构思想以及澄清思维都很有好处。苏格拉底的追问式对话法、辩证法、现象学还原法以及中国的老子思想等都是对思考很有帮助的哲学工具。实际上,哲学可以被用在任何地方,哲学践行工作者可以在各种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工作,在目前哲学践行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更多地鼓励人们认识、了解以及关注哲学的社会展现,将那种令人畏惧的学院派哲学逐渐转变为实用的、易于接受与应用的思想并带给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反思的学问,这种反思不仅指向哲学思考的对象内容,而且也指向哲学思考本身,即哲学是思想思想。任何哲学理论、哲学研究都绕不开人与世界的关系,而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根本上是为了研究人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是一种反思的人学。  相似文献   

3.
一、伦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目标在比较中西传统哲学时,人们常常说西方哲学重视人,中国哲学轻视人。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而未看到事情的本质。从本质上讲,中国传统哲学是关注人和重视人的哲学,是人沦哲学,而西方传统哲学才是疏忽人的哲学。西方传统哲学或者是把目光放在自然事物上的自然哲学,或者是把目光放在上帝天国的宗教哲学。其哲学重心始终没有象中国哲学那样放在人的身上。而仅有的那么一点人文主义,也不过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而没有重视作为人所特有的社会伦理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4.
管理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在认识论上是由知识结构中社会哲学和当代社会学的不同社会观的冲突决定的;在本质论上是由管理的二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在价值观上是由物本管理的狭隘性及其向人本管理的历史转化决定的;在方法论上是由组织管理与社会环境之间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决定的.我们必须从哲学上来思考这个问题,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运动主体的思考杨丽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社科系)关于社会运动的主体,多数哲学教材认为是生产方式①,而有的哲学教材则认为是人②。社会运动的主体究竟是什么?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马克思说:“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③这就是说,任何运动都必须有...  相似文献   

6.
管理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在认识论上是由知识结构中社会哲学和当代社会学的不同社会观的冲突决定的;在本质论上是由管理的二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在价值砚上是由物本管理的狭隘性及其向人本管理的历史转化决定的;在方法论上是由组织管理与社会环境之间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决定的。我们必须从哲学上来思考这个问题,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康德对人及人的自由的思考与重视,正是他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的大前提。康德哲学美学是主体性学说,在哲学人类学的背景下,美必然以道德为旨归;该命题有着深远的历史思想渊源,在其哲学探索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背景中诞生;同时也与康德推崇卢梭有重要关系,受卢梭影响而对人及人的自由重视;该命题的提出有着它的现实基础,康德感于当时人的生存状况而对人及人的自由思考与重视“,美是道德的象征”就是在意识层面上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的审判被视为一个有着独特意义的思想文本,对于这个文本的研究蕴涵着人们对于哲学性质与哲人命运的深度思考。在处理苏格拉底审判这个论题时,方法上应该对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基本对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现在还有许多人拥护这个命题:科学研究手段,哲学研究目的。因此,有些人赞成这样更进一步的命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教学,而哲学指示我们教些什么。本文不讨论哲学讲目的和科学讲手段这个命题的应用,只谈它的演绎似真性和意义。首先要说明的是,接受哲学上这种看法的人,若是注意到目前的英美哲学,便会烦恼不安.甚至大吃一惊。因为目前大多数英美  相似文献   

10.
百年中国哲学是围绕着如何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课题而展开的,其基本内容是对古今中西哲学思想的诠释、比较、评价和选择,以重建中国的现代哲学,进而为重建新的社会模式提供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其讨论的焦点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化”的关系,试图通过对传统哲学的价值诠释和选择,以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哲学问题的不同侧面得以凸现,人们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有所侧重,因此形成百年哲学发展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人格化很好地表达了我的全部兴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在这里必须提出的,并不是关于今天世界上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而是关于当代哲学家在科学家面前的态度问题。同时,当我谈到哲学家的时候,我心目中有的是那种由反省性的思考方式所形成的精种气质;这种思考方式是从笛卡尔一直到康德,以及我们时代的既拒绝马克思主义又拒绝那种倾向于怀疑反省性思考的新实证  相似文献   

12.
哲学首先是一种思考方式。通常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说法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究其实质,也就是说它规定了以什么样的观点和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探索研究对象或客体,并以这种观点和方法对对象或客体作出解释和说明。所以,对于一种哲学派别或形态来说,它的重要性,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在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也许并不在于它对于世界社会人生诸问题的具体结论,虽然这些内容在任何一个哲学体系中都占有相当大的部分,而在于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是否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界,拓宽人们的思路,是否有助于人们把握对象客体。因此,划分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区分不同历史阶段哲学形态的本质特征的标准或依据,也就在于它们的思考方式。或者说,由于各种哲学的思考方式不同,亦即它们思考探索研究对象客体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使得哲学历史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来。哲学史就是思考方  相似文献   

13.
哲学思考世界角度的历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思考世界是文明社会的产物,而人类哲学思考世界的第一个角度就是寻根。从哲学史看,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或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出发,或从人类自身出发思考客观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角度思考客观世界,成为区别其它哲学的根本标志。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虽表现出了片面的深刻性,但仍没有超出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目的在于指出,表面上看来这是关于历史解释的争论,事实上这是对哲学方法采取不同态度的产物,也带来了这种方法上分歧所暗含的一切深远后果。反汉培尔派采用的方法是他们哲学观的部分发展或者反应;这种哲学观把哲学的职能看作是解决某些难题。但是情形好象并不如此;既然没有难题要解决,这个方法很难说能够完成什么哲学任务。汉培尔的方法无疑也包括一些危险。当一个人带了理论来接触一个问题时,总有可能使所分析的东西失落在许多概念和原则的迷阵里。复制一不当心就可能变成制造。哲学家究竟应当和他所关心的问题站在什么距离,并没有神奇的公式可以测算出来。当这个距离缩小得近于消灭时,哲学,我们已经看见,就成了单纯的报告,当这个距离中间堆积的理论太多时,距离就太大了,哲学就回到早已过时了的无聊的先天主义去。这两个情况都是要不得的。反汉培尔派的立场几乎是接近前面的一种情况,而汉培尔派则仍旧企图保持一个距离,同时眼睛仍望着自己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当我们按历史的本来面目去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时,就会看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经历了一个接受其影响、逐步超越到完成超越的过程,因而也就会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特别是与人本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胡适的哲学观念各有特色,两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世界的审视、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大异其趣:在个体生命的价值层面上,鲁迅实践着献身精神的"速朽"哲学,而胡适提倡个体责任的"不朽"哲学;在审视外部世界时,鲁迅具有强烈的主体精神超越性,胡适更看重人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求证;在哲学思考的价值向度上,鲁迅有着卓越的历史洞察力,而胡适表现出非凡的社会反思力。鲁迅和胡适的哲学观念也不乏相通之处,二者的哲学观念中都包含着鲜明的进化精神和优秀的实践品格。鲁迅和胡适的哲学观之所以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除了他们的个体性格因素之外,从二者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以及对于西方哲学观念的吸收上也能看出两位大师的智慧个性。  相似文献   

17.
哲学学是研究哲学和哲学活动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影响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对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哲学的反思,对各种复杂的哲学现象的诠释,是对形形色色哲学观念的概括.作为一门正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其学科如何定位,体系如何建构,方法如何选择,都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实际:一个老问题的新思考翟东林,龚怡萱“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完成其历史使命时所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笔者认为,这个命题也应适用于包括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切科学理论。它也是人们学习和应用一切科学...  相似文献   

19.
行动力是古老但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哲学概念,是当代的行动哲学和社会哲学为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布拉特曼在这个方面居功甚伟。基于既有社会解释的困境,布拉特曼将规范性维度引入到群体行动之中,并与行动力相结合,创新地提出了个人规划行动力与共享行动力,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解释小群体中人类的互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更具理论优势的社会解释进路。通过理解布拉特曼在其规划理论中对规范性进路的运用,我们对规范性问题的思考,也会更深入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为基础条件的规范如何使群体行动得以成形;二是在共享行动力的研究背后,规范性在社会建构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上都认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现和方法论意义.这样的说法固然有道理,但它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结论性说法,而没有留下引人深思的广阔空间,更缺乏对学习者进行深刘哲学思考的引导,令人遗憾.关于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在<尼采>中多有论述,其详尽深入的分析思考比简单的结论性的说明更符合哲学的思,更能启发人进行哲学智慧的探索,值得借镜和反思.我们相信,在以更开放的态度对诸多看似细小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追问和讨论中,我们定会渐渐趋近哲学的思,获得哲学的丰受和教益. 们一般的马克思主叉哲学原理教科书上都认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现和方法论意义.这样的说法固然有道理,但它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结论性说法,而没有留下引人深思的广阔空间,更缺乏对学习者进行深刘哲学思考的引导,令人遗憾.关于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在<尼采>中多有论述,其详尽深入的分析思考比简单的结论性的说明更符合哲学的思,更能启发人进行哲学智慧的探索,值得借镜和反思.我们相信,在以更开放的态度对诸多看似细小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追问和讨论中,我们定会渐渐趋近哲学的 ,获得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