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学家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 存在着一种因工作关系而形成的有一定的看法、习惯和准则的非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往往重视 正式组织而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具有正反两方面 的作用,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 易促进工作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 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来 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的沟通等。非正式组织的 反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当正式…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之地,教师居主导地位.高校教师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群体是指有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及分工,如系、室等;非正式群体不是经过官方规定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确实存在,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对搞好高校管理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增进正式群体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形成因素1、年龄因素.从年龄阶段上看;高校教师有老…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群体是企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企业的活动及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对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煤炭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老乡会特点分析及引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老乡会是高校中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整体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具有双向作用.文章对高校老乡会的现状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权衡利弊,提出了挖掘老乡会的知识传播功能、增强老乡会的"群体凝聚力"、增强党团组织和班级等正式组织的效用、发挥老乡会的沟通作用以及引导老乡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的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相对于正式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消极双重影响,我们要加强研究,正确管理非正式群体及其成员.  相似文献   

6.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在主持著名的霍桑工厂科学管理实验中提出的,即:由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无形组织叫做非正式群体。儿童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儿童个体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学校在儿童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因此本文仅就学校中非正式群体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自组织科学理论对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进行分析,提出非正式组织与自组织系统基本对应,正式组织与他组织系统基本对应的观点。并针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建议:指出企业管理者应当建立能够引导非正式组织向正式组织目标方向演化所需的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构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正式群体组织与非正式群体行为相互交叉。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应科学分析,认真研究,正确引导,采取相应的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9.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而成.他们或因性格相投或因地域相近、或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组合.他们之间凝聚力强,有小群体内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积极有效地引导非正式群体,为创建优良的班集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组织是客观存在的小团体,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的存在对企业组织的各个层面都产生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抑制作用,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和管理非正式组织,找出管理上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其为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宗旨服务.  相似文献   

11.
小社会群体的分类标准有好几种:按照群体的群体关系结构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按照群体与个人的接近程度可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按照群体的成员资格司分为成员群体与参考群体。正式群体群体组织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正式组织是为了完成由较高层次的系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危害社会秩序的非正式群体是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劳动群体或正式群体之中,同时也存在于其它群体之中。它们和正式群体共同构成人际关系的总和,共同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心理气氛,以及对事业的态度。社会主义社会的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组织),一般是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的。当这些群体和正式组织在奋斗目标价  相似文献   

13.
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学校教育者、家长和全社会都应该在正确认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基础上 ,根据其形成的原因、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发挥其积极作用 ,限制或消除其消极作用 ,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发挥正式群体的作用,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却估计不足,重视不够。其实,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同样是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和重要对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之后,对其成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时候其作用和影响甚至会超过正式群体。因此,认真地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客观地认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正确对待,并加以合理地教育和管理,这对于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优化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微观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快速变化,教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显。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加强对教职工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教育和引导,是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方法、新手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行为的一种组织形式。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对非正式组织少有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非正式组织经常被人们混同于小集团、小圈子等受批评、否定的对象之中,也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地位。实际上,非正式组织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人际关系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形式。在理论上对非正式组织进行考察研究,发挥其有积极作用的一面,是一切正式组织——企事业单位值得重视的问题。现仅就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往往只是抓住正式群体与学生个体两方面。本文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类型、特点入手,分析它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并认为要有效建设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应该遵循四个原则与方法:一是凝聚与整合原则,二是正确引导原则,三是积极支持原则,四是宽严相济原则。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包括大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大学生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因地域、民族、感情、兴趣、爱好、观点和目标等方面的共同性而自愿、自然、自发地形成的群体。它的产生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内在的原因。本文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提出了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引导及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使之成为校园建设和学校发展的积极力量做了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