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撒拉族"羊背子"习俗的由来及其使用情况,分析它在制作与使用时的特点,以显示其中隐含的民族性与宗教性,并分析"羊背子"习俗的社会功能,探讨突厥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羊背子"习俗中体现的文化整合现象,以及"羊背子"习俗在撒拉族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摩梭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基本单元,聚居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以四川和云南为主,摩梭族人口较少,至今不到10万人.摩梭族发展历史悠久,因其特殊的服饰风格、礼仪、母系家庭制、走婚制等民族文化被外界所熟知,尤其是摩梭族特殊的"婚恋"习俗中,民族舞蹈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要解析西南少数民族"婚恋"舞蹈现象,需要从最具代表性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研究入手.本文将以探究摩梭人的"婚恋"习俗文化渊源、与舞蹈的联系、"婚恋"舞蹈中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以及摸索"婚恋"习俗舞蹈的文化价值等四个方面为重点,解析独特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狩猎习俗是该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习俗,"楉矢石砮"便是这种习俗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后来的"以弧矢定天下"及以"清语骑射"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无不与满族的狩猎习俗密切相关.可以说,满族的狩猎习俗是他们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的风俗;从历史或民俗的角度来考察,会发现这种习俗的产生与形成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长白山地区特殊的条件环境促成了满族狩猎习俗的形成,也因此形成了满族对长白山的依附关系和对它的崇敬或热爱.  相似文献   

4.
从羌人的族称、习俗、历史传说与宗教四个方面人手,对该民族羊崇拜问题进行了考证,得出了羌族不存在羊崇拜的结论,指出了以往某些相关研究中的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社会,虽然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在民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护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实现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适当鼓励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调研报告总结了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化情况,饮食类型更加多样化,饮食方式和礼仪更加简单化,饮食禁忌减少,更加自由化,饮食观念更加科学化,民族食品走向市场化;从中分析饮食习俗对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饮食习俗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整合,而且可以加强社会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闽台历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李秋香等人出版的《闽台传统居住建筑及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重大系列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之一。作者在大量的田野调查中,重点对闽南特色民居建筑与居住习俗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湟源"家西番"是藏族中半农半牧,用汉语交际的一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家西番"在继承藏族文化的同时,吸收汉、蒙、回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家西番"文化.在丧葬习俗中,表现出祖先崇拜、道教信仰、藏传佛教信仰等多种信仰.  相似文献   

10.
文身与黥面     
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个英雄人物史进.他浑身刺着九条青龙花纹,因而得了个"九纹龙"的绰号.宋代,这种在身上刻刺花纹的习俗还比较常见,叫"锦体",也称"雕青".在民族学研究中,这种习俗被称为文身.文身是世界上许多民族在早期发展阶段存在的一种习俗.文身的方法是用金属针或  相似文献   

11.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由自然环境、经济生产、审美心理、习俗文化所决定.板底彝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即不混同其他民族,又与本民族其它支系有所区别,独特且典型.  相似文献   

12.
"三亚"是黎族冠首地名,它的含义是指鹭及鹤类的田,其名源于黎族的稻作农业传统与崇鸟习俗的民族文化沉积。  相似文献   

13.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早在殷商时期,就在务川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仡佬文化,其丧葬文化独具特色。本文以务川仡佬族的丧葬习俗和墓葬形式为考察对象,探析务川仡佬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以增强仡佬族宗族和族际间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由多个民族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为中国历史创造了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1])。现如今我国在进步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立足文化角度而言,在现代化社会文化的冲击之下很多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大量弱化,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服饰、民族舞蹈、礼仪习俗等民族特色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流失。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以前是中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与未来中华文化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所以,如何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中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族符号是该民族历史文化过程中传承下来的、别的民族没有的独特的文化活动,包括艺术、体育、语言文学和生活习俗.民族符号与宗教和人种特征不同,宗教信仰存在广泛的跨民族性,人种特征也不是民族差别的准确衡量标准.当民族符号与国家象征接近一致时,民族符号得以强化,当民族符号与国家象征不能达成一致时,问题出现复杂性.本文试图探析民族符号与国家象征的关系,并以哈萨克斯坦重塑民族符号的努力为例,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把中华民族的美容习俗,化妆艺术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自然地联系起来,我们从中可以触到民族美容文化绵延不绝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羊胛骨卜,即羊胛骨为卜具的占卜术。史称“灼羊胛骨”、“炙羊膀”,亦称“羊骨卜”。这种古老的占卜术,曾在中国古今不少民族如契丹、蒙古、彝,藏等民族中盛行,影响深广,有些民族至今还有残留。本文仅是笔者依据在青海蒙古人中调查的若干田野材料,对这一习俗做简略描写,期望能对民族学、民俗学及其宗教研究者提供一点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显明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由此不但形成了这一区域文化的地域特点,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和对话的族际交流功能,从而推动着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相似文献   

19.
参木拉 《西藏研究》2004,(1):102-105
生育习俗作为人生第一大礼,在人生诸多仪礼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从生育习俗所含的内容看,实际上包括了孕育期和诞生的所有习俗.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习俗.本文对白朗县"甲村"的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生育习俗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由多个民族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为中国历史创造了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1]。现如今我国在进步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立足文化角度而言,在现代化社会文化的冲击之下很多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大量弱化,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服饰、民族舞蹈、礼仪习俗等民族特色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流失。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以前是中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与未来中华文化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所以,如何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中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