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传统之后的形而上价值空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五四之后,科学思潮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摒弃了求真的精神。中国科学思潮没有实现中西接轨,反而因其失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用理性的务实传统和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的期望给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学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内在文化依据和直接文化动因。所以,科学主义不仅仅是“舶来品”,它恰恰是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某种程度附会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文化在特定背景下合逻辑的展开,体现出一种内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主义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和科学主义的消解,主要采取三种路径:一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二是实验室研究和文本分析;三是对科学争论的社会性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社会语境下重新审视科学和科学主义,认为形成科学的诸多要素都包含社会性因素,如信念、研究传统、实验室、科学争论等。由此,它彻底消解了科学的客观性基础,进而把科学看作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这种对科学的相对化的解释,成为当前理解科学和科学主义的一种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4.
由柏拉图奠基到黑格尔集大成的西方传统哲学在 2 0世纪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被指责为应被拒斥的“传统形而上学”。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主要是从科学主义的角度来进行的。科学主义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 ,它将形而上学把握为任何超出经验科学的理论思辨。本文重点对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原因、方式和结果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以阐明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文化传统、近代科学主义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与近代日渐兴起的科学主义的自觉回应中得以实现,而中国文化传统及科学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表现的倾向性,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还原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中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6.
如同哲学基础理论一样,应用哲学源远流长,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中就延绵着应用哲学传统,有它的萌芽期、生长发育期和全面兴起的繁荣时期。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总体上是片面的,但从应用哲学视角看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历史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哲学、技术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我国当前深化应用哲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与人文转向:论中国经济学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的科学主义方向。中国的经济学,作为"舶来品",一经引进就朝向科学主义发展。但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科学主义给经济学带来了种种矛盾,致使我们不能不重视经济学的人文转向。中国经济学的人文转向,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克服科学主义,充分发扬人文传统及其现代意蕴,建立有鲜明人文特色的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严复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表现出浓厚且鲜明的科学主义倾向.严复解释的科学主义倾向,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科学哲学资源的发掘具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却误读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许多观念、命题和范畴.因此,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是一把双刃剑,这对于当今处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是有直接启发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主义思潮中的学衡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科学主义思潮的盛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必然,亦为现代性的正向趋势;但它淹没了人文精神,即学衡派所揭示的以“物质之律”代替“人事之律”,也呈示出现代性的负向趋势。学衡派批判科学主义、回归传统文化;批评科学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反对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我们不能仅从对历史前进的反动这一视点予以裁断,在另一维度上,它实质上也是对现代性的负面因素的反思与调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尼采的"透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对待传统哲学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标志哲学革命方面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正名--中国早期科学主义思潮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早期科学主义思潮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科学主义,它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理念,为科学正名,对20世纪中国思想进步与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它进行回顾与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对理论与现实中诸多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尼采的"透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对待传统哲学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标志哲学革命方面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转向”发源于20世纪初的逻辑分析学派,它的发生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数学史上的罗素悖论与物理学史上相对论的提出;而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都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语言转向”在逻辑上是对哲学传统的继续。在方法上它一反传统的归纳演绎代之以逻辑分析;在思路上抛弃了近代哲学的理性标准而关注问题的根本———语言,因而它又是对哲学传统的反叛。但纯科学主义立场的缺陷也决定了它必然走向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心身问题演化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课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和斯宾诺莎的"身心两面论"不满,一是以科学主义审视传统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整体突现论是其代表,它既肯定身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存在,又对二者的关系作一元论的辩护.这是行不通的.科学主义并不是解决身 心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解决身心问题可能的出路是:宽容地看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之所以借用柏格森生命哲学作为批判唯科学主义的思想武器,就在于它是高扬直觉主义而对理智主义和科学方法进行批评的哲学。援柏格森生命哲学入儒,借以比较中西文化,批判唯科学主义,这是梁漱溟重建儒家形而上学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则是,他欲以生命哲学去抉发中国文化的价值,向人们展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真理”,将西方文化导向中国一路,以此证明儒家的人生态度具有独特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的思潮有其各自独特的方法论意蕴。这种方法论上的差异形成为一种学术传统与文化背景,影响着包括行政学在内的各门科学的发展。在行政学研究历史上,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学者恪守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传统,而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等时期的学者则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使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中国行政学的发展要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要求我们做到行政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走出价值分析的绝对化和二元对立的误区,注重对影响人的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主义到人道主义——企业中的人与人格价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管理与人道主义管理都是以企业中的人为核心的。前者强调严格、精确、自律 ,后者强调人的抽象人格 ,主张尊重人 ,理解人 ,信任人 ,以达到理性自觉的境界。人道主义管理是更高境界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制度 ,但它以科学主义所达到的严格、精确为现实基础 ,所以 ,不能站在科学主义之外枉谈人道主义。人类社会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也不能逾越适当形式的科学主义的充分发展。中国企业没有经历严格、精确和自律精神的洗炼 ,因而必须脚踏实地地补足科学主义管理这一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学教育摇摆在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现实主义法学教育模式在2000年后作为纠偏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手段出现,其和科学主义之间强行扭合的结果,造成了浓重的偏实务技能的教育倾向,存在水土不服与法学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新近崛起的新科学主义与我国传统大学教育模式有较大亲缘性与融合性。在法学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应取新科学主义教育模式,重点采用基于德国模式的案例练习课教学法,扬弃美国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基础知识与智能训练并重,形成大学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在技能训练方面的合理分工;在保持大学教育独立自治的前提下,重塑大学法学院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包括传统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内的客观主义哲学认识论竭力主张创建一套精确的逻辑符号来完成对客观世界的描写,提倡将科学主义的方法论推广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去。通过对客观世界连续体的性质以及人类认知和语言的体验性、经济性的具体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对语言的模糊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纯粹的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值得怀疑和商榷。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主义思潮与教育实验科学化之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说,教育实验的科学化是指教育实验不断自我改进,以便更为有效地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的发展过程,它与科学主义有着严格的区别。现阶段对科学主义思潮的片面性应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客观地评价其对我国教育实验科学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