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族古代社会形态是如何演进的?或者说,傣族历史上是否经历过一个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说经历过这个阶段,看来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若说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何以在人们一致公认的封建社会时期,傣族社会中却有大量关于奴隶的记载?问题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对此,本文试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直到唐代时,傣族社会的最大政治单位还是一些由各酋长分别统治的部落.此后,约在公元九—十一世纪时,今西双版纳境內的傣族诸部落以及泰国、老挝北部的一些泰、老部落开始在互相联合的  相似文献   

2.
奴隶制     
一、奴隶制法学家佛罗伦提努斯曾将奴隶制界说为“一种据以使一个人处于另一个人支配之下的悖于天理的‘万民法’(ius gentium)制度”(《学说汇纂》1.5、4、1)。在非法学范围内,古人经常使用我们译之为“奴隶”一词(以及其词根绝非奴隶之意的词汇)的各种字眼,虽则并非出于粗心之故。其泛用程度远过于在法学范围中的使用。古希腊人的“奴隶”意义的词汇变化多端,他们在这方面的泛用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将此等词汇泛用于诸如黑劳士之类的具有其他奴役关系的范畴中,而严格言之,黑劳士与其主人并无财产性关系。又如,在古典时代的希腊文中,“杜洛斯”(例如,与“安德拉波顿”比较)习用于对比自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否经过奴隶制,是壮族史上一大悬案.解放以来,史家对此提出了不少见解,有许多真知灼见.然而直至今日,依然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壮族历史进程的特点把握欠准.壮族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其一,壮族社会的演进有自己殊特的条件和情况.其二,壮族没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无法记载壮族社会的演进情况.唐以前虽有郡县,然姑且羁縻而已,汉族史家鲜能深入"蛮荒"之地,故而史籍的记载支离破碎,甚而至于空白,无法给人予完整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汉文史籍,是很难作出准确判断的.本文拟采用民族学、社会学的方法,结合文艺学和语言学等,纵横比较,进行多层次、多梭面、多视角的立体研究,作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史书中对松赞干布的享年的具体时间的论述说法不一,这样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或观点。但总的来讲,各种说法之间相差一花甲或少于六十年。谈到松赞干布的享年问题,首先不免提出有关史书所说的差异。至目前为止,各家谈论松赞干布在世年代问题的文章中均有引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各藏文史书(《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除外)  相似文献   

5.
《民族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刊载了刘扬武同志《傣族历史上的麓川王都城城址考辨》一文(以下简称《考辨》)。这篇文章根据一些土城遗址、出土文物、民间传说以及部分汉文史籍,论证了明英宗正统年间麓川政权首领思任发建立的王都城城址,是位于今陇川县城南城子公社城子大队的红星、近引两个生产队的所在地(以下简称近引遗址),而不是今瑞丽县的广贺罕。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持相反意见,特提出和刘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先民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然而,对壮族先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发展进程,也就是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以及奴隶制的形式和特点如何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还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据我所接触到的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来看,我认为壮族古代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为此,本文拟就壮族  相似文献   

7.
关于松赞干布迁都拉萨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赞干布是公元七世纪叱咤风云的藏族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古代藏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各民族的许多专家、学者根据诸多史料,著书立说,研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历史功绩。前辈研究的辉煌成果,确实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8.
傣族的民居     
傣族的民居文/刀世勋图/刘增林傣族民居建筑形式,除具有代表性的干栏式竹楼外,还有庭院式平房、平顶式土掌房及罩笼式茅屋等几种形式。罩笼式茅屋,又称鸡罩房。这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单幢房屋,呈椭圆形,茅草盖顶,竹笆围墙或土基砌墙,开一侧门,屋顶安一个活动天窗,...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学研究中,大家都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理论根据。这个定义就是:“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但是学术界在对民族四特征理解上却有分歧。我们认为,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它并不等于方言。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凡某个共同体共同使用的语言就是民族共同语言。如把原始社会里的部落语言说成是民族语言。摩尔根认为部落和方言是  相似文献   

10.
傣族的节日     
泼水节:傣历新年这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节日。时间在傣历6月,公历四月中旬。庆祝活动三至五天。第一天叫“桑刊日”,意思是送旧,最末一天是迎接“日子之王”的到来,即新年元旦。中间几天是介于两年之间的空日。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点孔明灯及歌舞狂欢等。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着许多优美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凶恶的魔王。他自恃妖法过人,横行霸道,鱼肉百姓。但终于被他霸占的七位妇女  相似文献   

11.
傣族谚语     
一只蜜蜂酿不出甜滋滋的蜜, 一担水浇不完社里的菜地. 一根丝线不能织“筒帕”, 一根篾子不能编篱笆. 一棵竹子不能打坚固的坝桩, 一根线不能织捕鱼的网. 一股沟水不能汇集成大河,  相似文献   

12.
吐蕃奴隶社会约自公元2~3世纪确立至10世纪止,大体共经历了800余年。 一、关于吐蕃奴隶社会的一般概况 在敦煌古藏文史籍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时间可上溯到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聂塞时代。据载,吐蕃王朝建政以前,在西藏各地约有大小族部十余个。其中,苏毗部地当今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藏北地区,该部在达日聂塞或其先世为悉补野部首领时,曾经征服邻近的鲁雅部,将鲁雅部的一半土地赐给对他扩张地盘有功的降臣年即宗,并把原鲁雅部的明氏家族降为年即宗之奴隶。这是“奴隶”一词在古藏文史籍中的最早出现。又载,悉补野部(地当今山南地区雅隆河流域穷结、泽当一带),在达日聂塞为首领时,已发展为一支强大的地方势力。到其子朗日论赞为首领时,曾乘苏毗内乱之机征服该部,并为明氏家族解脱奴籍,将年氏家族降为奴隶。又对跋氏、明氏和嫩氏家族各赐奴户一千五百家,对次绷氏家族赐以奴户三百家。大致与此同时,朗日论赞还将后藏日喀则以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历史上壮族社会的奴隶制问题,史学界尚多争论,难得一致。有的主张,壮族在秋春至秦汉时期,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并进入奴隶社会,唐宋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有的则主张,壮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是自秦汉起,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有的又认为,桂东、桂中、桂南地区的壮族社会,于秦汉之际便进入封建社会,而桂南地区的壮族则从秦汉开始逐步进入奴隶社会。由于壮族社会的发展不仅同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的早晚及深浅程  相似文献   

14.
傣族干部刀安太同志,是云南盈江县新民镇乡党支部书记,最近被评为全省农业先进工作者。刀安太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参加生产劳动来领导生产。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肩荷锄头,腰插镰刀,一到村社,就直接深入到田间去,边劳动边做工作。干部说:“要找刀安太,到田里才能找到他。”群众说:“安太没有干部的架子。”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我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少数民族也都处于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先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在民族繁荣的基础上前进."(《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第17页)因此,研究佤族家长奴隶制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从实际出发,按照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工作,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四个现  相似文献   

16.
傣族的虎图腾朱德普拙作(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冲曾这样说过:‘’以上,我们谈及的蛇、鸟、狗、象、牛、狮,在傣族图腾史上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此外,山中的虎、水中的螺等,历史上都可能曾为图腾崇拜。曾经在傣族历史上值赫一时的麓)!1思氏,其三名曰‘思翰法’,...  相似文献   

17.
傣族自称为“傣”,“傣”是傣语中自由的意思。在汉朝文献中,曾记为“掸”或“擅”,与“傣”字音很相近。历代汉文史籍,对傣族的称谓繁多。汉代以前对傣、壮、布依、水、侗、黎等族统称“百粤”、“越人”。汉代文献对“越人”的西部一支(实际上是傣  相似文献   

18.
据史料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产里、百濮,以毒瑁,象齿、文犀等物入贡于汤”。产里即今天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书中所载的物品见于现存的傣族医药手稿中,是贵重的中药材。若以此手稿记载时间算起,傣医药也有千年历史。傣医药有以口头相传的,也有成文的医药手稿即“档哈雅”。方药在手稿中常以急用或缓用先后排列。也有在手稿中每页侧边标出“方名”或“病名”的,以便于查找。傣族医生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半医半农的医生,傣语称“摩雅”;另一种是既给土司养马治马,能  相似文献   

19.
爱水的傣族     
古往今来,水始终造福于傣家。作为生命之源,水维系着傣族人民世代的生存发展。我们祖祖辈辈环江河溪流而居,引“高山流水”浇灌肥沃的梯田。在过去不发达的农业经济中,出现了水磨、水碓等生产、生活用具。对于水的赞美,成为我们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精神世界中重要和永恒的主题。傣家人不仅把无数动人的颂歌献给它,而且还为它设计了迷人的舞蹈、美丽的传说,并为它规定了盛大的节日。没有哪一个民族给予水如此的厚爱,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比我们更能把水的实用性、神秘性、审美性与自己民族的社会内容和文  相似文献   

20.
傣族剪紙     
傣族人民不仅在織錦、刺綉等方面有独特的風格,就是剪紙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詣。每逢节日,傣族人民几乎家家門框上都貼有各种各样的剪紙条,迎風飘动,分外好看;寺庙里,剪紙就更多,不論是对联上或挂灯上,都有精致的剪紙花边作装飾,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簡直像剪紙艺术陈列館一样。傣族剪紙粗獷有力,不像汉族剪紙那样秀丽纖細。剪紙的内容多取材于自然界,有孔雀、象、馬、魚、鳥等动物,也有菊花、茶花、牡丹、菠蘿等植物,还有塔、亭、房等建筑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