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2.
刘小新  朱立立 《东南学术》2008,35(1):133-143
近年来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对"悦纳异己"发生的兴趣和相关文化论述令人深思.在我们看来,这种文化翻译和阐释实践不只源于学术热情,也是对当今台湾精神状况的焦虑与不满的表达:透过对"悦纳异己"的译介与阐释来介入当下现实,为重建族群之间、两岸之间、本土外邦之间的伦理性关系,寻找一种哲学伦理学的参照.从"怨恨现代性"的分析到对"和解"可能性的探讨,从"大和解"论述到"悦纳异己"说的引入,都表明当代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对"宽容"精神的坚持.这或许可以成为改变当前令人困惑的当代台湾社会状况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3.
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常常陷入殖民现代性和抵抗殖民的矛盾处境。殖民现代性无论如何现代,始终属于殖民统治意识形态,属于殖民统治体系和计划。身处殖民地的台湾知识分子必须通过反抗殖民意识形态获得主体性,建构主体性的思想资源包括民族精神知识传统和左翼思想。赖和的小说创作紧密结合了阶级与民族两个维度,以简明的殖民地叙事建构了一种抵抗美学,一种左翼的民族的抵抗美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深刻地诊断了现代性问题,他对现代性的看法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并深刻地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对资本的批判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这一辩证的态度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物化"两种形式的明确划界.同时,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摆脱资本逻辑操控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之路.马克思虽然把批判的基点放在经济事实的现代性上,但是在他的哲学中,经济事实现代性和文化观念现代性的双重批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的西方依然没有走出马克思所批判的现代性社会.马克思的现代性诊断给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提供了方法论遗产.  相似文献   

5.
<悖论的文化--20世纪末叶中国文化热点现象扫描>一书,从制度文化角度切入当代文化热点现象的分析与阐释,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透过制度与文化相互嵌套关系的分析,可以揭示其间的隐秘联系、错位与裂缝,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悖论的文化>一书分三个时段,对20世纪末的文化现代性问题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讨一是"启蒙的现代性",二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冲突和悖反,基本上反映了学界近年来现代性研究的两个理论焦点.在此基础上,著者提出了当代文化重建进程中知识人应有的精神准则,体现出一种反思、批判的学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台湾文学现代性研究框架注意到了传统的现代转化、殖民支配和本土性书写等维度,提示许多有益的思路;叶荣钟一系的汉诗写作,则在政治与文化的共生等方面呈现了自身展开的独特进路,并揭示历史和精神进展的内在动力。就此而言,叶荣钟等人的汉诗政治,有助于激发对台湾文学现代性问题的重新理解:首先,他以其汉诗实践超越了新旧文学的纠葛及自身思维中的紧张;其次,他的汉诗史观凸显一种批评的精神,勾勒了台湾汉诗的两种政治;再次,他的汉诗政治,以汉诗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共振拓展了反殖民的空间,并在对“文”的执着中试图完成精神上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代性"在中国仍是未完成设计的议程,因此用"公共空间"表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似乎更切题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文化"公共空间"以现代大众媒体、物质性的公共构造以及具体的公共文化事件,共同见证了中国"现代性"进程.而1990年以来对"现代性"的反思,则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化公共空间的裂变.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我国电视剧的艺术研究中,"审美现代性"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其中,现代性体验是审美现代性研究的逻辑起点;"春天中国"是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憧憬型"、"感愤型"、"回瞥型"是现代性体验的三种表现形态。就艺术研究而言,着意于审美现代性的现代性体验研究为分析和阐释"现代"这种审美新质预备了广阔的美学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这一概念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用法复杂,从语源学上来看,现代性作为"现时代的特性",它将一切价值的基点安置在现在甚至未来.在对现代性的客观含义进行阐释时,社会理论家们将现代性或者理解为某种历时性、区隔性的属性,或者理解为某种总体性社会状况,或者理解为某种新兴信念的初步实现.现代性所遵循的规范性内容是基于主体性原则以及理性的公共使用即合理化基础上的各领域的自主性.各种左派、右派等思想家对现代性的攻击和辩护则使得现代性呈现了内在弊病.通过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论战,在审美现代性视阈下的启蒙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意义得以充分凸显,并为重新思考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目标提供了一个观测视角.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文化冲突的表征和文学阐释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从解析现代性传播中的话语冲突以及现代性焦虑的形成和激化入手,能够更恰切地理解获取这一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确切地把握中国式现代性的文化表征。由此,可以在现代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相联系的阐释中,建构认识论的基础,提供方法论的启示。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是理解现代性之复杂性的路径,也是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之特性和丰富性的路径。无论"一体化"时期,还是"一体化"解体之后的时期,中国文学现代性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