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以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近代西方社会的救济思想开始影响我国。基督教对广州瞽童养教事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实现了从简单个体救助到群体集中救助的转化。其中,由美北长老会传教医生赖玛西创办的明心学校作为最早为瞽目儿童开设的专门学校,其开办改变了社会对瞽目儿童的看法,推进了近代广州瞽童群体养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被推上了基督教大学的领导岗位。在前途既不易推测,也无所依凭的情况下,各基督教大学华人校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所在学校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思想及实践。但又因他们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时代背景的影响,他们又有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创办中国的基督教大学。正因为如此,他们推动了基督教大学的中国化发展,为西方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发展、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崇信义塾是近代西方新教差会在中国创办的最早一批新式学校之一,同时也是民国时期著名基督教大学——之江大学的前身。该学校自1845年由美国长老会宁波差会初创,至1867年迁杭,更名育英义塾,发展到后来的育英书院,乃至最后升格为之江大学。其办学形态经历了从小学程度、中学程度直至大学程度的进化转变,实可作为基督教教育在华嬗变发展的生动诠释。此外,崇信义塾办学的诸多方面,如招生、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日常运行、经费收支等,都在当时的差会学校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可以说,崇信义塾的办学历史,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基督教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上,还是差会学校早期本土化进程中都具有典型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近代西方社会的救济思想开始影响我国.基督教对广州瞽童养教事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实现了从简单个体救助到群体集中救助的转化.其中,由美北长老会传教医生赖玛西创办的明心学校作为最早为瞽目儿童开设的专门学校,其开办改变了社会对瞽目儿童的看法,推进了近代广州瞽童群体养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新教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在吉林创办了许多教会学校,对吉林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传入山西后,在山西创办了不少学校。考察了基督教会在山西的办学情况,并从铭贤学校的学制及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师资配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教会学校在山西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聂乐信是丹麦路德会在近代中国东北开展传教活动的早期传教士之一,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她行医诊疗、开办学校、扶助孤幼、爱国护教,在把基督教传入东北的同时,也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当地,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教育家车向忱身负国仇家恨,于抗日战争期间在陕西创办私立东北竞存学校,安辑东北流亡难童,立志要为抗战培养革命力量,为将来的建设培养人才.竞存学校的创办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支持.在车向忱的带领下,东北竞存学校的学生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基督教会为了推进在中国东北的传教事业,兴办神学教育,这些活动在促进基督教在东北传播的同时,也为教会的自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非基督教运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侵略的深入,基督教会势力也得到飞速发展。据一九二三年中国基督教教会年鉴报告:“基督教在全国一千零七十三县中,没有占据的只有一百二十六县,其余都树了基督教的旗帜”。二十年代初,基督教(包括新旧教)在中国的信徒总数达到二百多万。教会在中国所办的学校更是取得惊人的发展。一八八九年,教会学校学生总数为16,838人,一九二○年则为245,049人,三十年中学生数  相似文献   

11.
论马礼逊《圣经》汉译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事业的一大成功的标志。它的完成者是 19世纪初来华的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出现 ,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也为后来的新教徒从事《圣经》汉译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12.
宁夏近代基督教史研究较为薄弱,且舛误甚多。宁夏基督教史始于1877年1月6日,在晚清先后经历四个阶段,即第一次内地会时期(1877~1895年)、宣道会时期(1895~1900年)、无差会时期(1900~1904年)和第二次内地会时期(1904~1912年);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宁夏的传教效果欠佳,这与接受方、传播方的因素均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 ,基督教 ①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 ,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 ,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司徒雷登是20世纪前半叶中美关系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复杂经历和多重身份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审视、研究。司徒雷登的宗教观与其创建燕京大学的历史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在民族主义日益兴起的中国,司徒雷登治下的燕京大学在日益走向"中国化"的同时,基督教在燕大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呈现出司徒雷登作为教育传教士的另一面相。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基督教对华传教战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传教士为中心、建立传教机构管理和资助下的教会、雇佣本地助手从事传教活动的旧模式被否定,建立自立和本色化教会的新理论逐渐形成.这种由西方传教理论家和来华传教士发展起来的理论,主张中国教会应走向自养、自治、自传之路,建立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相融合的本色教会.在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来华传教士通过教会合一运动、向中国教会移交传教事业等行动,将新的传教理论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西方侵略势力而来,新教传教士相继在华兴办教会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训练妇女基督教徒与神职人员。随着教会在华传教事业的发展,作为教会传教事业组成部分的教会女子学校成为教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女子学校虽是西方列强对华文化侵略的载体,但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代潮汕女子教育是由传教士在潮汕开办教会学校首开其端的。20世纪初,在女权运动的强烈呼唤中发展为本土自办的女子教育,并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近现代潮汕女学的兴起和发展,既是时代变革的产物,也反过来对潮汕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斌 《南都学坛》2006,26(4):33-38
19世纪中后期,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的研究就已开始,但是研究主要局限在传教界,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教的需要,学术性不强。20世纪前半期,传教界、医学界从传教史和医学史的角度对教会医疗事业做了研究。20世纪后半期,宗教史、医学史、历史学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会医疗事业及其影响做了研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