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秘密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这一时期的秘密社会进行专题研究 ,于深化抗日战争乃至中国近现代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然而 ,这一领域还存在着许多研究的薄弱环节、甚至空白。在对抗日战争时期秘密社会的研究状况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避免“还原式”研究、应突破”社会史 ,忽视政治”等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贵州会道门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明清时期相比,这一时期贵州会道门具有6个明显的特征:一、名目繁多,信徒数量庞大;二、分布地区广泛;三、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会道门关系网络;四、成员构成复杂;五、组织结构更趋严密;六、具有强烈的政治依附性.  相似文献   

3.
对秘密社会的争取与改造,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秘密社会的认识与策略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主要特征包括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对秘密社会成员加以区别对待、注重对秘密社会成员的改造、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等方面.毛泽东关于秘密社会的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毛泽东个人的创造性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德教在东南亚濮文起本世纪30年代末,中国广东潮州出现了一个名叫德教的民间宗教组织。40年代后期,德教开始传入东南亚,并迅速兴盛起来,成为当今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宗教社团,其社会作用已引起海外学者的瞩目。德教创立于1939年,创始人为广东潮阳县商人杨瑞德。...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时间问题,首先介绍了以往学术界的三种说法,并重点就新疆伊斯兰教传入上的“唐代说”列举了诸多史料以佐证,从而认为该教传入新疆地区至迟不会晚于公元10世纪上期,但这只是一个“时间下限”,而《旧唐书》关于“开元初(713)大食遣使来朝”的记载则应确认为伊期兰教从陆路传入我国的最早时间,这也是该教传入古代新疆地区的“时间上限”。  相似文献   

6.
早期革命武装与农村秘密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革命武装的存在和发展 ,是以偏远的农村为依托 ,广泛存在的秘密社会势力便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概略地说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与秘密社会的关系经历了联络和利用、争取和收编、改造和取消三个阶段。与此同时还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 :重视阶级分析 ,取得秘密社会的情感认同 ,使他们接近和加入革命队伍 ;打入秘密社会内部 ,争取其群众 ,孤立其首领 ,分化其组织 ;“大股拉 ,小股打” ,“听招呼者拉 ,不听招呼者打” ;先争取收容 ,后教育改造。随着革命武装的发展 ,在革命区域内 ,秘密社会势力大部分被引导和消化为革命的力量 ,少部分则被取消。  相似文献   

7.
道教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大量史料对鲜为谈及的道教在云南传播与发展的历史作了说明。作者认为:道教在蜀中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教时即已传入云南并对早期云南文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南诏、大理时期道教对云南的统治者及广大群众均有一定的影响,并经过云南传入了东南亚一些国家中;蒙元明清时期,道教在云南继续发展并衍生出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宗教组织;近代以来云南道教开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8.
张歌 《理论界》2014,(4):121-124
桑海帝国灭亡之后,西非内陆原帝国疆域内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权力真空。这一时期这些地区的伊斯兰教的传播进程不仅没有随着官方支持的消失而出现中断,反而开始了直接深入民间的探索。伊斯兰教教士开始成为西非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中介者和调停人,这种作用增加了教士们的威望,扩大了伊斯兰教在民众中的影响。伊斯兰教在当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教团组织开始普遍出现,并随即同苏菲主义相结合,十七、十八世纪苏菲主义教团在西非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改革主张已经开始由教团的成员们提出。  相似文献   

9.
秘密社会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也是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存在与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极大,波及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影响到政治、宗教、文化及法律的制定等等。中国的秘密社会,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史学家、社会学家及文化学家的关注,并成为历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拟对中国秘密社会产生的根源与特点问题,发表一些粗浅意见。一、秘密社会产生的根源旧中国的秘密社会,是泛指那些为了某些政治、经济或信仰等原因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按其组  相似文献   

10.
秘密社会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中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中共从陈独秀、李大钊到毛泽东都曾经对秘密社会作过系统研究,并为正确处理秘密社会问题作过长期的坚忍不拔的努力,创造了解决秘密社会问题十分丰富的经验.本文拟对大革命时期中共在探索解决秘密社会问题政策策略形成中的早期理论和实践及其功绩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正> 明清之际耶稣会来华传教,基督教与儒教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实质性的、平等的接触.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这么一批进士级的士大夫领洗入教,成为中西思想交流史上很有影响的士大夫基督教徒.应当说,出现这种情形的历史条件和机缘是不多见的.从中国方面来看,以儒教为核心,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为补充的宗教意识形态,有着“包容”、“调合”外来宗教的禀性和传统.除此之外,明清之际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宋明新儒学经过几百年的演进,已经走入末途,流于空玄,满足不了维系一个官僚大帝国的意识形态需要,这使得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而基督教的传入似乎恰恰契合了这一思潮.自十八世纪中叶起,开始了百年禁教时期,这一时期的结束又是以帝国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代的红枪会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枪会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中原及华北地区的乡村民众自卫武装组织.它起源于民间秘密宗教八卦教系统,继承了八卦教流裔大刀会、义和拳的组织传统,在金钟罩、硬肚,仁义会等秘密社会组织发展融汇的基础上形成.20年代曾一度掀起了一场以红枪会为主体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以及盗匪劫掠的群众性武装自卫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促进北伐成功,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作出一定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拟对20年代红枪会运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贵州发掘出土的汉墓遗址中,多处发现古筝弹奏陶俑,说明早在东汉时期,古筝就已传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但考察贵州少数民族乐器,并未发现古筝这一品种.这是古筝跨文化传播无效的一个案例.这与古筝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民族和阶级壁垒有关,也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某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西方教"是道教,于是有必要对此观点进行重新辨析.从文本来看,其有"佛教、佛法、释教、释迦"等字眼的大量内证;再结合佛教史实际情况来看,两汉之交时佛教传入中国,这与小说中"明、章释教开"、惧留孙"入于释教,大阐佛法,兴于西汉"正好相吻合.通过分析西方教的教义、所属物品等本质性的东西属于佛教特有,推论"西方教是佛教前身"的观点站不住脚,最后得出"西方教是佛教"的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随着矿禁的开放,贵州的采矿业有较大的发展,成为贵州封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铅矿开采在全国居于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这一时期贵州矿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了解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贵州城乡生产关系的转化演变,都很有意义。一、开放矿禁的政策,促进了矿业生产的发展清康熙至雍正年间,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围绕着继续禁矿还是鼓励开矿的问题,进行了一场政策论战,最后开放矿禁的政策被采纳。当时,贵州的一些地方官吏秉承清王朝的旨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澳门天主教的传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澳门并持续发展。这一时期,澳门主教区成立,天主教各大修会耶稣会、方济会、奥斯定会、多明我会等纷纷驻足澳门。澳门天主教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澳门成为各修会对中国及远东地区传教的基地,使远东地区天主教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昌奇 《江汉论坛》2003,2(11):49-52
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马克思的三大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是马克思思想成形的十分重要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撞击.通过批判,马克思开始找到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并深刻地影响其后的思想发展.《手稿》是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急剧撞击的文本记录,显现为马克思三大批判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郑京辉 《河北学刊》2013,33(1):154-158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是在农村经济衰败以及畸形商品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下,作为挽救农村经济方式之一传入的。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学发展传播迅速、规模大,研究方法、对象多样。也正因救济农村经济的目的性大于学科建设,故这一时期的中国农业经济学并未形成相对统一完整的学科体系,仅仅是处在传播、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脱贫是贵州民族村寨发展的优先问题。根据规划,2020年,贵州城市化率将由现在的38%提升到50%。脱贫问题则应在这一时期基本解决。贵州村寨与北方农村相比,有着突出和鲜明的资源优势,这就是它拥有的非常优质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景观和地理环境条件;同时,它的民族文化资源保存得相当完整。在当代,经济绿色化已成为各国共同接受的发展方向,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