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洪源 《21世纪》2000,(3):11-11
冷战结束后的过渡时期,以经济利益、国家利益、地缘战略利益至上的大国关系的调整,决定了台湾问题成为亚太格局过渡中的转折点,它具有了既体现原格局构造之下的传统冲突,又有了未来格局大国关系的基本雏形。我们立足于在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中来解决台湾问题,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中国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台湾的巨大战略价值台湾是中国大陆架东南部最大的岛屿,是第一岛链(日本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重要的一环,它也是中国通向太平洋的战略中枢,亦位于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心位置。以台湾为中心,以一…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外交思想中的大国伙伴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国际格局进入了由单极向多极的过渡时期 ,各大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 ,以期在变化了的国际格局中争取更多的利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推行了大国伙伴战略。伙伴战略的推行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外部原因是国际格局的变化 ,内部原因是国家利益的驱动。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伴随世界权势格局尤其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多事之年",为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压力,中国需要将已有的"文化-公共"外交进行战略化考量,以消除国外民众和舆论对中国的误解以及预防性形象构建为战略目标,并通过不同战略手段的运用,探寻中国的"文化-公共"外交战略,实现进一步持续性崛起。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国际格局转型带来了美国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系列变化。它集中地反映在两极瓦解之后的欧洲局势,尤其反映在美国的欧洲盟国对北约的态度波动及美国如何维持北约运行上。而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行为体尤其是大国的国际战略演进,都是随着国际环境变化,通过应对重大国际问题运行来体现的。冷战后的欧洲重大安全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关乎科索沃问题上不同国际行为体的意愿差异与竞争;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领导的北约没有停止东向发展的步伐,在国际政治经济发生激烈变化中与俄罗斯等相关国际行为体的交锋集中体现在乌克兰危机的酝酿、发展上。科索沃问题与乌克兰危机看似无关,实际上是由美国的跨大西洋同盟战略变化这个轴线来串接的,也反映了冷战后新旧国际格局转换的基本轨迹,表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格局处于两种趋势三支力量角逐的态势中,不能简单判定多极化趋势明显,也不能认定当代国际格局就是多极格局、就是单极格局。  相似文献   

5.
以技术革命为引擎的经济全球化推进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不同类型经济体在世界贸易、投资格局中所占份额此消彼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腾飞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区域性崛起的成功事例。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国际环境变化,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为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缓解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约束;突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视角,进行了中日战后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战败国日本何以在战后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而战胜国中国何以经过了近30年经济建设却仍然贫穷落后。结论是:国际环境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是最主要的国际环境;战后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使日本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但却付出了政治上矮子的代价,使中国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但却付出了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的代价;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变化,经济大国的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而政治大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向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迈进。  相似文献   

7.
1989年底以来,国际形势出现了两个突出的变化:一是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而新的格局尚未建立,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间的动荡之中:二是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国际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频频得手,继东欧剧变之后,苏联一步步走向解体。在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将会移向中国。美国的当权人物登台亮相,宣称要“和平演变中国大陆”,说什么“中国拒绝放弃共产义主制度,是对亚州和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协”。在“和平演变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  相似文献   

8.
对于国际格局的认识与判断是我国国际政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也是我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冷战结束后 ,国际格局是单极、两极、多极抑或其他 ?围绕国际格局的变化引起广泛的争论 ,其中国际格局多极化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多极化问题的提出为分析的起点 ,进而分析多极化的内涵以及多极化与和平发展的关系 ,最后阐述多极化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很多,变化不定的国际格局、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斗争、武器失控与军备竞争等一类的问题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国际格局变化不定,是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活跃在国际格局变化中各种力量的较量在历史上常常引起战争,当代国际格局的变化蕴涵着危害国际和平的不确定因素。霸权主义不仅导致追求霸权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战争,而且引发包括恐怖主义这种极端形式在内的各种反对霸权主义的战争。历史上,军备竞赛活动是重开战端的前奏。武器扩散与军备竞赛是幕后的战争,影响着现有的国际格局均势,客观上将为某些国家或集团谋求在国际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贸加工业与世界产业链形成了转移、承接关系.中国加工业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在未来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确立自身的位置,取决于跨国公司对中国现有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发现与依存.中国与其他同类型国家投资环境的变化,使跨国公司不断地调整投资布局,通过产业链的收缩与延展,影响中国加工业的未来.中国企业也应在这种依存关系中,适时调整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与姿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国际关系因此迅速发展变化 ,显露出一系列鲜明的趋势和特点 :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民主化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迫切需要、“双赢”关系将取代“零和”关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下降、共同利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综合安全战略将取代单纯军事安全战略、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国家主权面临冲击和挑战、国际行为规范化日益加强、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更为强劲。适时调整过时的外交理念 ,努力改变不当的国际行为 ,积极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应该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战略,从2000年实施以来,经过启动阶段的初期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战略部署和安排,2006年起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在启动开发的坚实基础上,在党和国家以及其他发达省区的支持、帮助下,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大规模开发必然带来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变的国际体系,加之中国自身的实力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得国家利益的界定和外交战略的定位十分困难。正确区分中国的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和无关紧要的利益,是中国外交战略定位的前提。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中国的外交战略定位应该坚持: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以亚太地区大国为基轴,进可由地区政治对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发挥有力影响,退可以稳定国内政治,形成国家政治、地区政治、国际政治和世界政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从全球化视域出发,大片叙事具有开阔的空间跨度和跨文化交流的话语特征,最能够代表和体现一国电影生产的规模、话语形态的特色和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近年来,一些国外引进大片的上佳表现,充分证明了大片叙事的文化与艺术魅力。与之相较,中国式大片则缺乏作为全球大片的底蕴和经验。在故事题材的选择与讲述、话语形态的建构与组织、话语策略的安排和运用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在叙事空间视野的开拓上,尚缺少一种全球化眼光和话语策略以及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艺术想象力。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式大片要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需要在加强话语形态建构的全球化定位和深化影片故事讲述的普遍价值意义上下功夫。大片要在艺术情怀的追求上着眼于世界文化格局,致力于民族文化特色与世界各民族文化需求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大,两岸关系基本格局正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实力因素是解决两岸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也容易造成实力"困境"。因此,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使用实力,以发挥其最佳效益,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门艺术。"巧实力"战略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投资发展,是我国继续对外开放所实施的新战略。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经济危机蔓延、贸易保护主义肆虐的态势下,特别是在我国众多涉案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重创的情况下,如何博弈贸易保护“围剿”并实现走出去发展的问题,已经急迫地摆上了国家的战略日程。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走出去”投资发展,才能融入经济全球化;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企业提供并由消费者感知到的价值及相应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以形成由一个不同战略路径选择构成的战略,其中经常被提到的有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中国纺织服装业利用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供给的比较优势,实施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埋下了隐患。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实现对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有机整合,并形成混合型战略,将是使中国成为纺织服装强国的最终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邓小平的领导下通过对当时国际战略态势的洞察和分析与时俱进地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战略。一是改变了过去曾一度认为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判断;二是改变了“一条线”的战略,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本文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了这一战略转变更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际驰名公司结成技术战略联盟是公司获取高精尖技术的重要战略。它们在华投资采取区位优势的策略,具有其独特的战略,既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调整与提高,又会带来负面影响。我国企业要借鉴其先进的管理办法,搞好科技合作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确立大学语文的边界与版图形态,需要处理好工具性与价值性、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多种矛盾关系。大学生关于语文意义和边界的想象,透露出他们渴望超越工具性层面,获得意义关怀、培养世界眼光的愿望。大学语文的教材创新呼应了大学生的渴求,从叙事主题、叙事逻辑和叙事策略上重构了这门课程的版图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