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扬运河     
通扬运河贯通江苏省南通,扬州2市的人工河道,古称邗沟,为南通,扬州2市及其沿岸各市,县的主要航道,延伸于江苏省长江北侧,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前141),  相似文献   

2.
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将文化空间的维度与运河文化带的文化空间予以对应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扬州段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空间维度分为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通过文化空间维度的分析对扬州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即实现文化空间实践的标准化、提高文化空间实践与表征的匹配度、提升空间表征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扬州市是国家1982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末年鲁哀公九年(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邛城、开邛沟,从此开始了扬州市的发展史。汉时先后称广陵、江都、邛江,长期是王侯的封地。东晋南朝置南兖州。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扬州,治江都,始有扬州之名。  相似文献   

4.
湘军与哥老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老会向湘军的渗透哥老会刚产生时,不过是长江上游四川一带的地方性秘密组织,它之所以能迅速向长江中下游扩张蔓延势力,与湘军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哥老会传入湘军,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随湘军的招募而流入军营。王运《湘军志》:“哥老会者,本起四川,游民相结为兄弟,约缓急必相助。军兴,而鲍超营中多四川人,相效为之,湘军亦多有”①;车宗棠奏称:“鲍超籍隶四川,而流寓湖南最久,……所部多悍卒,川楚哥老会匪亦杂厕其间”②。李榕也说;“窃按蜀中尚有阳略会,军兴以来,其党多亡归行伍,十余年勾煽成风、流毒湘楚,而变…  相似文献   

5.
呕心《字贯》家破身亡─—语文学家王锡侯事略舒宝璋王锡侯,字韩伯①,室名“三树堂”②。康熙五十一年(17l2)生于江西新昌县棠浦(今江西省宜丰县棠浦乡),有棠浦江(今名棠浦港)纵贯其间。这时,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名官员学者奉康熙帝之命,着手编纂的旨在...  相似文献   

6.
古代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有三大入海通道:天津通道,北运河、南运河在此与海河联结,通向渤海;江浙通道,大运河沟通淮河、长江、太湖三江、钱塘江入海水道;宁波通道,浙东运河北接大运河,东与涌江、姚江相汇后在宁波入海。  相似文献   

7.
徽州人物 马曰瑭(1688~1755年),字秋玉,号懈谷。其祖父马承运自祁门城里迁扬州,居东关街薛家巷。马氏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其弟马曰璐(1695~1761年),字佩兮,号南斋。兄弟互为师友,人称“扬州二马”。  相似文献   

8.
《康熙大帝》的意义──兼论“大众文学”的历史走向陈继会,陈贞权(郑州大学)(河南日报社)历史小说的繁盛是近几年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潮涌潮退,鱼龙混杂,其间自不乏滥做者,但也确有不少呕心沥血之作,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凡一个画派的形成,无不与商业经济的发达有关,清康乾盛世。政局稳定.以业盐为主的徽商们移居扬州。使扬州成为东南的一个大都会。随着经济的发达,必然带来艺术的繁荣,当时,全国各地的许多著名画家被扬州的繁华景色所吸引,纷纷云集扬州。于是产生了“扬州八怪”(我不太赞成称“扬州画派”)。到了晚清,上海取代扬州。成为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于是。全国各地画家又云集上海,形成“海派”。当然,“海派”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扬州画坛的彻底裹落。  相似文献   

10.
论明代之邸报周桂林(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明代是中国手写新闻传播时期的一个重要朝代,多种报纸散见其间,诸如朝报、京报、塘报、牌报、邸钞(亦写为邸抄)、急选报、日报传抄等。我国新闻史学家把古代的报纸概称之为邸报,多数学者认为它存在的时间跨度应是起唐讫清,亦...  相似文献   

11.
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商研究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受到海内外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大陆史学界的成果与日俱增,这端赖于新史料(如徽州乡土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利用。如所周知,在明清时期,“徽之富民尽于仪、扬、苏、松、淮安、芜湖、杭、湖诸郡。以及江西之南昌,湖广之汉口,远如北京,亦复事其家周而去”①。不过,以往对于上述各大都会中侨寓徽商的研究,除了个别城市(如扬州)已有相当详尽的研究成果外,不少城镇还是语焉不详,甚或仍用空白(如淮安)。这同样有赖于新史料的搜集和利用。笔者近年来两度前往淮安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峡州、江陵府、岳州、复州、鄂州、汉阳军、兴国军、黄州、蕲州、江州(彭泽县除外,下同)分列长江中游两岸,这一地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是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本文探讨其商业贸易的发展状况及特色。一、商业都市繁荣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宋代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域。宋代学者杨时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夫荆湖,望高地重,譬之据九达之衢,舟车之会,四方百物,盖衔尾结辙而至。明玑翡翠,夜光之壁,照乘之珍,为不乏矣。有人于此持千金之资,坐市区,售奇货,宜元不获也。”①这段话概括说明了长江中游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13.
宋代江苏境内漕运工程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中叶以后,长江下游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和重要粮仓。两宋时代,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无疑,在这片经济区中,江苏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农业中的稻米为例,苏州一地稻田面积仅三万余顷,而稻米产量竟达七百余万石,东南地区每年“上供”的六百万石清粮,基本由该地提供。出于联系政治中心与东南财赋区的需要,江苏地区又同时成为港运的重要流转地。自大运河开通后,流经江苏境内的主要运道有淮河、楚扬运河、长江与江南运河北段,由于各段河床的起伏加上来金之际黄河改道(夺准入海)的重大变迁,使得江苏运段的水情变化十分复…  相似文献   

14.
李治安 《文史哲》2023,(1):57-73+165-166
大运河的修凿和营运,既是帝制中央集权贡纳漕运的新发展,又是中古经济重心南移和北、南政治、经济中心错位的派生物。维护南北政治统一,促进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地缘整合,推动中古南方、北方经济社会的结构性演进,大运河的历史功用无与伦比。它还是贡纳体制与民间商贸的混合体现,非常有利于6世纪以后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南传和江南的逐步开发,有利于拉动商贸商帮、催生北方运河城镇和辐射带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也有利于以运河为南北通道的全国性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大运河居古代重大水利工程之首,堪比大禹治水,堪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因贡纳体制等时代局限,中古大运河前七百年利大于弊,后五百年弊大于利。元代海运未成之前,其利大于弊。海运已成及大航海时代到来之际,统治者废止海运而一味固守河运,其滥用徭役,漕粮、耗米、造船、官吏侵蚀等成本代价甚巨,损害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等负面影响凸显攀升,自然就弊大于利了。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称谓的历时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本是对京杭大运河,或称南北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的一种简称或泛称。冠以京杭二字,乃是近人对运河南达北至之地的标示和指称。大运河的称谓,最早始于宋人。在需要具体指称时,宋人主要是以行政区划或某个地点作为划分运河段落的标准。宋元以后,人们又以地理的相对方位来指称大运河。对大运河的每一段,人们都有异称。  相似文献   

16.
杜荀鹤生平考证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双喜 《兰州学刊》2006,(12):142-145
晚唐诗人杜荀鹤于大中后至咸通初与顾云等共读九华,咸通二年到十一年移隐庐山。广明元年冬到次年春,杜有扬州之游。中和元年秋,杜荀鹤往成都赴举,二年春回,由于兵乱,绕道遂州长江县。  相似文献   

17.
《中州集》文献失误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集》文献失误琐考胡传志《中州集》之失误,有些是史实错误,有些是传写刊刻而致误。现以原书卷次为序,罗列于下,以供学界参考。卷首金显宗诗《赐石右相琚生日之寿》题下小注:“大定辛酉承华殿书。”大定(1161-1189)为金世宗年号,其间无辛酉年。考《...  相似文献   

18.
清朝政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实行开海政策,设立四个海关,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作为一衣带水邻邦的日本,与清朝的贸易开始出现活跃之势,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虽然其间清朝又颁行了禁海令①,而且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只在广东一地与外国贸易,但清日贸易并未受到影响。本文不探讨清日贸易的进出口情况及其变化,只就清朝政府如何进行对日贸易管理作一浅析。一、设立海关,委以关差海关作为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四个海关设在“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浙江之宁波,江南之云台山”③,同类意见见于当…  相似文献   

19.
黄意明 《江淮论坛》2007,(3):116-123
先秦儒家关于关于“情”“欲”问题的看法,近来颇受学术界关注。考诸先秦儒家原典,“欲”“情”“知”三者常交织在一起,成为人性的内容。本文辨析了其间的关系:三者之中,“欲”是最基本的,相当于一种原初意志和生理本能,又可分为道德之欲与生理之欲。由“欲”而“情”,欲望的实现,引起情感的满足,两种欲望对应两种感情。“知”则对“情欲”进行调节。一些学者(以苟子为代表)不承认有道德情欲,故特别强调“知”的作用,以理性调节情欲;而另一些哲人(如孔孟)则重视道德情感也兼及“知”(智)。  相似文献   

20.
“千古风流之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清康熙、乾隆年间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徽商。一部描写扬州乾隆时代实况的《扬州画舫录》,其中记载的徽商和徽籍文化人占着很大的比例。在我国画史上有着较大影响的“扬州八怪”就有其中两位徽州人,一个是休宁的汪士慎,一个是歙县的罗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