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毛泽东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建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也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也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先驱刘焱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奋斗经验的宝贵结晶。在开辟这一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已是人...  相似文献   

3.
<正>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道路创立、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全党同志在实践上继续坚持这条道路,并对这条道路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小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成功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继而在理论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八十...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依据,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的形成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以毛泽东向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的理论,是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精神:理想、首创、奉献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国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取得胜利的伟大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 ,摸索出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一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孤悬海外的琼崖革命 ,之所以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琼崖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 ,坚持不懈地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积蓄、壮大革命力量 ,使革命力量最终从劣势转变为优势 ,从而为夺取城市 ,最终夺取政权准备了条件。以 192 6…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 ,于 2 0 0 1年 6月 14日至16日在什邡市举行了以“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现将讨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和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一 )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与会者认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是党 80年辉煌历程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在 80年奋斗历程中 ,我们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创立的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和邓小平开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产物,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当中比较早的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领导权问题、武装暴动问题等方面有独特的观点和主张,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开创性探索,他的探索形成的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对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和土地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也是寻求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好方法.毛泽东创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对中国国情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研究而作出的,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在探索中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中国农民问题上 ,先后在湖南、广东、上海、湖北等地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 ,不断积累经验 ,并进行系统总结 ,形成了一套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他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策略是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这些思想 ,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党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重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过去,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还不很充分,论著亦不多见。本文意欲对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形成进行某些探讨,以求更深入一步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更具体地探索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自创立的。在这条正确道路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国际的态度究竟如何?它曾经起过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想就目前所能看到的历史资料,作一初步探讨。(一)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完全失败,到1928年6月中共六大前夕,在这一时期中,共产国际虽然强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但其根本方针却是发动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工农武装暴动,以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并错误地反对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在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多次强调,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基本的、内在的社会经济内容”,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大胆而坚决地贸彻执行武装工农群众的政策”。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把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揭示了人民战争的实质是依靠人民,人民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骨干力量是人民军队,而且阐明了我国人民战争的道路即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很好地实行人民战争,他还系统地概括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7.
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基本形成时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笔者认为,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应为1927年初至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世的这一段时间。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在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农村建成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强大阵地,借以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改变敌大我小、敌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表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系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6-16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记录这段峥嵘岁月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