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正确分析和解决了一系列发展中的民族问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多民族的实际,在认真研究马恩列斯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正确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实施,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为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提供了法律保障.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目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指导下,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得到了逢勃发展,为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使全国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族问题,从古到今是困扰许多国家的最头痛的政治问题之一。世界上所谓"单一民族国家"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是一部充满民族矛盾、斗争、冲突和战争的历史。民族自主是各民族的基本权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保障少数民族权利、避免和缓解激烈民族冲突的一个重要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视和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普遍原则。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写进了宪法,从而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在民族问题上,中国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政治史上是一个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我国60年来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文就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论题展开探讨,阐明了政治文明的概念、内涵,并从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角度对民族区域自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这一论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哲学和法学理论中的价值论为参照 ,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价值关系的两个层面 ,从形式上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内容 ,提出了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和完善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淡化民族自决观念,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法律原则。在长期的发展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很好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但在当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的治理当中有弱化乃至缺位的趋势。目前,民族区域自治亟须厘清少数民族的权利问题,通过制度供给和修法,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满活力,从制度上确保民族地区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正式确立为新中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这一重大抉择既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伟大创举,又是顺应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邓小平的民族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经济思想,他赋予“民族经济”以新的内涵,扩大了其外延,认为“三资企业”也是民族经济;以“着眼于把民族地区发展起来”作为民族政策的目标和判断民族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改革开放,民族才能发展进步;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沿海要帮助内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民族自决"向"民族自治"转变;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努力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新中国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和政策。不仅解决了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民族问题,而且为中国整个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一般理论与方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转变过程。作者指出,造成民族政策转变的原因在1983年李维汉同志给中央领导人和邓小平同志的信中有说明,一是由于我国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杂居和交错而居,二是我国是在党领导下各民族平等联合建立的共和国,没有经历民族分离。此外,毛泽东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和建国前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显得异常严峻和十分薄弱,突出的表现在:生态环境主要组成要素问题突出,表现在植被衰退、土地退化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调节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等服务功能下降;生命支持系统受到威胁,生态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受到削弱。本文认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救济体系,其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其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之根本救济模式;其二,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之现实化救济路径;其三,完备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之应然化司法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论文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 ,回顾了民族区域自治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几十年的实践 ,论证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文章还结合剖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的问题 ,初步探讨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正当性、民族自治地方建置、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民族法制建设等领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对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族群问题,是理论界一个非常热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始了对"族群"的研究,"民族"和"族群"之争愈演愈烈。这种类似于百家争鸣的学术争论,有利于我国相关学术理论的发展。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角度下该如何看待"族群"问题呢,本文做一浅层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族区域自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民族区域自治要从完善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确定自治条例的立法基础、完善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监督环境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组织保障、自治实现形式、自治机关民族化和自治机关设置、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及政策等方面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与发展。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及实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加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权利保障和自治权的行使,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自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在青海实施这一制度,为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制度保障,也对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制度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