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成为广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广州实际出发,就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了广州重大的历史使命,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要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把广州建设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新的发展定位要求广州要肩负起服务全国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广州服务全国的基础现状,提出了广州服务全国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最后就广州服务全国提出五大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最大的城市代表。目前,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和广州,广州是唯一的省会城市。可以相信,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4.
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将广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广州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机遇。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总结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伟大意义,然后结合广州发展实际,对广州未来发展定位和城市功能作具体解析,最后抽炼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五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实施“泛珠三角”战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拓宽发展空间、整合资源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对于推动华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从总体上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扩大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省经济发展腹地,强化珠三角在华南经济圈的强势地位。迄今,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京津唐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与其他两个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但各城市各自为政,竞争力受到  相似文献   

6.
李树琮 《城市》2004,(4):17-18
一、大城市圈经济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阶段的体现和必由途径 据统计,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三大城市圈(群)人口只占全国的7.5%,土地占全国的1.24%,但GDP却占全国总额的30%,引进外资占全国的73%.这一事实,突出地表明了大城市圈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其核心地位又是何等的凸现.  相似文献   

7.
左正 《城市观察》2009,(2):33-48
本文对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有能影响全国的综合实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即腹地资源。后者恰是广州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存在的“软肋”。文章提出借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契机,深化广州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展八大战略腹地,把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8.
李超 《城市观察》2009,1(1):94-100
国家正式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引领支撑未来全局性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着眼于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与定位,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手段强化城市群合作,强调珠三角对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对提升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应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优势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广州的服务业辐射水平,同时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战略定位上,广州可凭借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行政、文化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管理营运中心和支付结算中心、华南地区银行业务中心及金融创新基地、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与保险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和商品期货交易中心,以及金融教育与资讯中心.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刘嗣明 《城市》2007,(12):18-21
近年来,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的亮点。武汉。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中部地区惟一的特大城市。也采取了种种发展总部经济的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激烈的总部经济竞争中.武汉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无论是在资本、技术、人才方面,还是在城市辐射力方面均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方面最近在北京发布的首部《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显示:“总部经济”已日趋在中国走红。诚然,“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升级,推进了区域经济的辐射发展,已成了国内区域性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据悉,目前国内经济超常发展的前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总部经济”已经初露端倪,而且形成了以这些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三大区域“总部经济”带,而其中最为抢眼和瞩目的是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地区总部,已在这些城市或经济圈崛起,且已成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邢华  都乐洋  那子晔 《城市观察》2021,74(4):105-116
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体系构建的背景下,城市网络研究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创业板企业子母公司城市分布联系表征城市网络,依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量化分析,研究了2004—2019年全国城市网络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城市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网络呈现复杂化、连通化、多层次的发展特征;(2)全国城市网络重心由东南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3)经济实力显著影响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地位;(4)区域协同发展导向推动全国城市网络演进.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经济整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金明 《城市》2009,(1):3-6
在经济发展中.由特大城市或城市群所构成的区域的经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区域间的竞争正逐步取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成为竞争的主体。相对国际水平而言.我国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总体实力还不够强,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据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上海和北京这三大城市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为1.8%、4.6%和2.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支撑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区域交通发展战略。通过交通现状调查,机遇挑战分析,提出了构建双港双高交通体系的发展战略,即:以世界级的空港、海港为龙头,以内外衔接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为支撑,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立足珠三角、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南方交通中心。  相似文献   

15.
桂喜民  申有顺  赵海军 《城市》2007,(12):26-29
中心一边缘理论认为:中心是发达的.边缘是落后的.边缘依附于中心.处于不利地位。但笔者认为:中心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边缘也有其优势。位于几个经济中心之间的边缘城市也可以成功崛起.成为半边缘城市.并产生次级经济增长中心。笔者在对晋冀鲁豫接壤区的13个城市的研究中发现.邯郸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第四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其在长江三角洲大发展中所具有的龙头地位、作用将愈发突出。上海需要有多个不同定位、各具特色、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辐射中心,这样的区域中心应该集展示交易、商务商贸、旅游观光、餐饮娱乐、酒店住宿、中介服务、办公居住等功能于一体,不仅对联系紧密的外省市甚至有关国家有着极大的吸引作用,也为上海开辟了一个展示城市经济建设成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郑德珵  孙路  刘璟 《城市观察》2010,(4):125-133
广州被中央定位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明确了广州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广州必须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投资,以实现国家中心城市所具备的指标。因此,如何解决巨额投资资金来源急需探讨。本文分析广州融资体系的现状,提出广州需建立一个传统模式和资本市场新模式双结合的现代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婕  滕丽 《城市观察》2014,(5):85-95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经济高度聚集的区域之一,环境问题凸显,城市空气质量备受关注。基于2002~2011年珠三角9城市空气污染指数,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空气质量溢出特征,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珠三角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珠三角2002~2011年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空间上呈现出空气污染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分布模式,并且存在城市间空气质量的相互影响效应,位于珠三角中部的广州和佛山的空气质量对东、南部的深圳和珠海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工业SO2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和城镇房屋施工面积是影响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具有悠久的开放传统。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敢于先行先试,获得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与领先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的开放型经济出现了空前跃升的态势。在中国深度介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广州需要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走向全球城市的定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基于全球枢纽型网络城市群的新优势,在提升国际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城市越来越以多样化的功能显示出其区域核心的地位,城市不仅担当起区域经济、文化、政治、信息服务的中心,更成为旅游活动的中心,而且旅游中心的功能作为城市共性的功能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得到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