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能够发挥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流于形式,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是劳动者和企业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行为。可以运用博弈理论,明确劳动者和企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地位,构建规范的协商机制,建立完善的工资分配共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的工资权作为一项具有债权属性的、与生存权息息相关的基本人权和基本劳动权,在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是受到积极的法律保护的。借鉴国外立法,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尽快完善现有的最低工资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工资权优先权制度,并建立全国性的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加重对损害劳动者工资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力求切实全面地保护劳动者工资权。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认为从除本分成制的原理出发来制定工资分配制度更能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根据马克思对工资的定义从除本分成制原理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工资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缓解劳资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考察大连企业工资集体协制度的现状,指出工会的职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劳动者的工资权利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建立与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这一制度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工资集体协商能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准确把握工资集体协商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当前工资集体协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完善举措,对于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一是社会总产品要在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消费之间分配;二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报酬应当高于劳动力的价值,这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国家集中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再分配;另一种是工资完全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国家通过法定最低工资、失业保障等措施使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后一种方式不仅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构建和谐工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确定不能违背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学说,劳动者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劳动者的工资还将受地区、行业、职业、个人能力及相关素质的影响而显得不平衡.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是当今保障劳动者工资收入权益,构建和谐工资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现在关键在于怎样落实?农民工的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其中工资分配不公是问题的焦点,也是问题的难点。农民工的初次分配产生了不公问题,能否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途径,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是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基地,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等学校的政工干部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保证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和实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大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工资集体谈判会提高劳动者工资,引起通货膨胀,降低就业从而提高失业率。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高度集中和协调的谈判以及高度分散化的谈判能够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绩效,而中等的或适度集中的集体谈判的绩效则很差。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工会特点决定了应该采取高度集中化和协调性的集体谈判制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工资集体协商:构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的重要机制,其产生与发展受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但协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根本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协商主体不成熟、推进动力倒置等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对现行工资集体协商构架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作为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问题。工资及工资模式的探讨,不应也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传统计划工资模式,本文的探讨也由些开始。一、社会主义计划工资模式剖折收入分配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收入是按劳分配原则决定的。但是,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却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在我国按照不同工资形式的特点、功能及其相适应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工资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工资的主要职能有刺激职能、保障职能(补偿职能)和调节职能。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理顺国家、单位、职工分配关系,单位利益与职工利益必须休戚与共、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我们用级差效益工资制来体现这种分配关系中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首先,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内涵包括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个方面。这三者的利益关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其次,正确处理上述三者的利益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一条特有的经济规律、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对社会主义其它经济规律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鉴于在初次分配领域资本所得偏高,劳动所得偏低,劳资利益失衡,劳资关系紧张的现实,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提高劳动报酬,实行"劳者有其股;实施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分配政策;建立有效的工资协商制度和集体谈判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适时提高劳动力成本;赋权农村居民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6.
<正> 工资的本意就是雇佣.在德文中,雇佣和工资是同一个字“Lohn”,马克思的著作《雇佣劳动和资本》也可以译作《工资劳动和资本》.怎样理解工资?我认为应该从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统计学两个领域,对工资作不同的解释.从政治经济学的领域来看,工资是一个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商品经济,企业的职工不是按照自己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在作了必要扣除之后)直接领取个人消费品,而是先领取一定量的货币,然后再用它去购买消费品.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工资,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工资”.它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计件工资是我国现阶段的一种工资形式,由于它是直接按劳动成果计算劳动报酬,因而更能体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切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都应积极推广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的形式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按确定的计件单价,按劳动集体或个人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作业量来计算劳动报酬。其一般模式为:计件工资额=计件单价×合格产品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回答多重分割下的劳动力市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问题。采用CFPS2014基线调查数据,基于Neumark和Brown分解方法,考察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下城乡户籍劳动者的工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行业、所有制、职业与区域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劳动者;Neumark分解的结果表明,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82.24%是由劳动者个体特征引起的,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引致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有17.76%的差异由户籍歧视造成。进一步Brown分解显示,无论在行业、所有制、职业及区域分割下,就业机会差异均不是导致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部门内部城乡户籍劳动者同工却不同酬是户籍歧视的主要原因。文章在两个方面丰富了现有研究:利用Neumark和Brown等多种工资分解方法深入分析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工资差异的影响,从劳动者个体特征和市场歧视两个视角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收入差异的特征事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采用微观数据考察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更加深入揭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背景下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的微观差异,为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影响提供了最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工资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工资形式只有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工资同企业的经营好坏相脱节,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贡献没能密切结合,结果形成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手捧铁饭碗,同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弊病。为了克服这种弊病,随着扩大企业自主权,以税代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等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带动了工  相似文献   

20.
<正>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关系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按照这个培养目标,德育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