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壁画的内容布局、构图、色彩、线条、人物形体结构诸方面比较了巴米扬和龟兹两地石窟的壁画,认为巴米扬石窟壁画与龟兹石窟壁画风格Ⅰ、Ⅱ类型之间有着一些共同点,作者认为巴米扬西大佛的建造年代早于东大佛,西大佛的年代在6世纪晚期或7世纪早期;从绘画风格看,巴米扬对龟兹壁画风格没有多大影响,从两地大像窟的形制及造大像的传统来看,龟兹大像窟的开创没有受到巴米扬的影响,而是直接源自犍陀罗.  相似文献   

2.
本文由龟兹壁画中反映的"嫠面"图像与不同地区反映此内容的图像进行比较,运用图像分析法,由图像志到图像学层面透析了粟特艺术与其他艺术在龟兹共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飞天、伎乐天造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的起源和演变,及其所包含的多元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征 《西域研究》2006,(4):54-62
本文把龟兹石窟壁画划分出八种类型,归纳出了每一类型的艺术风格特点,并对每一类型的年代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乐人、乐器、乐曲以及歌舞戏方面进行考订 ,指出摩尼教乐舞艺术在西域的产生 ,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龟兹根据砂崖的质地与特性,创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石窟:覆钵顶窟、僧房窟、中心柱窟,形成了绘画、泥塑、建筑密切结合的新型石窟寺院,并创作了大量精美的彩塑与壁画。二龟兹开始创立了师徒传承的体制,并影响到内地。  相似文献   

7.
古西域重镇龟兹是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龟兹石窟是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龟兹艺术反映了新疆西域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极具地方特色,其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人文气质和宗教信仰具有强烈的西域民族特色,是当代中国原创动画重要的灵感来源,可以为动画从业者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8.
龟兹石窟壁画对信徒及群众在色彩唤醒和强化宗教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壁画内容通过审美判断进一步加深了教徒的宗教情感.宗教情感是组成宗教意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作为宗教共时态结构的内在要素,在宗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宗教情感构成了宗教信仰的非理性力量的主要方面,是整个宗教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所在,对宗教的存在、巩固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芮传明 《社会科学》2006,3(2):76-87
摩尼教宗教典籍有关性别、性行为、异性关系、生育等方面的描绘,显得与众不同。它有时侯避免使用任何令人联想起性行为的字眼,有时则特别详细地描绘异性关系,甚至对乱伦之交津津乐道。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摩尼教借鉴了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希腊、中国文化中的某些因素; 另一方面,则是其独特的明暗二宗论教义使然。  相似文献   

10.
部派佛教时期,在佛陀观上发生过激烈的辩论.佛陀生身"有漏"、"无漏"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命题.说一切有部依据"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根本理论,主张佛陀的生身是有"漏"的.在论辩中举出佛陀的一系列事迹来证明.龟兹佛教长期奉行说一切有部,龟兹石窟保存相当数量反映佛陀"有漏"内容的壁画.通过与佛经对应,龟兹壁画可以印证说一切有部的佛陀观.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龟兹石窟的佛教派属关系.对深入研究龟兹佛教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朱英荣 《学术探索》2013,(5):125-133
龟兹石窟文化不仅是龟兹民族的文化成就,更是古代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对龟兹石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出土文物实证来看,以西汉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新疆从行政区划上便已列入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同时,研究还表明,古代新疆文明是在以佛教为主导并融合其他多种宗教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与佛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教文化在古代西域地区是一种晚来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克孜尔石窟年代分期的几种意见,碳十四测定为克孜尔石窟年代分期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测定方法的进步和完善,是解决石窟分期问题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有本生、因缘、譬喻等内容,从壁画内容上分析,是小乘佛教戒、定、慧三学在佛教实践中的反映.根据佛教"九分教"或"十二分教"的划分,这些壁画内容都属于律藏系统,这些故事画绘在石窟中,起到强化戒律、静思禅定的作用.龟兹地区出土的有关戒律方面的经典,这与古代龟兹地区一向戒律严谨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这五件用直体卢文书写的犍陀罗语文书发现于克孜尔千佛洞新编号为第 2 2 1号的洞窟 ,文书的年代大致在公元 6世纪至 7世纪之交 ,内容分别涉及佛教祷告、入室抢劫、马鸣戏剧、龟兹王纪年等 ,作者转写和翻译了这批文书。  相似文献   

15.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媛媛 《西域研究》2005,6(2):51-57
本文从摩尼教研究的角度, 整理了在大谷文书中新发现的一件汉文摩尼教《下部赞》残片, 推测该残片出土于吐鲁番盆地, 大致为公元9世纪前后的抄本。它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高昌回鹘境内汉人摩尼教团的存在。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几件吐鲁番汉文摩尼教文献的内容和时代, 以及吐峪沟的摩尼教洞窟, 探讨了汉人教团的活动情况。与粟特或回鹘摩尼教徒一样, 他们也有一定的寺院组织, 举行着日常的宗教仪式, 同时也进行着经文的抄写。  相似文献   

16.
霍旭初 《西域研究》2007,2(3):40-52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裸体形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学者所关注,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至今仍存在一些资料不确、论述偏颇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再讨论。本文着重从克孜尔石窟裸体形象的基本资料和造像的"表法"原则、功能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评述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栾睿 《西域研究》2007,(3):73-76
本文以克孜尔207窟中的壁画为个案,论证了拜火教因素在佛教壁画中的表现,认为佛教在其自身发展中,融摄并发展了拜火教的一些理论与仪轨。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期西蜀军师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政权 ,他为蜀吴建盟只身入吴营 ,为护盟苦口谏关、刘 ,为修盟苦心觅人才 ,充分体现了他的统战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 《文史哲》2007,(2):103-111
朱熹《大学章句》的特点是:以明德—气禀—复其明德为基本结构,以明德为心的本然之体,从而赋予《大学》一种心性论的诠释。这种高度心性化的经典诠释为道学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理解的依据。而在朱子的《大学》解释的功夫论中,一方面,格物和诚意居于核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为学次序的关注成为朱子基本的问题意识。简言之,人的为学,必须遵照《大学》以格物为起点的顺序,一切功夫以存天理、去私欲的道德修养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