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由金融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包括商业银行的借贷需求和公众需求,是贷款创造了存款而不是相反。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来越强。鉴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货币供给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机制,因此,目前仍然需要中央银行以及相关部门的外部控制来保持货币供给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应逐渐培养货币供给的内在稳定机制,以形成良性的货币供给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文首先对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的某些原因分类评析 ,其次在建立内生性货币供给模型的基础上指出 :在我国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近期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的深层原因 ,最后提出重建我国货币政策外部环境及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货币理论史的纵向考察,重新梳理了货币理论界不同时期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这一对概念的不同解读,提出了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内涵的层次性,并分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因果观、控制观和内涵观,最后通过对三种代表性观点内在联系的诠释,力图厘清和统一目前理论界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概念内涵的混淆与分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外汇占款、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和消费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基于货币需求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罗运贵 《学术论坛》2006,(10):64-69
文章将货币划分为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讨论了形式货币与实质货币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分析了形式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问题。认为形式货币需求是对现金的需求,是对已有的收入或财富的“分割”;实质货币需求则是指一国的各种项目建设以及居民生活对于取得货币资金的需求。文章讨论了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供给问题,认为通过中央银行投放货币资金等途径,可以实现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充分供给。文章认为,从形式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货币内生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质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则是货币外生性的观点正确。  相似文献   

6.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信贷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而非中央银行控制下的外生变量。根据对货币内生程度的认识不同,又可以分为适应性内生与结构内生两种观点。内生货币理论的发展符合金融发展的现实,弥补了现有货币供给理论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扰动与股票市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扰动(money supply surprise)指公众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意外变动将影响股票市场,因而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货币供给扰动对上海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扰动对上海股票市场的影响不大,而且还存在时滞。在不同层次的货币中,M1的扰动对市场的影响最为显著。但是,与传统理论的预测不同,M1的增加对股票市场有负面影响。这表明,股票市场还无法充当中国货币政策一个有效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代中国1910-1935年的货币供给决定机制做了逻辑分析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代中国的货币量是银价变动导致的白银国际流动和国内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力度决定的.根据近代中国货币供给过程的特点和货币理论的逻辑,本文认为,1910-1935年中国的货币供给属"不可控外生变量"性质,这种货币性质对经济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理论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水平的一般关系后,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产出的相关性比较强,但跟物价的相关性比较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货币供给压力还有一个新的流向:以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货币供给流向的这种变化使得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稳定对应关系转变为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分段检验我国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2005年股市改革与扩容之后,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供给起到了明显的分流作用,这种作用影响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稳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景玉  唐平 《学术论坛》2008,31(4):65-69
随着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网络金融以其独有的特征对传统金融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基于网络金融下的电子货币,对传统金融理论中的货币基本内涵、货币职能、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表明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了拓展与延伸,并指出在金融理论研究和教学时,应当注意在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交融阶段对基本理论的延种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云中 《江汉论坛》2006,3(5):65-69
货币对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货币供给的特性问题,货币对产出、就业和物价等经济运行的影响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西方经济学者长期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做出拓展研究和创新研究,以丰富马克思的货币学说和增强马克思货币理论对相关经济实践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源于西方货币理论的货币政策,必然出现只注重流通中的货币而忽视经济实体运行的理论异化。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供给内生于经济实体运行,货币政策一定要建立在对实体经济调节的基础上,没有商品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仅仅依靠宏观调控不可能解决经济中的顽疾。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实际效果表明,只关注流通领域的货币政策是有缺陷的,这也是马克思货币理论对现代货币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职能是充当资本获取货币剩余,而不是追逐商品.这种性质决定了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只有进入实体经济的货币供给才会对价格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新增货币是从总需求还是总供给角度进入(退出)经济系统.从供给角度进入(退出)的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比.我国当前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是成本推进与气候异常所致,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供给减少,反而助推了价格水平的上升,同时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5.
货币供给的不同机制及其对货币供应量的不同约束按照最一般的理解,通货膨胀产生于纸币的过度发行,并取决于一定的政府行为,因而是与开动印钞机的机械行为联在一起的。然而,在中央银行制度下,这种联系变得愈来愈模糊,一定量的货币供给首先与特定的货币供给机制相联系而不直接表现为政府向流通界注入钞票。事实上,任何一种形式的货币供给都根源于其特定的货币供给机制。在货币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货币供给方式及其货币扩张的途径是各不相同的,从而构成了不同阶段货币流通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略论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和汇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非充分就业情况下,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商品供给对货币变化反应弹性的大小、新增的货币供给是否能够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以及进入比例的大小等,当新增货币难以进入实体经济,且供给的弹性大于货币供给的变化时,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将是价格水平的下降。这正是当前各国面临的情况。货币不仅是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更是资本。资本的价值由其获得的收益大小决定,宏观方面的资本收益率由新增货币的大小决定,所以从资本的角度看,哪个国家货币供给量增长越快,其货币的相对价值也就越高,即汇率与货币供给增长成正比。在货币一般功能与特殊(资本)功能对汇率相反作用的对比中,后者的力量往往要大于前者,由此促使汇率在较快的货币供给中升值。美元汇率危机以来的情况,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17.
论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波  郭艳 《学术论坛》2004,(1):81-83
随着资本市场地位的提升,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日益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货币当局的重视。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资产价格与货币需求、资产价格与货币供给以及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货币既不是投资品,也不是消费品,而是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易媒介。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货币结构具有内生性,很难实现货币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双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李泉 《兰州学刊》2014,(2):124-129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传递媒介的电子货币不仅对传统的货币理论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使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在把控政策效果上更加复杂困难.围绕电子货币理论及其对传统货币乘数在现金漏损率(k)、准备金率(r)和定期存款率(t)等的影响,基于中国1993-2011年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电子货币的发展在增强 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的同时,对货币乘数具有放大效应,这降低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新的金融风险.为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中促进金融现代化,中央银行就必须主动调整传统的政策手段,积极防范电子货币给现行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和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两个伪问题--评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3,23(5):54-59
分析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的价格、需求价格、供给价格和供给与需求称谓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供求与价格反正比关系是难以成立的.假使商品供求与确切的价格概念,即(单位)供给商品换回的需求货币收入联结、建立关系,那就形成供求商品与供给商品交换需求货币的关系,或与需求货币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则是无法论证、不能成立的伪问题.因为经济人以较少成本交换较多收入、追逐利润避免亏损的行为,反驳了均衡价格和经济均衡的供求均衡、效用最大化的市场交换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