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为在妇女群众中开展宣传与组织工作,推动妇女解放运动,陈独秀、李达等人将上海女界联合会改组为中华女界联合会,并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出版妇女刊物——《妇女声》。《妇女声》出版后,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纲领为宗旨,号召妇女取得生存权和劳动权。它主张妇女运动,促进妇女觉醒;它关注底层妇女,培养其自立精神。《妇女声》将妇女解放与当时的革命形势相结合,动员贫苦妇女进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初版本简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50年代初,适应于高校中文系“中国新文学史”学科建设的需要,出现了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影响...  相似文献   

3.
波伏娃《第二性》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时期,一些妇女研究者在对“男女平等”质疑和批判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反思和论争,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的《第二性》正是在这一情境下被关注、阅读、批判和接受的。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侧重于女性的处境和出路,从传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妇女研究两个批判视阈呈现出来,开启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十年“文革”,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大批纯文学期刊创刊或复刊了,文学期刊的园地显得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当时的中国文坛,纯文学期刊占绝对优势。80年代中期,文学新刊纷纷破土,新创刊的文学期刊不下60种之多,出现了文学期刊的又一次繁荣。其中除纯文学期刊外,已出现了一些通俗文学期刊,如《今古传奇》、《章回小说》、《中国故事》等。甚至  相似文献   

5.
1940年代初,有关王西彦小说《家鸽》的批评和反批评文章在《文艺生活》月刊上形成了交锋。文章以此为引子,讨论了在上述背景下《文艺生活》月刊刊发的以知识女性成长命题为关注点的作品。这些作品从社会、男权以及女性自身这三个角度探讨了女性被束缚的原因,着力表现了知识女性是如何在抗战的时代潮流下,冲破牢笼走向社会并成就自身的。虽说这些新知识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理想化的存在而被描述着,但这些新知识女性形象的出现仍然是对"妇女回家"论争所作出的正面且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自1898年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创刊至五四运动前的二十年间,我国共诞生了百余种妇女报刊,它们或由女性创办,或与女性生活休戚相关。以1898—1918年间出现的妇女报刊为对象,重点关注其在女性觉醒与独立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这些报纸的创刊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女性的关注,见证了中国最早一批女性的觉醒,既促进了近代以来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又在改善社会风气、推动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出现翻开我国妇女报刊事业的崭新一页,成为近代女性建立话语权的最初尝试与生动实践,在近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发展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进入二十一世纪亦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网络小说盛行的今天,后宫题材的网络小说日渐流行,女性话语亦掺杂其中。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含蕴了女性建构的独特性,在女性形象、小说话语建构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对当前女性精神的真实关怀与虚拟表达,古典意味中现代意识的呈现,是女性主义在小说文学中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医》是民国时期唯一由女中医编辑出版的专门针对女性中医读者的综合类中医药期刊,由中国女医学社创办发行.通过对该刊的创刊背景、创刊人、编排体例、主要内容的分析,认为《中国女医》是中国最早的女中医类杂志,体现了民国时期女性中医思想及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贯穿于鲁迅全部思想的一大特色。对于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最容易最经常地被伤害的中国妇女,鲁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重视。他第一篇用白话文写的论文就是《我之节烈观》,他的差不多是绝笔的一篇文章又是《女吊》。 鲁迅的女性伦理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封建社会及其道德体系严重摧残、压迫妇女现象的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是对女性解放之路的思考及对新的女性楷模的赞扬。 我们先来看看鲁迅对于妇女所受压制、迫害所做的剖析和批判。 一、女性处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指出,旧中国的妇女除了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束缚之外,还要受到夫权的迫害。这一论断是十分精辟准确的。它概括了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普遍命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女"部258个字的系统分析,全面透视中国古代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剖析中国古代女性观的内含及形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妇女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文学里,从《诗经》到《红楼梦》,女性总是以弱者,以悲剧形象出现,更不用说女性文学的存在。班昭虽有满腹经纶,李清照固然才华横溢,但她们仍是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没有真正意识到女人自身的价值。“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风云变幻,一代女作家群崛起,女性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作为女性文学重要特征的女性意识也得到空前张扬,所以客观上要求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这一发展脉络予以梳理。 游友基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是他十几年潜心钻研女性文学的结晶。这部书从独特的审美视角切人女性文学,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历程、审美价值、审美形态三方面分析女性文学。每一方面,作者都用大量严密的论据论证自己提出的不同见解,表现了对女性文学研究深厚的功底。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妇女解放运动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黑人妇女要求权利平等、人身自由。艾丽丝·沃克正是活跃于这一时期的杰出黑人女作家。她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并通过演讲和写作来帮助这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黑人妇女建立自我独立的人格。她首次提出了"妇女主义",为黑人女同胞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沃克在其小说《紫色》中对妇女主义进行了完美的阐释,本文通过对《紫色》的分析,试探黑人女性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申报》是中国报业历史上商业报纸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报坛红极一时。而20世纪30年代是《申报》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其广告业务也得到巨大发展。这其中,《申报》的香烟广告数量大、品牌多,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同时,30年代正是国货运动高涨的时期,各种以销售包括香烟等商品为目的的国货广告大量在报刊杂志出现。《申报》的香烟广告涉及面广,影响较大,成为反映当时“国货运动”对香烟消费者、中国烟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外国烟草企业等造成的影响的一面“窗口”和“镜子”,从而折射出特定宣传运动对香烟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日本研究可谓历史久远,截至民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每一次研究高潮都是在中日关系紧张的历史背景之下出现的.民国时期曾出现了第三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此时期恰好也是中国期刊大发展的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难之际,一批“知日派”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日本研究的工作之中,因此这个时期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专事研究日本的期刊,《日本评论》即为其中优秀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文学探索的高潮中,王安忆的三个中篇《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以大胆的性描写在文学界轰动一时。然而,"三恋"在打破性禁忌的背后实则蕴含着作家对于个体(尤其是女性)生命的关注和对自我意识的建构,强调人的本体生命力对人行为的支配,通过对两性性欲望、生命欲望的经验摹写,王安忆成为这个时期中国女性书写中独特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研究的学科化发展和女性问题纳入主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第二性》的解读逐渐转向学术化。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较80年代更加全面,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女性主义哲学两个视阈呈现出来,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17.
《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时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和妇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小说的诸多角度中,作者的性别可能是意义并不太大的一种。性别导致作家气质方面的不同,从而可能引起感受及表现生活的风格的差异。但是,除此之外,性别也决定作家对作品主题的选择和阐明以及判断事物的立场和倾向吗?并非如此。就妇女问题而言,事关切身利益,然而女性作者未必就持有更正确的看法,她的作品也未必体现出更多的“妇女意识”。把男尊女卑的思想系统化、经典化了的《女诫》,作者班昭,便是女的。中国古代,妇女创作不多,其中大部分却是被《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的作者谭正璧称为“谄媚男性”的文学。另一方面,中国现代积极提倡妇女解放的先驱,很多是男性。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发展轨迹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从戒缠足,兴女学开始。十九世纪末期是它的启蒙阶段,辛亥革命前后形成高潮。十九世纪末叶的维新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诸维(?)志士相当自觉地把妇女解放看成是维新变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八九八年七月下旬,维新派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份妇女刊物《女学报》。二十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组织力量,准备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在这个伟大的社会变革中,涌现了一大批妇女解放运动的革命先  相似文献   

20.
《妇女杂志》是一份在时间上跨越民国前中时期办刊宗旨和主题上几经变更,在内容上"对外开放"程度分阶段扩展的近代妇女期刊。以该期刊中涉外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五四"前后刊载的涉外文章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在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后,《妇女杂志》中刊载涉外文章的数量、涉及的妇女议题、内容的取材等在不同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化。具体而言,"五四"之前的涉外文章以传播先进实用科学知识为主,"五四"初期的涉外文章开始介绍各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新思潮,"五四"中后期的涉外文章则重在推介妇女解放思想与理论并深入探讨妇女问题。而五四运动后《妇女杂志》大量刊载外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妇女了解国外妇女运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