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4,24(3):188-191
黄绮书学美学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睿智的哲思、敏锐的艺术感悟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黄绮论书款跋》中,他对书法性质、形象美、真和美、风格的阐释,对笔法、墨法、结构的解悟与表述,对书法创造活动如何创新、提高修养等的会心与倡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书学美学思想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这成为黄绮书学美学思想的主要和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
许宜兰 《中州学刊》2007,(6):240-242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矛盾激烈,并受佛道思想的冲击,儒家思想产生了危机,士人们逐渐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把魏晋思想引向了玄学。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主张个性张扬,追求"简约自然"的审美风尚。这种审美思潮充分反映在当时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之中。魏晋书学思想中对书法创作主体虚静之心的重视、书法形态、书法品评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自然观念等对后世书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19,(4):72-75
周汝昌的书学思想体现于《书法艺术答问》《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兰亭秋夜录》三部专著及一些论文中。他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研究书法,后来写成专著,并继续深入研究。他在笔法、书法审美、书法定义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周汝昌的书学思想对当代书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10)
作为唐代书法理论的代表人物,张怀瓘构建了宏大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不仅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史意义。其"风神骨气"的审美理想,表征着盛唐美学气象;其"神彩"说则代表着唐代美学理论的高峰;其"神、妙、能"三品的审美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后世书画品评和美学理论的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影响;其推崇"骨丰肉润"的形式美学观念,确立了后世书法形式批评核心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5.
北宋的书法专科学校--书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的书法专科学校——书学@杨加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相似文献   

6.
杨远征  陈宇 《船山学刊》2009,(4):147-149
黄庭坚在宋一代的书家中对于书法是有着深刻理解的,他提出的以“不俗”“韵”为核心的书学思想,是宋代“尚意”书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所有的书学理论、书法创作与评论都是围绕着这个“韵”和“不俗”来展开的,他的这一书学思想,是受到宋代新儒学强调心性修养,强调入世苦行思想的影响而最终形成的.是宋代新儒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刘熙载的《艺概·书概》是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一个总结,尽管其中已经包含着某些近代精神气候所催生的新因素、新动向,但是它的理论思维方式、审美理想以及书法创作论基本上还是属于古典主义美学的范围.《书概》对书体、书史、书法技巧和书法创作一一作了全面而又详尽的概括论述,论列的作品之多,牵涉的范围之广,以及以简概繁、举一反三的理论容量,在书法美学史上是少见的.他的美学思想在总体上是以概括、整理、总结的形式面对过去、面对古典美学的.  相似文献   

8.
1988年11月25日至27日,四川省书学学会与中国书协四川分会在都江堰市联合举行了四川省第三次书学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会员共51人,提交论文50篇。 与会会员对十年来四川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实践走过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大家认为,四川虽然处于盆地之中,但我省书学研究者们热情关注着海内外书坛发展的动向,不断捕捉新信息,积极地进行理论探索。与此同时,与日本书法界的学术交流和国内现代书法的出现,也引起了我省书学界的深深  相似文献   

9.
宋斌 《理论界》2014,(5):134-136
鲜于枢是元代"复古"书学思想的主要提倡者,这一点无论从其书法理论和书法批评中都有所体现,尤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更是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国内的审美超越研究,以“后实践美学”各家最为看重.潘知常的生命美学与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更是其中代表,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生命美学与超越美学的审美超越理论虽然分属不同的美学体系,但是对两者进行深入分析,仍然可以归纳出一条承继线索.这条线索,外在地植根于两者审美超越理论的哲学基础中,内在地又通过各自审美超越理论的不同特征折射出来,使后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研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1.
美学是人独有的精神产品,人性则是人之为人的唯一标志,因此,关注人性和生命自然就成为美学的应有之义.康德<判断力批判>、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以及黑格尔<美学>中关于人身和生命的思想有趣而深刻,它既是三人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为历史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超越实践美学 建立超越美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时期美学获得了重大发展,这首先表现在实践美学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成为当代美学的主流.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实践美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把美和审美主体当作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主张美是事物的客观社会属性,并且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与实践美学相对立的是以蔡仪先生为代表的“自然派”美学,它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审美当作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张美是事物的客观自然属性,并提出了“美是典型”的命题.在两种美学观的论争中,实践美学以其明显的理论优势,无可争议地成为美学界的主流学派.实践美学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第六次书学讨论会暨陈毅、谢无量书法研讨会于1993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乐至县召开。乐至县是陈毅元帅和书法大师谢无量的故里。这次会议得到乐至县县委、县府及县政协的大力支持。讨论会集中研讨了陈毅、谢无量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对今天书坛的借鉴意义,同时还对四川地区的近现代书家及其创作,当前四川书坛创作的基本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论述了审美价值思想.虽然<手稿>不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著作,但其中却含蕴着一种以人作为关照对象、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价值美学思想.本文从价值论的视域,对<手稿>把握审美价值的逻辑轨迹、审美价值思想的两大基本范畴展开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手稿>审美思想的价值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琴 《兰州学刊》2007,(3):186-188,205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逻辑体系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钩连,展现了朴素辩证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理论建构中的融合,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理论建构的某些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戚荣金 《南方论刊》2011,(8):85-87,82
苏轼与欧阳修、黄庭坚、米芾等人频繁而深入的交游形成了一个文士群体,他们互相讨论切磋,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激发,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文艺思潮,形成了许多艺术理论经典,其中书为写意、书乃乐事、书重人品、书有余韵是苏轼及其师友的几个重要书学命题。这些命题,不仅影响了宋人对书法艺术的批评,而且成为了宋代独特的书学审美理想,在中国书画和文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看,实践美学并不像其反对者所说的那样,是意识形态的宠儿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硬复述者.把境界论引入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突破实体性思维,建立自身之审美超越性的理论深化,是对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的建构.同时,倡导审美对于人生境界的提高,确立境界和美之间的深层联系,也体现了实践美学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潘显一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于201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从先秦道家及其他重要思想流派对后世道教美学思想影响说起,沿汉末直至清代,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线索,填补了道教思想史研究中道教审美思维和美学思想史的空白,在国内外的道教思想研究中别树一帜.该著充实、拓展和完善了中国美学思想史体系,使儒、释、道为主干共同支撑的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因道教美学思想的补充而第一次展现其完整的面貌,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重要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李世涛:李醒尘先生,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刚成立的北京大学美学教研室,不久后又参加了<美学概论>的编写工作.众所周知,<美学概论>是新中国第一部集体编写的美学教材,对普及美学知识,培养美学人才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请您谈些1960年代北京大学美学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和<美学概论>的编写情况.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第五次书学讨论会暨第二次书法教学研讨会前不久在川东重镇涪陵市召开。省内外代表共72人出席了研讨会,收到论文51篇。 与会代表一致指出,书学研究要继续坚持“二为”方向,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四川的书学研究遵循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道路,在普及与提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