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父亲走后,母亲独自住在老屋里。老屋在市郊,离我住的地方很远,我几次接母亲来住,可母亲觉得吵,总是住不长久。弟弟在上海,也曾接母亲去住,但弟弟每天早出晚归,母亲孤零零的留在家里,呆了半年,母亲又坚决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2.
《伴侣(A版)》2011,(6):33-33
正问:我父母生前有住房一套。去年6月份,父亲因病去世。去世前,因我跟妻子不分昼夜地照顾他,他曾立下遗嘱,声明我父母所有的住房归我所有。父亲过世后,母亲因伤心过度,前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在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我的三个弟弟提出要继承父母留下的房屋。我拿出父亲曾立下的遗嘱,提出要尊重父亲的意思,房屋由我来继承,但三个弟弟坚决不同意,他们说这只是父亲一个人的意思,并不代表母亲的意思。请问:法律对父母只有一人留下遗嘱的效力是如何认定的?  相似文献   

3.
个案基本情况 吴某,男,1995年1月出生,大学在读,因盗窃罪于2014年3月10日被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帮教期限自当年3月21日至9月20日. 吴某的家庭是重组家庭,父母在他7岁时离婚,之后他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对吴某从小采用较为严格的教育方式,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吴某如果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母亲就会表扬他;如果他的成绩退步了,母亲就会责骂他,甚至会打他.继父有一个比吴某小的儿子,弟弟平时都在生母那边居住,每隔一段时间会回来和父亲住几天,这时家里的中心就会向弟弟偏移.  相似文献   

4.
父爱无色     
我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后来复员回了老家。对我们说来,不幸的是,复员后的父亲仍然用当军人的感觉过日子。弟弟一岁时,他扶弟弟走路老"一二二",他还要求我们叠出的被子必须有棱有角。弟弟高考时报考中文系,他骂,他认为他的儿子怎么也要上军事院校。后来他气哄哄地埋怨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一直忽略我的存在。客观地讲,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可他认为管女儿是母亲的责任范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他几次作业,他翻翻限度说:"你妈呢,问她去。"于是我学会了排斥父亲。记得有一篇课文,写一位父亲出海打鱼养家…  相似文献   

5.
母亲     
马晨月 《老年人》2004,(10):31-31
父亲去世时,我只有11岁。那是初春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和弟弟被父 亲 的同 事 从 暖和 的 被窝 里 拉 出来———说带我们去看看父亲。走在医院阴森的走廊上,我还想着向父亲多要一毛钱,春游时能吃上一碗肉丝面。 见到父亲时,他面无表情地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母亲死死地抓着父亲的手,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落在父亲的手背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母亲落泪。 父亲去世后,母亲异常地坚强有关父亲的丧事,办得相当简单。亲怕花钱多了,拖累年幼的我们。还坚持不让在京城读书的姐姐回来,怕耽搁她的学业。 办完丧事后,母亲将父亲的遗像擦得…  相似文献   

6.
父女情深     
那年父亲节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我和弟弟们多数时间在医院照顾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八年的父亲只能由保姆照顾,一次,我走进家里,感觉气氛冷清了许多,我的心情也异常沉重和焦灼。父亲已经失去了语言功能,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从父亲的举止和神态中,我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对母亲的依恋。母亲不在家,父亲总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个屋看看,那个屋瞧瞧,我知道,那是在寻找与他相依相守多年的老伴儿。  相似文献   

7.
问: 张某夫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张明,小儿子叫张亮.20多年前张某病逝,留有一套房产.当时母亲健在,两个儿子没有提及父亲遗产分割问题.上个月,母亲也病逝了.临终前她给在身边的小儿子张亮立下了一份遗嘱,遗嘱中明确张某留下的房产归张亮继承.在外地工作、赶回来的张明,对母亲的遗嘱并不认同.他认为母亲没有权利处分属于父亲的遗产部分,对父亲的遗产部分他要求继承.弟弟张亮以父亲已去世多年,哥哥张明的请求已过诉讼时效为由予以反驳.请问:弟弟张亮的反驳理由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8.
晓文 《老年人》2004,(5):26-28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父亲》、《母亲》、《普通人》等作品中,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母,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但读者也许并不知道,梁晓声还有一个61岁的患精神病的大哥,这些年全靠梁晓声竭尽全力地照顾着。一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工人家庭。他兄妹5人,上有一个比他大6岁的哥哥,名叫梁绍先。梁绍先上学后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放学回来常教梁晓声识字、做算术题,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都先让给弟弟。梁晓声的父亲是个性情刚烈的山东汉子,对子女管教十分严厉。梁晓声12岁那年过春节,父亲凭票买回一…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虎毒不伤子”,那么,这位父亲就比毒蝎更毒了;如果说“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么,这位打工妹就好过妈妈了。世上竟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小红红是不幸的。8岁的小红红被亲生父亲抛弃在兰州街头。红红的大名叫童小红,家在陕西歧山县青化镇童家村。父亲童叶辉不擅农事,长年在西安一家饭馆打工,偶尔回家一趟也带不回来几个钱。父亲跟母亲关系不好。终于有一次,当父亲灰头土脸回来,不知为啥母亲跟他大吵一架。第二天,母亲就喝农药,死了。只有13个月大的小弟弟被父亲偷偷地送给了一个过路的外乡人,而红红,就被塞给爷爷奶奶照养。…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和弟弟是同胞兄弟。1999年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将父亲遗留的11万元存款都给了弟弟,并随弟弟生活。如今母亲年迈,生活费和医疗费的支出越来越多,于是母亲和弟弟要求我承担部分医药费和生活费。我认为当时没有分得父亲的遗产,现在就没有赡养母亲的义务。可母亲却说如果我不出钱就要将我告上法庭。请问,未分得财产,还要尽赡养义务吗?  相似文献   

11.
问:我和弟弟是同胞兄弟。1999年我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将父亲遗留的11万元存款都给了弟弟,并随弟弟生活。如今母亲年迈,生活费和医疗费的支出越来越多,于是母亲和弟弟要求我承担部分医药费和生活费。我认为当时父亲遗留的存款没有给我分文,现在我就没有赡养母亲的义务。可母亲却说:如果我不出钱就要将我告上法庭。请问,未分得遗产还要尽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12.
超平 《老年人》2013,(12):31-31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58岁。她和我还没有成家的弟弟住在乡下,母子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度日。生活虽然说不上什么富裕,倒也过得平平安安,衣食无忧。过了3年,弟弟年岁大了,结婚成家,母亲的人生大事算是做完了。弟媳人长得漂亮,但脾气性格却不好,和我母亲在一起,经常闹矛盾。弟弟生性懦弱,是个典型的“妻管炎”,不敢管也管不了自己的老婆,家里乱成一锅粥。于是。母亲只得自己开伙单独过日子。我看母亲日子过得艰难,多次劝她到县城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3.
白水之爱     
居家生活朴实如白水,无味,无色却又不可少。 早上六点,房门轻启和关上,母亲早上锻炼去了。十点,父亲取回报纸,在阳台上浏览,实则在望母亲回来;母亲拎菜的身影出现,父亲放下报,欢喜地抱起他的宝贝狗狗,去开门迎接;如果母亲还不回来,父亲便要焦急地引颈四望,不安地在客厅和阳台间踱步往返。  相似文献   

14.
个案背景 晓军(化名),男,18岁时因抢劫被送至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事务观护总站进行观护帮教.晓军16岁时从外地来到上海,当时全家6口人都居住在上海.晓军的父亲是家中的主心骨,脾气暴躁,经常斥责他,晓军对父亲很排斥,不太愿意与父亲相处,父子间缺少沟通. 晓军不愿意读书,一直打零工,每次也干不长久,更没有想过将来做什么.晓军的弟弟有一份固定工作,家里人比较放心,父亲常拿晓军和弟弟比较.晓军的母亲原先做保姆,后来不做了.一家人全靠父亲和弟弟赚钱生活.晓军工作后从没给过家里钱,晓军说“有时候也想给,但钱都花在娱乐场所了”.  相似文献   

15.
璎珞 《女性天地》2009,(1):42-43
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家里一切都是母亲作主,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的母亲。她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没有工作,勤俭持家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英雄钱是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姐姐、我和弟弟都在读书,全家人只靠父亲一个人的薪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母亲在工厂家属区的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菜,自家吃不完就挑到镇上去卖。在母亲的操持下,我们三姐弟先后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6.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08,(10):32-32
正问:我父母有一套售后公房,房产证权利人是父亲。去年,因母亲去世,父亲与弟弟全家一起生活。最近,父亲要立遗嘱将这套住房留给弟弟继承。请问:我有无这套住房的继承权?薇薇解答:你对这套住房也有自己的一份  相似文献   

18.
医生告诉他:如果你配合治疗,或许还能活两年,否则性命难保!然而,他还是放弃了住院治疗,他要在最后的日子里为一双儿女打工挣学费。他叫朱和良,家住湖南双峰县朝阳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朱和良一生坎坷,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是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38岁那年,亲戚出面撮合,他与表妹李月秀结婚成了家。李月秀也是一个苦命人,8岁时死了母亲,两个弟弟后来也先后死去,留下她和父亲及姐姐相依为命。也许同是苦命人,他们格外珍惜夫妻缘份。当3个孩子相继出生后,他们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养家糊口,生活艰难,朱…  相似文献   

19.
薛峰 《当代老年》2014,(8):18-19
傅雷的写作初衷是为了母亲。儿时的傅雷十分不幸,他4岁时父亲蒙冤入狱离开人世,母亲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无暇照料孩子们,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病相继死去,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所以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稻田     
雷茂盛 《老年世界》2011,(20):25-25
弟弟外出打工,家里就只剩父亲一人了。父亲本来极力劝阻.弟弟留下,经营那些田地,但老人终于没能留住儿子。深夜里,父亲深深吸了一口烟,随后是长长的叹息。他也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留不住的。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什么能比土地更能留住人的呢。父亲抚摸了一下身边的大黄狗,黄狗汪地叫了一声,老父亲的眼睛里有了点点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