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存空间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乡村空心化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逐渐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大卫·哈维以其独特的空间哲学视角,在继承马克思辩证批判思想和列斐伏尔生活空间理论的基础之上,将人文地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相链接,构建出一套地理不均衡发展理论,从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与以往孤立、抽象地探讨空间的理论不同,大卫·哈维从人们的体验出发来研究空间问题,打破了时间优于空间的特权,赋予了空间与时间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在探讨空间的过程中,紧密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即时间空间化(空间的存在)和空间时间化(空间的生成),从而形成特有的时间—空间辩证法。哈维用其特有的辩证法来描画各个时代的特点,从空间的维度来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并试图通过对乌托邦中的空间和时间的深入研究来廓清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哈维的后现代思想以多向度、非线性的空间批判理论著称。他认为后现代性是一种由时间与空间高度"压缩"而引起的新一轮时空体验,表现为不确定性、瞬间性、多元性等特性,这些特征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后现代主义在创作中运用拼贴、戏仿等叙事策略彻底摧毁传统小说的整体性、和谐等美学规范,而把易变性、碎片性、断裂性、偶然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文学中感性地"再现"社会转型带给人们全新的时空体验。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空间研究转向以来,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已经经历了理论开拓、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城市社会来临的背景下,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具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新马克主义空间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场域",其空间重组与再造是资本积累和空间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空间生产作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也充斥着资本的逻辑和权力的力量,这种力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乡空间分异、乡村日常生活秩序解构和"城—乡"社区空间与身份认同的迷失。因此,如何重构渐渐趋式微的"熟人社会",以及如何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应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关照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佳 《江汉论坛》2012,(2):57-61
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着力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时空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批判入手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新自由主义体制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了批判。哈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视角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的空间批判理论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大卫·哈维的时空修复理论中,特定地域系统中过度积累的劳动盈余与资本盈余的转移方式成为主要考察的对象。当通过时间转移与空间地理扩张的方式使资本从二级和三级循环最终回流到资本的初级循环时,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时空修复"恰恰是普遍危机的导火索。哈维的理论展示了空间多向度的丰富性价值,他的思想成为当代哲学新的理论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大卫·哈维认为,《资本论》所阐述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理论都是高度抽象的概念,每一卷中对相关问题的论述都缺乏连贯性,不能形成完整的统一体,这削弱了《资本论》中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理论的说服力。哈维强调对于资本逻辑的研究应该置于全球空间生产的背景和资本主义的动态发展系统中。他从资本积累的动力入手,发现资本主义已经跨入了"弹性积累"时代,利润率下降和"过度积累"的趋势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资本循环的模式,但是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张佳 《东岳论丛》2022,(1):128-135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学者聚焦于城市空间生产和现代性危机的内在关系,展开了对现代性的空间批判.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导致了空间生产的同质化、空间结构的碎片化、空间功能的消费主义倾向以及强烈的"时空压缩"体验,使现代性的悖论和矛盾在城市空间集中爆发.针对都市生存困境,列斐伏尔从技术官僚体制、哈维及卡斯特尔从城市空间生产的内在矛盾、索亚从空间正义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实质和根源,并积极探寻拯救现代性危机的都市革命道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我国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重建和书写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卫.哈维在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开启了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并将这一批判思想不断推进着。列斐伏尔空间哲学思想传统和马克思资本批判思想传统是其思想渊源。哈维通过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论述了后现代发展状况的时空背景与资本主义的时空经验的新形式、资本的过度积累与新自由主义欲求通过剥夺性积累实现空间修复、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空间修复的失败及希望的空间的可能性的未来愿景等问题。哈维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理论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0.
林烨 《天府新论》2021,(2):6-12
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过度积累危机的具体机制及其局限性。在时空修复理论中,哈维对国家、信用和危机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对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探究更是阐述了资本积累与空间生产的关系。从时空修复理论可窥探出哈维理论研究的某些偏好,如重视使用价值的生产过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视资本的流通过程过于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及以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矛盾淡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矛盾。这样的认识导致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能是一种表面的、非本质的批判,而非历史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克思自然-历史观视角下的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四分法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四大文明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是全面发展文明观的理论先驱,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光辉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马克思主义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戴维·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维·哈维是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是运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所主张和坚持的"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论证新帝国主义的.所以,按照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新帝国主义之"新"就在于它是由处于内在关系之中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核心和主要特征是剥夺性积累.应当说代替这种新帝国主义的仍然是社会主义,但反对新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将扩大再生产领域无产阶级的斗争与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斗争辩证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探讨 20世纪 70年代中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着重考察了他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把个体作为臣民质询”“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等观念,阐明了这些新观念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性论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孔子作为儒家思想开创者,他的人性论思想到底是性善、性恶、中性等,学者们有着诸多不同的看法。从语言文字本身出发,并结合新近出土的儒家文献,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性的看法是中性的,《论语》中出现的两个性字,分别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无善恶之分。  相似文献   

15.
在乌托邦思想和乌托邦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遇、忽视甚至嘲笑的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城市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却对乌托邦进行了执着的追求.他主张一种时空统一的辩证乌托邦,并将其作为新的社会替代方案的理论基础.哈维的辨证乌托邦思想超越了社会过程乌托邦和空间形式乌托邦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他用"社区实践"作为社会替代方案的核心时却抛弃了阶级斗争理论,因此他的社会替代方案不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钱伯海教授最新著作《经济学新论》为依据,从基础原理与发展动力、价值理论的基本问题、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经济运行与学科研究、辩证原理与方法体系等五个方面,对钱伯海教授在有关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个人创见与学术贡献,进行扼要的介绍与述评。  相似文献   

17.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该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一个官办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的历史时期,传统观点一般归结为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但换个角度看,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税收负担沉重.由此导致的城市贫民和游民数量增加,社会贫富分化现象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宗时期更是发展到高峰.故宋代官办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贫民数量增多,社会矛盾突出,统治者不得不借助官办慈善事业来稳定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它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或最高理想目标。马克思考察社会发展进程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互补的关系,它们统一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评价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是统一使用的,但又是有所侧重的。他对第一、第二大社会形态的评价,重心在历史尺度,对第三大社会形态的评价,重心在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