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方面。我国当前分配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较大张力,为了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应重视公平与效率问题,然而两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却具有不同的内涵、实现手段及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一个新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论述是收入分配中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一个理论创新 ,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效率和公平的分别“注重”有其科学根据 ,从而为正确协调二者关系提供了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收入分配的公平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初次分配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能离开公平,注重效率必须落实在市场运行的公平上。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体现在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市场主体的平等待遇、市场交易的等价交换和市场主体的独立产权等方面。我国初次分配中的问题是由市场的不完善引起的。只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收入初次分配的公正,同时为收入的再分配提供一个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是包括国民收入再分配权利、条件、机会、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以公平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既出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有功利主义的诉求,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既可矫正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创造初次分配公平的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重要条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公平程度主要应通过要素供给者的要素供给行为来衡量,同时也应观察"用手投票"的情况等.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处理好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公平应与初次分配公平相协调,要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公平.要保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必须保证再分配政策的公平取向,必须建立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体系,并保证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能够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论创新及其现实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公平与效率关系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发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反映了党对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理论成果.研究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历史轨迹及其理论成果,对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楚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体制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6.
吴秀荣 《理论界》2008,(10):15-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而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需要从制度根源上着手。政府理应成为社会分配公平的调节器,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化解贫富矛盾,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分配领域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收入分配领域中政府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取缔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7.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强调要在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动力,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着初次分配不公、再分配秩序失范、分配格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党的收入分配政策,实现效率与公平动态中的良性互动,解决好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虽然存在一些共性,但在公平的具体含义、具体内容、政府干预机制、实现机制、结果平等的地位、功能、具体判断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者差异的存在意味着要同时实现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应该在坚持公平原则的条件下,根据两者的差异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促进公平的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论断,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了将效率和公平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揭示了效率和公平的内在联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一次将效率和公平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统一起来,实现了分配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要认清收入分配的效率的完整涵义,探究理论界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不同见解,进一步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与此同时,必须完善我国有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将“交换效率”从“帕累托效率”中剥离出来,提出交换效率是有别于帕累托效率和市场信息效率的第三种效率概念,并指明了这一剥离的理论意义。在辨析交换效率、帕累托效率与市场效率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三种效率成立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弘 《学术探索》2006,(5):45-48
我国目前正在起草行政程序法,虽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但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不但体现立法者的价值取向,而且决定行政程序法的目的意义。现代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正模式,二是效率模式。笔者认为,对于我们的行政程序法来说,当公正与效率发生矛盾时,应侧重选择公正模式,即作出公正优于效率的明确安排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董馨 《学术研究》2005,2(8):124-128
文学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效应。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遮蔽现实矛盾,本质追问预设普遍法则,文学惯例彰显统治地位。透析文学性的意识形态效应是为了揭示后现代语境下文学越来越“狡黠”的功能,克服文学因文学性渗透到其它领域和其它学科而产生“影响的焦虑”,从而合理摆放文学的位置,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规范文论研究的向度。  相似文献   

14.
当违约方从违约中获得的利益大于他向非违约方做出履行的期待利益时 ,法律是否还有必要强制违约方实际履行 ?本文通过探询效率违约的理论渊源 ,分析其存在的实践意义 ,并对效率违约理念与我国违约责任的司法实践如何衔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制度供给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度供给效率是指预期制度安排成功所支付的费用和收益之比。作者以正式制度供给为分析对象 ,全方位研究制度变迁的效率 ,建立制度供给效率的框架。考察制度变迁效率必须从制度变迁过程和制度运行过程着手 ,全面考察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变迁成本的分摊、制度维护与运行成本及制度收益 ,通过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优化制度变迁成本的分摊方式 ,提高制度收益等方式提高制度变迁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客观数据显示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也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 ,而各种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则使贫富差距更为悬殊。本文在“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前提下 ,提出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几点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资源如何配置,而非司法投入与产出之比.司法效率是现代司法公正的基本构成要素,司法资源的稀缺使得司法必须追求效率,否则不足以完成其实现法律公正之价值使命.及时审判规范是司法效率的规范依据.审判及时与否直接决定着当事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审结案件的无效率司法,必将侵犯到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提升司法效率的可行之道在于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案件管理.案件管理要求承审案件的法官完全主宰案件的审判过程,且能权威地调动其它司法资源为其案件审理服务.我国移植案件管理制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法院行政管理和案件管理如何分工明确,尤其是使前者不能干扰和影响后者.  相似文献   

18.
公平、效率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龄 《河北学刊》2001,21(5):10-14
公平与效率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分配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价值分配坚持公平优先和计划分配的制度安排。因为复杂劳动向简单劳动的转换缺乏市场评价,不但公平未能完全实现,而且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财富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和市场分配的原则,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但是公平受到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的制度安排因而必须是财富分配与价值分配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冯东飞 《江汉论坛》2006,7(2):73-75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活动质的规定性,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的量的规定性,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伦理与市场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理论及新制度经济理论将伦理道德之维从微观主体应有的特性中抽去,使企业组织成了不涉道德的“纯粹理性人”。然而,理性人的理性经济行为却不能保证市场效率的提高,相反,却加大了社会成本。伦理道德是企业组织必备的品质,理性应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使道德对企业行为具有验前的约束力,市场才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